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總的來看,我國網絡漫畫市場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產量高、產值偏低。據統計,2015年我國漫畫產業產值不到100億元,網絡漫畫產值約佔1/10。相比之下,北美網絡漫畫市場規模達到9000萬美元,是中國市場的近7倍。
二是漫畫產業的重心,正在迅速從紙質漫畫轉移到網絡漫畫上來。一方面,這裡匯集了眾多的作者和作品。以知名網絡漫畫平台有妖氣為例,連載作品達4萬部,常駐漫畫家近2萬名,平均月更新作品7000部。另一方面,匯集了眾多的消費者和粉絲。例如,快看漫畫短短兩年間已吸引5300萬用戶,其中月活躍用戶2010萬,日活躍用戶644萬。
三是網絡漫畫的內容及傳播渠道,正迅速從價值窪地向價值高地轉移。近年來,在資本的瘋狂涌入下,網絡漫畫內容及平台的價值水漲船高,但其內容創作水平與市場價值提升卻並不匹配,用戶粘性及消費轉化率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高。換言之,目前國內網絡漫畫的價值普遍被高估了。
這種高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缺乏對網絡漫畫價值除去點擊量以外的考核標准。資本願意相信點擊量,點擊量代表品牌的粉絲數量,而互聯網模式的核心就是粉絲經濟,從粉絲身上挖掘各方面的價值。這種單一評價體系忽視了作品質量,故不能全面衡量一個品牌的價值。例如,網絡平台推薦的“頭部”漫畫作品。題材和創作風格都在不自覺模彷日本審美風格,這樣市場好、有人看。但從文化建設角度看,這類作品的充斥,不利於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精神、中國文化的表現,也不利於漫畫作者形成獨立創作風格。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重提文藝作品的評論問題,認為要建立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網絡文藝更是如此。我們不能迷信點擊量,而是要綜合去看。因為隻有具有個性和思考、建立在人民生活基礎之上的好內容,才能讓一部網絡漫畫經得起時間檢驗,成為真正值得投資的品牌。否則,也隻能是過眼雲煙,曇花一現。來源於: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