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第三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消費金額112.1億元 拉動消費成效顯著 |
|
第三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於2015年8月至11月期間順利舉辦。截至2015年11月10日,累計消費人次4857.41萬,消費金額112.1億元。與第二屆消費季相比,消費人次增加1084.92萬、增長28.8%,消費金額增加10.3億元、增長10.1%。通過進一步挖掘和盤活文化消費資源,加大文化消費新供給,拓展文化消費新空間,有效提升了首都居民文化消費意識和北京文化市場消費活力,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本屆消費季由市文資辦、市文化局、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市文物局主辦,市旅游委、市發展改革委等17個委辦局和16區縣政府聯合主辦,呈現出諸多亮點。
■亮點一
創新活動形式,打造亮點品牌
作為北京市文化領域的品牌性活動,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因得到市民的認同,整體活動時間也逐屆延長,從首屆的一個半月、第二屆的兩個月,延長到本屆三個月,包含的內容也更加豐富。
本屆消費季創新推出“8﹒8”惠民文化消費主題日活動,依托移動互聯網平台和網絡社交工具,聯合8家互聯網電商平台、18個知名商業品牌300家門店、全市500個郵政報刊亭等,在8月8日集中開展“線上送優惠、線下領紅包”的文化大促銷活動,掀起消費熱潮,並深受各界好評,被贊為“以線上結合線下的方式,為消費者帶來一場文化盛宴”。通過舉辦中國(北京)國際文創產品交易會等特色展銷活動,不僅讓眾多企業登場亮相,而且聚攏了消費人群人氣。
消費季期間,第18屆北京藝術博覽會特別邀請到18個國家的百余家美術機構,展出6000余件作品﹔2015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則匯集了包括畢加索在內的五位世界級大師的藝術作品﹔2015中國北京國際藝術品交易展齊聚八國駐華使館藝術精品等板塊,為廣大觀眾帶來了一場高品質和高水平的藝術盛宴。
網上惠民文化消費季,連續三個月在網上推出文化消費促銷活動﹔閱讀季聯合眾多書店、圖書館營造全面閱讀氛圍﹔演出季整合500余場各類演出﹔電影季通過市場手段,在全市5000場電影放映中提供優惠促銷﹔文物藝術品消費季則集中了近20家拍賣公司推出精品拍賣……
■亮點二
堅持惠民惠企,激發消費者和企業參與熱情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節儉務實,惠及市民”的原則,第三屆消費季通過整合各方資源,進一步提升活動品質、豐富活動類型,使廣大消費者體驗更多、實惠更多。相比往屆,本屆的演出季活動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北京演藝、演出市場的劇目資源,加上東城區、海澱區、房山區、大興區等開展的惠民演出活動,共有包括開心麻花、中國雜技團、梅蘭芳大劇院、國家大劇院等在內的80余家演藝團體、演出劇場,向廣大消費者提供了1700多場優惠折扣觀演活動,部分劇院票價低至2折。
電影季活動向消費者發放40萬張觀影優惠券,在保利國際影城、華誼兄弟影院、金逸影城等20余家電影門店可享受折扣票價觀影。“8﹒8”惠民文化消費主題日活動期間,發放各類優惠券490余萬張,優惠價值總額近千萬元。
中國(北京)國際文創產品交易會大部分展品以低於市場30%價格銷售﹔金秋文物藝術品拍賣月推出惠民拍賣會16場,以及多場平價或無底價拍賣會,為廣大收藏愛好者帶來上萬件極具文化價值的拍品。中國北京國際藝術品交易展覽會推出平價版畫展區,名家大師作品通過版畫形式走進尋常百姓家。惠民與惠企的市場培育成果,雙向顯現。
第三屆消費季簽約合同數量和金額,與前兩屆相比都有所提升,簽約合同數量1.57萬個,實際成交合同金額22.7億元,意向簽約金額95.4億元。動漫游戲嘉年華自2013年納入消費季以來,消費人次翻兩番,金額由800萬元增長到1.2億元。該活動引爆“十一”長假,一票難求,每天觀眾要排隊至少40分鐘才能入場。
■亮點三
加大文化消費供給,豐富市場渠道及產品服務
本屆消費季匯聚眾多海內外優秀文化企業和文創產品,極大地增強了文化消費的選擇性和便捷性。
一是提供中外文化藝術珍品,豐富市民文化消費內容。中國北京國際藝術品交易會設立了駐華使館專區,俄羅斯、匈牙利等8國駐華大使攜本國藝術臻品現場展示﹔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匯集畢加索、夏加爾、雷諾阿等世界級大師藝術作品﹔中國(北京)國際文創產品交易會上南京文創中心攜200余件南京特色文化產品盛裝亮相,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展出了眾多表現台灣文創之美的作品。
二是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產品,引導廣大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北京家庭閱讀季開展了“閱讀小鎮嘉年華”、“繪本魔立方”、“書蟲島”、“兒童大學”等活動,上萬名讀者以家庭為單位參與到活動中。在優惠折扣演出活動中除了話劇、戲曲外,還包括音樂會、兒童劇、功夫劇、雜技等多種形式的演出,例如國家大劇院的《弦動意大利》、丑小鴨卡通藝術團的《企鵝的北極熊爸爸》等,充分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消費者需求。
