煙台市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過程中,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重要講話、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為指導,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儲備、傳播和弘揚,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立並實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劇目庫。
一、劇目庫由四方面組成。一是五個系列: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戲曲劇目庫分為歷史文化經典系列、紅色文化禮贊系列、道德建設示范系列、時代精神傳播系列和煙台地域文化展示系列。二是八個篇章:1.忠義誠信篇。2.孝道仁愛篇。3.懲惡揚善篇。4.倫理道德篇。5.感恩奉獻篇。6.時代禮贊篇。7.紅色文化篇。8.廉政清風篇。三是三百場折子戲:分為京劇類和呂劇類兩大類。四是六百首選段:1.現代京劇選段。2.傳統京劇選段。3.現代呂劇選段。4.傳統呂劇選段。
二、通過七條主線,形成多渠道、組合式、立體化演出傳播網絡
(一)煙台市專業藝術院團演出季。借助我市這一知名文化品牌,與煙台文化藝術節相結合,以全市專業藝術院團、煙台藝術學校、各類演出機構為主體,篩選庫中優秀劇目或折子戲舉辦京劇演出月、呂劇演出月、歌舞綜藝演出月、戲迷票友演出月,滿足市民百姓的文化需求。
(二)市直三院小劇場演出。利用市直三院小劇場,運用劇目庫中折子戲、小戲小品、經典選段和音樂、歌舞綜藝節目,面向市民觀眾舉辦“周末喜相逢”、“藝術沙龍”、“音你而來”等演出活動,培育打造新品牌,努力發揮區域文化的輻射帶動作用。
(三)煙台大劇院保利院線演出。以市直三院為主,創排優秀劇目加入保利演出院線,借助高端演藝平台,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提升煙台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專業藝術院團走基層演出。與我市公共文化建設“文化暖心”、“文化六進”工程相結合,加強與基層單位的“文化走親”聯系,利用重要節慶日,攜帶優秀劇目或選段走入百姓中間演出,並為戲迷票友面對面地輔導教唱。
(五)組建文藝演出輕騎隊。根據海島、軍營、學校、廠礦、社區、老年公寓、SOS兒童村等不同群體的看戲看演出需求,由專業院團組成演出小分隊進行定向式、特供式演出。
(六)組織社區戲迷票友演出。結合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強化服務職能,加大對社會文化團隊的扶持力度,搭建演出平台,創造良好條件,利用節慶日舉辦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演唱或聯誼活動。
(七)利用網絡文化傳播。利用膠東在線、膠東文化、市文廣新局網站等網絡媒體,結合中華民族傳統節慶日,與市戲劇家協會、音樂家協會、楹聯協會、詩歌協會等聯合開展網上演藝交流活動,擴大網絡傳播效應,彰顯人文魅力和城市活力。
三、多措並舉實現有力保障
(一)依托各類平台載體,實現演出供需有效對接。充分利用煙台市公益文化項目推介會、煙台市89000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平台、市文廣新局網站、微信群等平台載體,與市民觀眾看演出需求實現無縫對接。同時,與我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相銜接,加快推進劇目庫的數字化制作,在全市形成立體化、全天候的儲備、演出、傳播體系。
(二)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為劇目庫實施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積極爭取市縣兩級財力的支持,加大對院團創作生產的投入,提高演出補貼,激勵專業藝術院團多演戲、演好戲。一方面,通過舉辦公益文化項目推介會、文企聯誼等形式,策劃推介演出項目,積極尋求與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合作,盤活演藝資源,實現互利共贏。
(三)實施考核激勵,廣泛調動積極性。一是實施綜合性評價。根據各專業院團演出場次、觀眾反饋、社會評價等情況,結合公共文化建設評價考核,每年對全市專業院團進行考核評定。二是實行調演、匯演制。每年組織全市專業藝術院團進行新創作或傳統劇目的調演、匯演,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展示專業院團風採,激發爭先創優的積極性。三是實施周期性運作。劇目庫建設與實施以三年為周期,2015年為建立實施階段,2016年為完善運作階段,2017年為成熟推廣階段。各專業院團所承擔劇目並不固定,根據發展情況及時調整。
(四)明確責任分工,確保任務落實。全市各專業藝術院團“一把手”為劇目庫建設的第一責任人,業務副院(團)長為執行策劃人,業務科長為信息聯絡人,每年與煙台市文廣新局簽訂工作目標責任狀,當年演出劇目通過新聞發布會、市文廣新局網站、報刊廣播等形式向社會公布。
煙台市優秀傳統文化劇目庫最終以文化創新為動力,以舞台藝術為傳播主體,以全市專業藝術院團和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為主力,以京劇、呂劇社會文化團隊為補充,深入挖掘和廣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為建設煙台藍色、文明、幸福之都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