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產業發展司
產業發展司
文創產業發展的杭州實踐
發布時間:2015-12-31 15:00 來源: 編輯:產業發展司
信息來源: 2015-12-31
  來源於:光明日報    記者  嚴紅楓
  
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頒獎現場。資料照片
杭州市文創產業增加值及佔GDP比重情況。制圖:李慧
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動漫節花車巡游。資料照片

 

    文化是人類的精神家園,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工藝和民間藝術之都”的杭州,近年來,在提高文創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推動文創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道路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摸索創新出一套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業“杭州模式”。 

  2015年上半年,杭州市文創產業增加值實現991.42億元,增長19.7%,高於GDP增速9.4個百分點,佔GDP比重22.04%。這一發展成績背後,杭州進行了怎樣的實踐和探索?如何促進文創產業成為支柱產業? 

 

  1、轉型升級 打造文創產業“杭州模式” 

 

  ■ 數據: 

  2014年杭州文創產業發展成績亮眼:3183家規模以上文創企業,2842.07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87.32億元利潤總額,33.68萬從業人員﹔其中包括民營企業3023家,5家國家動畫產業(教育)基地,11家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4家市級園區,35家市級文創樓宇…… 

  自2007年杭州提出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以來,文創產業已成為杭州經濟的新增長點,助推著城市經濟轉型升級。在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與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共同研究完成的《2015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研究報告》中,杭州文創實力居大陸城市第三。

  杭州是沒有礦產和港口的資源短缺型城市,但在發展文創產業上,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地處我國經濟最為發達、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地區,巨大的居民消費需求和充足的民間資本,為杭州文創產業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與此同時,作為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杭州位列中國七大古都之一,獨特的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更為杭州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果把一系列抽象的數字和人文歷史優勢落地到具體實踐當中,杭州文創產業蓬勃發展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電視劇第一股”華策影視、“中國旅游演藝第一股”宋城演藝、“中國數字電視內容原創第一股”華數傳媒、“中國民營廣告第一股”思美傳媒、“中國網吧服務軟件第一股”順網科技等一大批知名文創企業先後上市,領軍全國﹔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動漫節5月在杭州成功舉辦,來自78個國家和地區的動漫企業和機構參展、參會、參賽,達成簽約交易、意向合作項目325項,涉及金額93.54億元,領跑全國各類動漫節展﹔“杭州影視業國際化青年人才培養計劃”等文創人才重點項目在杭陸續落地,每年投入3000萬元的“青年文藝家發現計劃”更是讓蔡志忠、朱德庸、賴聲川、黃玉郎、余華、麥家、趙志剛等數十位文化名人在杭州定居。

  卓越的成績背後,是“無煙”文創產業“杭州模式”成功的證明。

  如今,在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身上,一系列象征出色文創產業發展成績的頭銜正在熠熠生輝:全國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和全國唯一的“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實驗區”,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動漫之都”的戰略目標,國家廣告產業園、中國(浙江)影視產業國際合作實驗區杭州總部等重要項目也落戶杭州……

  2010年,在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中,將“建設全國文化創意中心”確定為杭州城市發展功能定位的重要內容之一。至此,杭州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的戰略目標正式升級為國家級戰略。

 

  2、園區整合 提供優秀產業空間載體 

 

  ■ 故事: 

  “這裡太美了,彷佛空氣中都飄蕩著靈感,你一抓就有一大把。”六年前,杭州百樂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百樂與朋友相約到白馬湖邊去“隨便看看”,哪知道這一看,他就決定退掉了市中心的寫字樓,把公司搬進了這個名為“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的地方。 

  杭州濱江白馬湖畔,湖島環抱,青山疊翠,為文創者們提供了優質的工作環境。這裡的農居不再是農居,而是各自改建成獨具特色的SOHO建筑群,大批以動漫、游戲產業為主的創意團隊紛紛入駐,使之成為杭州乃至全國規模最大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目前白馬湖創意園集聚文化創意企業200余家,已有華數數字電視產業園在建,艾斯弧國際設計中心等項目即將開工﹔朱德庸、姚非拉、聶峻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已經入駐……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平台,園區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不斷為杭州文創助力。目前,除白馬湖生態創意城以外,杭州還有之江文化創意園、西湖數字娛樂產業園、運河天地文化創意園、西溪創意產業園等多家文創園區,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載體。

  從自發聚集,到集群化發展戰略的實施,杭州文創產業的品質得到了有效提升。據統計,目前,杭州共有市級文創園區24家,已建成面積1418.23萬平方米,已使用面積達1363.52萬平方米,共集聚文創企業4749家,從業人員約15.28萬人。

  此外,為加快促進文創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杭州市於2012年啟動了“文創西進”工程。2014年,杭州還認定了10個環境優越、特色鮮明的文創小鎮培育對象,進一步探索文創產業發展新模式。

  近年來,杭州市還高度重視展會平台搭建,為全市文創企業對外交流與合作拓展了空間,連續舉辦了11屆的中國國際動漫節被譽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人氣最旺、影響最廣的動漫盛會,成為中國的文創產業“招牌展會”之一,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也躋身全國文化領域四大綜合性展會之一。

 

  3、政府主導 扶持引導文創產業發展 

 

  ■ 探索: 