三是提供品質一流的原創生活產品,倡導創意美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工美非遺嘉年華通過欣賞非遺傳承人帶來的絕佳技藝,讓人們感受到傳承之美、歷史之美﹔原創設計嘉年華展示了上百件涵蓋家居、燈具、餐具、禮品等多個領域的原創設計產品,促進藝術走進生活,生活融入藝術﹔北京國際裝飾創意設計產業博覽會借助設計之手將色彩之美帶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融入生活百態。
■亮點四
借力“互聯網+”“文化+”,促進產業融合
本屆消費季通過豐富的形式,推動文化與多領域融合,提升文化消費市場份額,引領文化消費新風尚。積極布局線上活動,線上成交額佔據半壁江山,網上消費金額55.67億元,佔消費總額的49.7%。
一是借力“互聯網+”開拓消費新空間。網上惠民文化消費季參與企業創歷屆新高,京東、當當等19家電商平台參與,網上消費人次達到4145.2萬。同時,還舉辦了電子商務博覽會等以電商平台為依托的文化產品展覽展示活動。此外,金秋文物藝術品拍賣月、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國粹苑文玩嘉年華等活動分別聯合易拍全球、HIHEY藝術網、雅昌藝術網開辟線上拍賣平台,使普通大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拍賣場次安排和經典拍品,參與其中。中國民族精品博覽會借助網絡平台向全球同步直播展會情況,推動民族精品更廣范圍地傳播。
二是通過“文化+科技”激發市場新活力。在穿閱中塔3D中國行、北京文化數碼產業博覽會等活動上,利用3D技術將明信片、書簽、裝飾畫等變成立體畫面,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眼鏡感受4D影像,讓消費者切身體驗到文化產品的娛樂性、便捷性、藝術性和創新性。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專門設置新媒體藝術展區,運用數字化應用、虛擬現實、虛擬互動等科技手段呈現出光與影、科技與藝術的互動體驗,深受觀眾歡迎。
三是通過“文化+”實現其他產業的優化升級。2015五棵鬆體育文化消費季除傳統體育活動外,還融匯美食、音樂、涂鴉等幾大文化元素,並開展了愛鄰美食節、復古盛會FEIGE、壹零科技節多個特色活動,讓市民體驗到多樣的文體活動。2015北京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借助各地不同旅游商品,讓消費者不出國門一站式體驗到了全球不同地區的異域文化,主辦方還將線下體驗、線上消費的新型旅游消費模式與展會服務融合,展商隻需在現場展示體驗商品,參觀者就能在體驗後從線上電子商城下單。
■亮點五
協同促進,推動京津冀文化消費一體化
本屆消費季期間,各區縣充分發揮各自文化特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專題活動。東城區突出自身歷史文化資源開展了“前門歷史文化節”、“南鑼鼓巷戲劇節”等活動﹔西城區以“兒童文化消費引導與產品提供”為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精彩活動﹔海澱區匯聚500余場文藝演出舉辦金秋演出季活動,鼓勵原創佳作、凸顯海澱特色﹔石景山區通過京西消費節,打造區內活動多點位、線上線下齊聯動的文化消費態勢﹔門頭溝區開展了“10元進影院”、“文化創意集市”等特色活動﹔通州區推出了戶外體驗季、生活體驗季等休閑文化活動﹔順義區組織了電影放映、娛樂消費等六大主題活動﹔密雲區開展了“書香密雲﹒全民閱讀”等推廣活動﹔延慶區組織北京盛世梨園藝術團深入鄉鎮進行文化惠民演出活動,讓老百姓樂享近在身邊的文化生活。
同時,消費季搭建了各種平台,讓京津冀文化企業廣泛參與。“8﹒8”惠民文化消費主題日活動中,承德鼎盛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提供了600張《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免費門票以及不限量8.8折長期優惠門票﹔北京藝術博覽會舉辦了京津冀名家作品聯展,集中展示了京津冀地區近百幅新作﹔房山戲劇節展演中邀請了河北保定梆子團同梆子票友進行交流﹔大興區依托“河北梆子月月唱大戲”平台開展低票價惠民演出活動﹔中國(北京)國際文創產品交易會特邀天津文創產業協會、河北文創產業協會組團參展,設立京津冀文化展示區。舉辦承德市文化企業加盟北京文惠卡協議簽約儀式,推動兩地文化消費共同促進,互惠互利。
經過三年的努力,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不僅讓市民便捷地體驗各種形式的文化消費,也讓企業借助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的活動平台展現自己的魅力,已經成為彰顯首都文化魅力、釋放文化產業活力、促進文化消費的集中展示和宣傳推介平台。
上一篇: 文化“雙創”舞動起來 |
下一篇: 2015年前三季度—— 北京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