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年來,中國本土原創漫畫開始逐漸發力。一方面創作呈爆發之勢,其中不乏受到市場熱烈追捧的精品,達到了千萬量級﹔另一方面,一批漫畫刊物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一些傳統老刊也在經歷了低潮之後重新崛起。當然,市場逐漸步入繁榮期,並不意味著中國原創漫畫已經步入了“黃金時代”,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依然讓中國原創漫畫的前路荊棘密布。
提及美國漫畫,我們會想到《復仇者聯盟》《超人》﹔提及日本漫畫,我們會想到《鐵臂阿童木》《哆啦A夢》﹔提及歐洲漫畫,我們會想到《丁丁歷險記》《父與子》。提起中國漫畫,除了《三毛流浪記》,當代尤其是新時期則很難挑選出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作品來作為代表。
但是,一些可喜的現象正在發生:最近十年來,中國本土原創漫畫已開始逐漸發力。一方面創作呈爆發之勢,其中不乏受到市場熱烈追捧的精品,像《偷星九月天》《阿衰》《爆笑校園》等作品單行本銷量,都達到了千萬級別,完勝大部分日韓漫畫﹔另一方面,一大批漫畫刊物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一些傳統老刊也在經歷了低潮之後重新崛起。諸如《中國卡通》《知音漫客》《颯漫畫》《漫畫party》《漫畫世界》《神漫》等漫畫刊物,其月均發行量都表現不俗,達到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冊。當然,市場的繁榮並不意味著中國原創漫畫已經真正步入了“黃金時代”,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依然讓中國原創漫畫的前路荊棘密布。故事腳本的短板瓶頸、自我循環完整產業鏈的缺失、原創力不足、大眾的閱讀消費習慣陳舊、盜版侵權……一個個問題使得中國原創漫畫在前行的道路上步履沉重。
9月,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隆重推出《伍美珍漫畫嘉年華》系列圖書,第一輯6冊甫一面市就取得了不俗的市場表現。《伍美珍漫畫嘉年華》是《中國卡通》聯手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打造的“兒童文學名家典藏漫畫”書系的第一個系列,融文學性和藝術性於一身,這種大膽的嘗試也為中國原創漫畫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暢銷書改編漫畫的嶄新路徑。以此書的出版為契機,本報記者走訪了漫畫從業者,其中既包括著名漫畫家、漫畫工作室負責人,也包括暢銷漫畫雜志主編和對中國漫畫素有研究的學者。我們希望通過來自他們各自視角的觀點,對中國原創漫畫的發展歷程進行一番梳理,為振興中國原創漫畫提供思路和借鑒。
本土漫畫緣何停滯不前
日本和韓國為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其漫畫產業發達,在世界范圍內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很長一段時間,日韓漫畫佔據了中國漫畫市場的主流。為什麼日韓漫畫一度壟斷中國市場呢?
在漫畫家、千秋葉漫畫工作室負責人千秋葉看來,日韓漫畫的流行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有這個市場需求。喜歡看漫畫的人很多,國產漫畫質量又不是那麼好,所以,那些質量比較好、故事吸引人的日韓漫畫就自然成了讀者的第一選擇”。國內知名漫畫工作室A-soul負責人張越對此表示認同,在他看來,讀者隻遵從自己的閱讀感受,被什麼打動,就支持什麼。
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中國動畫研究院院長孫立軍把日韓漫畫流行的原因歸結為中國本土漫畫的停滯不前。因為停滯不前,導致讀者的閱讀需求無法獲得滿足,而日韓漫畫恰好迎合了新興的市場需求,所以才能很快地流行開來。
孫立軍介紹說,“過去,中國漫畫主要集中在幾類:諷刺漫畫,主要作為政治宣傳的工具﹔幽默畫,並非以講故事為主。然而,隨著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逐步開展,讀者的閱讀習慣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尤其是各個年齡段的青少年,他們的閱讀興趣主要集中在那些與他們日常生活接近的故事,這顯然是諷刺漫畫和幽默畫所不能勝任的”。
作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聲名鵲起的漫畫家,胡蓉親歷了日韓漫畫的流行潮流。她認為日韓漫畫在中國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盜版的存在。一二十年之前,在書店、地攤上隨處可以看到盜版的日韓漫畫,卻難覓任何中國漫畫的身影。“當然,最近十年來,這種狀況已經得到了有效地遏制。”
