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服務業何以實現兩位數增長
發布時間:2017-02-28 10:06
來源:
編輯:產業發展司
信息來源: 2017-02-28
來源於:光明日報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文化及相關產業10個行業的營業收入均保持增長,文化服務業快速增長。其中,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的3個行業分別是: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5752億元、增長30.3%,文化藝術服務業312億元、增長22.8%,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業1242億元、增長19.3%。
一、新業態“一馬當先”
中國互聯網用戶走進了“付費買歡樂”的新時代,2016年中國視頻網站的付費用戶接近8000萬個,視頻付費市場規模超100億元。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從文化消費的終端、到文化產品的生產﹔從消費者對網絡的依賴,到文化產業的大數據分析,都被互聯網深深地改變著。
文化產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產生的新業態和新模式,為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開拓了新的維度。在2016年文化產業十大行業中,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發展速度最快,營業收入5752億元、增長30.3% 。
二、新模式“點石成金”
“宋城演藝2016年淨利潤已經是太陽馬戲團的2~3倍。”從杭州起步,宋城演藝又先後在三亞、麗江和九寨溝三個熱門旅游目的地形成復制,放大了“千古情”IP的社會和經濟效應。
傳統的文化藝術市場,引入新模式、新機制,既提供了多彩的文化產品,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創造收入,迸發市場活力。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在文化藝術服務業的營業收入更“破紀錄”到312億元、增長達22.8%。
三、新消費“一舉兩得”
2016年,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業營業收入1242億元、增長19.3%。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標准,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包括景區游覽服務、娛樂休閑服務、攝影擴印服務三大類。具體說來,娛樂休閑服務中又包括:歌舞廳娛樂活動、電子游藝廳娛樂活動、網吧活動、其他室內娛樂活動、游樂園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年輕人逐漸成為消費主力,比如話劇、演唱會、音樂會等演出類型中,年輕觀眾的規模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戲劇類和音樂類的年輕觀眾最多,2016年共超過700萬人次,佔總演出人次的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