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用大數據為文化產業“算命”
晶報訊(記者 李海若) 日前,在深圳舉辦的2013文化科技創新論壇上,來自世界各地的60余位學者圍繞“文化科技創新,提升文化品牌”這一主題進行了熱烈交流與探討,一些學者更是用大數據為文化產業進行“算命”。
“所有的傳統行業最終都會轉變為大數據行業。”上海圖書館副館長陳超在會上預言。他舉例說,《飢餓游戲》這本暢銷書因為用閱讀器看,它能計算出在這個平台上平均是看多少時間,每小時看多少頁,甚至有一句話被18000名Kindle的用戶標了高亮。最終這些方式一定會影響上游,甚至影響作者。更顛覆性的是,可能會出現機器寫書。包括未來的新聞,也將用技術說話,大數據的威力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可能。
當日,還舉行了《文化科技藍皮書——文化科技創新研究報告(2013)》發布儀式。記者還獲悉,日前深圳大學獲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批文,正式籌建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成為繼武漢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之後全國第三家獲此殊榮的高校。
上一篇: 國家動漫衍生產品產業化平台項目通過驗收 |
下一篇: 文化和科技融合產業年會:產業升級科技是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