回顧歷史,中國的原創漫畫也曾呈現過欣欣向榮的景象。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中國雲集著大批漫畫家,如豐子愷、廖冰、華君武、丁聰(小丁)等﹔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國漫畫創作與出版又呈現一派繁榮,一批中青年漫畫家脫穎而出,如阿達、廖印堂、徐鵬飛等。但近二十年來,中國漫畫陷入低谷,被日韓漫畫所壟斷,造成了中國原創漫畫出版與閱讀傳統的斷裂。在千秋葉看來,國內對漫畫的理解,一向隻局限於是“哄小孩子的東西”,很多成年人會覺得漫畫頂多是給小學生以及小學生以下的孩子看的。初中生及初中以上孩子看漫畫,家長一方面會認為,怎麼這麼大了還看這麼低幼的東西,一方面會覺得看漫畫會影響學習。就算是現在,很多家長也仍然持這種守舊的觀點。
而且,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內流行的那些漫畫,並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漫畫的概念,隻是因為日本人把“manga”翻譯成漫畫,所以造成諷刺幽默畫和連載“manga”的混淆。張越說,“這個問題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完成了爭論,當時的解決方法是把連載manga這種舶來品叫做新漫畫,當然,最好的解決方法叫劇畫,隻不過實在拗口,大家不能接受罷了”。
《中國卡通》雜志主編胡純琦提出,從風格上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及稍後的漫畫,與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漫畫確實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種審美風格的巨大轉變,也許是造成原創漫畫出版與閱讀的傳統斷裂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對於過去的漫畫傳統,胡純琦堅定不移地表示,“直到今天,從過去的經典作品中我們仍然可以汲取到很多寶貴的營養。這些源自傳統的養料,對於我們創作現在審美風格的漫畫來說,也完全可以借鑒”。
在孫立軍看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那批漫畫家,像丁聰、華君武等人,他們的作品多數發表在報紙、雜志上,類似於插圖,因而並不是現代意義上作為產業的漫畫。此外,像那一時期流行的連環畫等,往往圖下會附很多文字,這顯然也不再符合讀圖時代現代人快速閱讀的習慣。反觀日本故事漫畫,它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符合了快節奏生活狀態下人們的生活習慣。孫立軍認為,我國漫畫出版和閱讀出現斷裂的重要原因是,出版機制存在問題。“漫畫書要獲得書號是比較困難的,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漫畫的傳播和推廣。”孫立軍解釋。
作為新時期國內漫畫行業的元老,胡蓉最初是從中國傳統連環畫的創作起步的,後來,她敏感地意識到分鏡頭故事漫畫的巨大市場前景,轉而全力投入到了故事漫畫的創作中。對於中國傳統漫畫,胡蓉認為大致可以劃分為幽默諷刺漫畫和連環畫兩個分支,前者以廖冰、豐子愷、張樂平、華君武等為代表,後者則以賀友直、華三川、戴敦邦等為代表。“這兩條分支,個人認為它們是完全不同的體系。我們現在所說的故事漫畫,要說傳承傳統藝術的話,是延續連環畫這條線傳承下來的,而不是從傳統幽默漫畫傳承的。但是後來人們在研究的時候往往把傳統幽默漫畫和連環畫放在一起,造成了認識的混亂。”
日韓漫畫緣何曾大行其道
原創是藝術的生命,作為藝術門類之一的漫畫自然也不例外。是否有原創作品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漫畫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而在這方面,很顯然,中國漫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中國卡通》的主編,胡純琦曾具體分析中國漫畫原創乏力的原因:“第一,中國原創漫畫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摸索和學習的階段。第二,中國漫畫的產業鏈發展尚不夠完善,這直接導致目前中國漫畫的盈利能力不強。第三,雖然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開始逐步關注起動漫領域,也打造過一些很好的作品,但就整體而言,資本市場對漫畫關注的專業性尚不夠。”在胡純琦看來,一方面是一些好的作品找不到資本的支持,另一方面,資本流向了一些質量並非上乘的作品,這種資本供需的矛盾亟待解決。
