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三年計劃的八項舉措
發布時間:2014-03-06 16:01
來源:
編輯:科技教育司
信息來源: 2014-03-06
梅鬆:北京市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三年計劃的八項舉措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0日訊(記者 於小薇)11月10日,第八屆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的活動之一“2013年文化與科技融合產業年會”在京舉辦,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鬆出席會議。他表示,當今時代文化科技交互融合,互相促進,呈現出融合跨越發展趨勢,科技特別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的創新技術已經滲透到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等各個層面和關鍵環節,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支撐和重要引擎,梅鬆在會上匯報了北京市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藥做的八項工作。
梅鬆表示,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報告都明確提出,促進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文化的資源豐富、文化設施完備、文化市場活躍﹔同時北京也是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特別是以中關村為代表,中關村已經成為可以與美國硅谷相媲美,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越來越高,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北京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梅鬆強調,近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首都文化科技資源稟賦優勢,推動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雙輪驅動,加快推進中關村國家級示范基地建設,新興文化業態迅速成長,數字技術、新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在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行業廣泛應用,文化創意產業中與新技術有關的領域快速發展,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呈現出旺盛的活力。文化和科技融合創造的收入佔文化創意產業總收入的40%﹔海澱區對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貢獻也佔40%。他表示,北京近幾年新興領域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是最快的,2012年有74家數字出版單位實現收入達到387億,同比增長20%﹔在互聯網信息服務、衛星傳輸服務這些行業,同比增長30%。
梅鬆指出,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北京市提出堅持融合式發展,實施雙輪驅動戰略,把文化創新、科技創新雙輪驅動作為推動我們首都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抓手,北京市在制定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下一步工作包括:
第一,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借鑒中關村科技創新的經驗和做法,不斷提升文化創新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充分發揮中關村科技資源優勢,高標准規劃建設中關村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基地建設帶動產業集聚,引領產業發展。
第三,重點支持一批文化科技企業,提升企業的研發能力、成果轉化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第四,著力推進一批重大文化科技項目建設,實現項目化、市場化和產業化。
第五,全面實施共性技術加強科技應用與升級,大力培育文化科技融合新業態。
第六,加快建設文化傳播平台,積極應用先進技術發展新興媒體,鞏固擴大宣傳文化的陣地。
第七,大力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建立完善都市合作機制、市區統籌機制、區域聯動機制。
第八,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引進和培養一批文化科技復合型的另群人才,把首都建設成為文化科技的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