  2013年10月,杭州銀行文創支行正式成立。它是國內首家文創金融專營機構,針對影視傳媒、動漫游戲、藝術品等領域,創新推出符合各子行業融資需求的金融產品。目前已有超過550家文創企業從這裡取得貸款超過33.32億元用於企業發展。同時,杭州市還推動成立了浙江省建行文創專營支行,使得杭州成為全國首個建有兩家文創金融專營機構的城市。 

  融資難近年來一直是制約企業做大、產業做強的瓶頸問題。文創企業更是因為“人腦+電腦”的特點,難以獲得資本的支持。無論是建立文創銀行、創新金融產品,還是提供擔保貸款,為文創企業做好金融服務,杭州一直處於全國前列。

  針對這一問題,2011年,杭州市率先建立全國首個文化創意產業無形資產擔保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目前該基金已經為129家文創企業提供了超過5億元的信貸支持。此外,杭州市文投公司與市中小企業擔保有限公司合作組建文創產業轉貸基金,作為無形資產擔保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的配套產品,破解中小微文創企業還貸資金瓶頸﹔“印石通寶”藝術品融資產品、“拍益寶”金融產品及“助保貸”融資平台等專門助力文創產業發展的相關金融產品也已陸續上市。

  而金融服務支持隻是杭州市政府主導,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的扶持引導政策中的一個步驟。

  早上9點,在藏於西湖畔樹蔭之中的留青美術館中,董事長楊飚珍藏的中國字畫在一樓向游人免費展示。而二樓的辦公室內,十幾位工作人員已經開始為晚上的金石篆刻藝術品線上拍賣做著最後的准備。改變了傳統的線下拍賣模式,通過自主研發的手機APP“藝易拍”進行的線上拍賣十分火熱。“今年淨利潤將超過3000萬元,明年,我們作為中國藝術品類電子商務領域的第一股將爭取上市。”楊飚對藝術品線上拍賣的未來躊躇滿志。

  文化藝術搭配西湖風景,留青美術館的這塊場地就是政府考慮到藝術品拍賣的文化性,特地為留青美術館准備的。

  “積極順應發展趨勢,積極扶持、培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成為杭州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內容。”杭州市政府為此陸續出台一系列政策,給予文創產業發展大力扶持和引導。

  2007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戰略目標﹔2008年杭州市提出構建“3+1”現代產業體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文創產業發展提升到戰略意義層面﹔2009年出台《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2012年出台《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多年來,杭州市對於文創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不斷,杭州文創的發展方向也在政策的推動下不斷明確。

  為加強對文創產業的組織領導,杭州市創新制度,專門在市、各區縣(市)委宣傳部下設相當於當地正局級的全額事業單位“文化創意產業辦公室”,統籌推進文創產業發展,有效地解決了“有人辦事”的問題。為解決“有錢辦事”問題,自2008年起,杭州市本級財政共投入了18.6億元,以公開申報的形式,對全市約3100個文創項目進行了扶持,帶動社會投資超過600億元。

 

  4、智力支持 壯大文創人才隊伍 

 

  ■ 實踐: 

  隨著影視產業的高速發展,優秀人才的匱乏問題成為目前國內影視業最關注的話題之一。2013年起,在杭州市委宣傳部協同支持下,“杭州影視業國際化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正式啟動,“華策影視育才教育基金會”作為承辦單位,目前已經組織兩批近50名影視高端人才赴美學習培訓。 

  有專家指出,文化創意產業關鍵在於“文化創意”,有了人才的“頭腦風暴”,才可以為產業提供智力支持。近些年,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進入發展黃金期,然而,伴隨自身的高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自身也遭遇了前進的瓶頸——人才短缺。

  據相關部門統計,中國游戲人才缺口高達30萬,影視產業存在至少20萬的人才缺口。在杭州市文創辦提供的《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到:杭州文創產業不僅人才總量上仍有不足,而且隊伍結構性短缺也較突出,既擅長創意產品開發又精通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仍十分缺乏。

  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杭州市自2008年起,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快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青年文藝家發現計劃》等文件,市財政每年安排4500萬元專項資金,從人才的“選拔、引進、培養、使用和服務”等五個環節入手,不斷壯大創意人才隊伍。

  今年1月,杭州還出台了極具吸引力的“人才新政27條”——《杭州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引進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從加大人才和團隊引進培養力度、完善人才創業扶持政策、優化人才生活服務保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等五個方面,用優惠、實在的政策,吸引人才在杭州留下。

  目前,余華、蔡志忠、賴聲川等一批文化名人紛紛入駐,為杭州的文化基因注入了新的活力。杭州市公開表示,對於願意來杭定居、居留的文化名人,不會有“每年住滿多長時間”之類的硬性要求,也不會要求這些大師級的文化人為杭州創作“應景”的作品,隻是希望他們在自由、寬鬆的環境裡收獲體驗和感悟,為人民群眾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

  杭州文創產業緣何成為支柱產業?專家指出,杭州的實踐再次表明,要促進文創產業發展,政策扶持要創新、發展規劃要創新、金融支持要創新、產業融合要創新,要把“人才”放到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位置,立足長遠,為我所用,都是“杭州模式”帶給我們的思考。中國文創的“杭州模式”是經驗,更是一種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