千秋葉對於國產漫畫缺乏創意的現狀也深有感觸。在她看來,目前,在畫風方面,國內市場上流行的很多國產原創漫畫作品都是在跟風模彷日韓漫畫。如果不看作者,光看作品,很難把一部國產漫畫從日本漫畫中區分出來。而造成中國漫畫原創乏力,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其實,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的漫畫是很有自己特色的,尤其水墨國畫風格的作品。但因為種種原因,這種風格沒有發展起來。在中國的漫畫發展史上,形成了很大的斷層。”在這種情況下,日韓漫畫進入中國市場絲毫沒有遭遇抵抗,於是開始大行其道,流行開來。很多作者一開始接觸的就是日漫,而日漫也以實際情況證明了它確實受歡迎,值得學習借鑒,於是現在很多國內漫畫作品都是在模彷它們。
如果從市場表現來看,張越認為中國原創漫畫乏力是個偽命題。“《偷星九月天》《阿衰》《爆笑校園》的單行本銷量和市場影響,都在千萬級別,遠超引進的《龍珠》《海盜王》《籃球飛人》《火影忍者》等日漫。”他舉例說。張越認為,和其他文化產業相比,中國原創漫畫並不乏力,隻是總體資金容量小,關注人群年齡段低,在社會上沒有話語權而已。
孫立軍從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和漫畫家成長的環境兩個方面對日漫做了分析。“在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下,我們的原創漫畫更多地是在借鑒和模彷日韓漫畫。一方面,現在市場上活躍的很多年輕漫畫家,他們從小接觸到的就是日本漫畫,他們是在日本漫畫包圍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長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出現在他們筆下的作品自然也就是日本漫畫的風格了。另一方面,日韓漫畫的流行也固化了讀者的閱讀習慣。當市面上流行的都是日本漫畫的時候,中國漫畫家自然就會自覺不自覺地順應這種消費潮流。”孫立軍認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想要創新,就必須做好不被市場接受的准備。既然跟風模彷又穩妥又有利可圖,創新既困難又出力不討好,中國漫畫的原創動力不足就可想而知了。
顯然,中國漫畫家之所以一窩蜂地模彷日韓漫畫,是因為中國漫畫作者尚未形成自身的審美觀和藝術風格。在胡蓉看來,藝術風格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較長時間的思考和積累,然而在市場的刺激下,大家都急著拿出更多的作品來,沒有足夠的時間用來確立自身的風格,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盲目的跟風模彷。
完整產業鏈緣何缺失
是否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漫畫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動漫產業“從漫畫到動畫,再到周邊產品和商業授權”的完善模式,將有助於打造完整的動漫產業鏈,促進中國與發達國家動漫產業的互動融合,推動動漫產業的繁榮。顯然,產業鏈條的薄弱和脫鉤,是當前制約中國原創漫畫取得長足進步的另一重阻礙。
在日韓等漫畫強國,確實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和良性循環機制,但它們已經經歷了長達幾十年的發展歷史,而中國漫畫真正的崛起,僅僅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另外,在胡純琦看來,中國漫畫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是由於目前我國漫畫產業鏈條中一些關鍵環節薄弱所致,這其中,故事腳本環節的短板尤其明顯。“經過近二十年來的不斷學習,目前中國漫畫業的繪畫水平已經接近或達到日韓漫畫家的水平,但在故事構造能力方面卻相去甚遠,補上這塊短板是當務之急。”
張越則把動漫畫產業的脫鉤歸咎於動畫從業者。2003年,上海美影廠年會,在談到國產動畫發展道路時,張越提出應該走漫畫改編動畫的路子,從為動畫提供優良腳本的動機出發,應大力發展漫畫,此觀點遭到了一些動畫從業者的質疑,他們反問道:“那我們的編劇怎麼辦?我們的動畫導演都有自己的原創想法,而且很多,一輩子都做不完,哪裡有改編別人作品的可能?”其實,像《知音漫客》《漫友》《漫畫行》等很多漫畫刊物都嘗試著朝動畫、游戲等下游產業鏈條進軍,但是受資本不足、人才不足、行業准入難以突破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導致現在並沒有足夠的成功案例。同時,漫畫紅了,不一定自然而然就會有動畫授權和小說改編、周邊玩具開發等,需要人去運作,去嘗試,甚至敢於失敗。
