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順應從外延擴張到內涵提升的重大轉變——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1-04-08 15:19 來源:中國文化報 傅才武 編輯:公共服務司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傅才武 2021-04-08

  為在新形勢下更好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實現高質量發展,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於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立足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通過頂層制度設計,為“十四五”時期推動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和行動指南。

  《意見》順應了“十四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從外延擴張到內涵提升的重大環境變化。 

  《意見》共包括3部分14條,不僅明確了新階段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原則和保障措施,而且確立了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政策措施和實施路徑。從政策實施的重點看,《意見》重在公共文化服務的軟件建設和內涵建設,充分體現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從無到有”轉向“由有到優”的發展特征。

  “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間,以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廣覆蓋為主要目標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當前,雖然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已逐步健全,“缺不缺,夠不夠”的問題總體上得到解決,但服務效能上的“好不好,精不精”問題越來越凸顯。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具體表現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就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之間的不匹配。要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關鍵在於要從過去的外延式“量”的擴張轉變為內涵式“質”的提升,注重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建設,通過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社會化、數字化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品質發展、均衡發展、開放發展和融合發展。因此,“十四五”時期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要從設施硬件建設轉向高質量產品(服務)建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成為“十四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目標,也成為我國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路徑。《意見》突出了公共文化服務環境轉變與現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總要求,為“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了方向引領。

  《意見》確立了“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和行動路徑。 

  注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基本精神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出發點,也是新階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意見》從多個方面將“以人民為中心”的內涵落實到具體措施上:一要創新拓展城鄉公共文化空間,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加強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普惠性和均等化水平,充分保障不同群體共享文化成果的權利﹔二要以人為本,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適用性和便利性,讓公共文化服務嵌入社區、貼近群眾、融入生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和開展文化創造的自由﹔三要注重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堅持正確導向,強化政治引領,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在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中的作用。

  注重以標准化和社會化為抓手。標准化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尺度。《意見》強調以標准化為基礎,規范引領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意見》特別指出,要在保障國家基本標准落實到位的基礎上,推動各省(區、市)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地方標准,並強調要根據工作實際,適當提升有關指標,發揮引導作用。在強化底線的同時,也注重包容地方差異性,鼓勵地方因地制宜制定標准。《意見》指出,要堅持共建共享,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社會化運營、志願服務等方式,擴大社會參與,形成開放多元、充滿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這對激發公共文化服務活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具有重要意義。

  注重發揮技術賦能的作用。2021年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數量已達9.89億。如何將數字技術與公共文化服務有效結合,發揮技術賦能的作用,成為推進“十四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關鍵。《意見》充分認識到當前文化生態環境的結構性變化,提出要加強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完善國家公共文化雲等平台、大力發展基於5G等新技術應用的數字服務類型等策略,並特別強調要鼓勵公共文化機構與數字文化企業對接合作,進行新型服務方式的探索。技術賦能成為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數字化資源建設、網絡化平台搭建和智能化服務應用成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的3個主要著力點,“互聯網+文化”成為推動“十四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升級的重要力量。

  注重創新提升城鄉公共文化空間。隨著社會多樣化的發展,集休閑、娛樂、文化、餐飲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復合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不斷涌現,很受社會歡迎。《意見》提出,要立足城鄉特點,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間﹔對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功能布局進行創意性改造﹔鼓勵在都市商圈、文化園區等區域引入社會力量,創新打造一批融合圖書閱讀、藝術展覽、文化沙龍、輕食餐飲等服務的“城市書房”“文化驛站”﹔在鄉村因地制宜建設文化禮堂、鄉村戲台、文化廣場、非遺傳習場所等主題功能空間。積極推進社區文化“嵌入式”服務,將文化創意融入社區生活場景,提高環境的美觀性和服務的便捷性。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再一次強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是提升人民文化素質與社會文明程度的必然之舉,對於增強人民的文化認同、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質、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系武漢大學國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