既然是產業,尤其是產業鏈,自然涉及到商家賺錢的問題,沒有利潤的生意,不會有商家去做。“其實中國漫畫並非沒有產業鏈,在低幼漫畫板塊,以《喜羊羊》《熊出沒》為代表的作品,就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漫畫、動畫、周邊產品開發都有。商家從中能賺錢,產業鏈自然就形成了。”但對於青少年漫畫的產業化前景,千秋葉則憂慮重重。她認為,目前國內的主流觀點仍然是把青少年讀者閱讀漫畫作品視為影響學習的行為,在這種打壓的狀態下,漫畫能夠生存下來就很不容易了,勿論產業化運作。
此外,出版環境尚不夠規范,也制約著漫畫產業的發展。“試想,當畫家投入很大精力創作出很好的作品並且贏得市場認可之後,很快周邊產品開發中就會遇到各種盜版行為,當初《喜羊羊》《熊出沒》等都曾遭遇過此類情況。”孫立軍同時指出,漫畫與動畫雖然是兩個彼此存在交叉的產業,但它們之間又有著很大的區別,諸如受眾群體、創作方式、復雜程度、精細化程度等,因此在進行跨界的產業化運作時,不能盲目融合。
從創作近20年的經驗出發,胡蓉認為,造成漫畫產業鏈條斷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國內一些版權開發中的霸王條約。“比如一些出版公司在購買漫畫作者版權的時候,往往會一股腦地把各項授權全部買斷。可實際上,這些公司的強項隻是出版,並沒有能力把動畫、游戲等其他方面都深度開發出來,這就使得那些真正有能力去開發其他途徑的公司失去了機遇,造成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重振中國原創漫畫為期不遠
雖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中國原創漫畫正在崛起已成為客觀事實。近年來,國家也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動漫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隨著這些政策的實施,再加上國內眾多漫畫從業者一步步腳踏實地的努力,中國原創漫畫的振興已經“在路上”。
要振興中國原創漫畫,孫立軍提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國家可以出台更多系統的扶持政策。比如在市場層面,國家應該給予漫畫產業一些減免稅的優惠,鼓勵小微企業甚至個體工作室進行漫畫出版,以迎合靈活多樣的市場需求。其次,建立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機制,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漫畫行業中來。比如,可以創辦一些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園,向那些有創意、有才華的年輕從業者提供資金、場地等方面的支持,進行精細化的培育,幫助他們盡快實現由作品向產品的市場轉化。此外,要堅定不移走國際化合作道路。從國家層面出發,可以每年邀請一些國際上優秀的漫畫家、漫畫企業來到國內,進行人才的培訓、合作,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盡快把我國的漫畫發展水平提升到國際水准。
在胡蓉看來,要振興中國原創漫畫,當務之急是實施專業的漫畫教育。雖然現在國內有很多漫畫培訓班,甚至不少大學也開設了漫畫專業,但是目前還主要停留在簡單教授繪畫技巧的層面,離真正的漫畫分鏡頭還有很大差距。此外,盡快打造出一支專業的漫畫出版編輯隊伍也應提上日程。“專業的編輯在培養漫畫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反觀國內的漫畫圖書編輯,很多並非專業人員,他們的工作更多地是催稿收稿,沒起到應有的培養新人的作用。”
要振興中國原創漫畫,故事腳本的短板也應補上。胡純琦告訴記者,為了解決漫畫腳本故事性不強的問題,很多漫畫家選擇直接改編網絡文學作品,諸如《斗破蒼穹》《盜墓筆記》等暢銷漫畫,都來自於對網絡小說的改編。但是,在胡純琦看來,這種做法並非根本之策,而是退而求其次的臨時之舉。另外一點就是,期待中國資本市場早一天成熟。“精彩的故事、優秀的畫面,再加上充裕的資本,哪一天這三個要素能夠實現良性融合,那麼中國原創漫畫的振興也就為期不遠了。”
顯然,要振興中國原創漫畫,需要每個領域恪盡職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畫漫畫的研究漫畫,努力畫好故事,努力找到自己的讀者﹔做經營的好好經營,別老是猜疑自己的努力價值,不能幫助漫畫家和漫畫作品增值,整天想著找到脫離作品本身的增值魔法,這就好像尋找永動機一樣投機﹔做渠道和平台的,尊重作品也尊重讀者,別老想著翻雲覆雨,想著賭博押注一樣去猜測作品的價值。客觀一點,多了解市場,不要聽謠傳謠,不要迷信日本,就可以了。”張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