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促進民營藝術院團可持續健康發展——蔡武部長在首屆全國民營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發布時間:2010-07-30 10:19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0-07-30

同志們:

   大家好!

近年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民營藝術院團如雨後春筍,異軍突起,煥發出蓬勃生機。中央領導同志非常重視民營藝術院團的發展壯大,先後多次到民營藝術院團進行調研,觀看民營藝術院團的演出,並做出重要批示。711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長劉雲山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出席觀看了由上海蕭雅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演出的越劇《狀元未了情》,也是我們這次民營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的閉幕演出,充分體現了中央領導同志對民營藝術院團的關心和重視。

這次首屆全國民營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來自全國23家民營藝術院團演出了1428場優秀劇目。民營藝術院團的藝術家還深入到工廠、農村、部隊、社區、工地、學校等基層單位進行了9場慰問演出,在社會各界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展演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在此,我代表文化部黨組向參加本次展演的民營藝術院團和全國民營藝術院團廣大的文藝工作者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剛才,幾位民營藝術院團代表的發言,朴實無華、感情真摯,抒發了民營藝術院團的心聲,體現了民營藝術院團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執著追求和堅定信念,令人感動。今天,我們召開表彰大會,就是要宣傳民營藝術院團的先進事跡,推廣民營藝術院團的成功經驗,促進民營藝術院團可持續健康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民營藝術院團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重要作用

 在改革開放和文化體制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民營藝術院應運而生,並在市場搏擊中不斷發展壯大,為滿足基層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民營藝術院團是文化體制改革的產物

藝術院團的改革,是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系統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藝術院團結構和格局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來,越來越不適應文化事業發展的要求。在總體布局上,與行政管理體制相對應,層層建立專業文藝團體,重復設置,人財物浪費﹔在結構上,單一公有制,全部文藝團體由國家財政包起來﹔在分配上,嚴重平均主義“大鍋飯”,演不演戲,演多少場戲,演出水平高低與收入沒有聯系﹔在勞動人事制度上,缺乏正常的人員流動和淘汰機制,機構臃腫,冗員過多,缺乏活力,成為制約藝術發展的體制性障礙。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舊的文化體制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藝術院團的現狀同樣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性、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必須通過文化體制改革,建立起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符合文化藝術自身發展規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黨的十六大作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定,目標之一就是要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演藝市場格局。經過全國各地文化系統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各類社會主體積極投資演藝領域,廣大藝術工作者沖破舊體制的樊籬,各類民營藝術院團應時而生,蓬勃發展,從改革之初到現在,全國民營藝術院團已發展到6800余家。這些民營藝術院團始終堅持面向基層、服務人民的辦團宗旨,積極開發巨大的城鄉演出市場,把服務群眾和佔領市場有機結合起來,把劇團改革和藝術創新有機結合起來,成功走出了一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藝術院團繁榮發展之路,顯示出文化體制改革的無限生機。實踐再一次證明,大力發展民營藝術院團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觀需要﹔深化改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放和發展藝術生產力的唯一選擇。

(二)民營藝術院團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藝術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全國現有各級文化部門主辦的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494家,每個院團平均每年演出169場,共演出42萬場,觀眾為4.31億人次。國有文藝院團的發展與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的觀賞需求。邊遠山區、農牧區、基層廠礦、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間文化生活還相當貧乏,文化空白點還比較多。伴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民營藝術院團緊緊抓住歷史機遇,不斷發展壯大,以富有活力的體制機制,短小精悍的演出隊伍,自主經營、自主決策、自負盈虧、自我發展,以新型市場主體的身份主動投身市場競爭,積極開拓演出市場,在市場中求生存,在演出中求效益,走出了一條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面向市場的繁榮發展之路。他們與國有院團互為補充,為繁榮基層演出市場、豐富基層特別是廣大農村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民營藝術院團是我國舞台藝術發展的重要力量

民營藝術院團在藝術創作上努力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積極適應觀眾需求,市場反應快速敏捷,成為我國舞台藝術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藝術院團常年在基層演出,對廣大群眾而言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為了讓觀眾看得高興,民營藝術院團千方百計地考慮和尊重觀眾的感受,努力探索老百姓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演出方式,找到了優秀傳統劇目適應現代社會要求、適應老百姓觀賞習慣的途徑。同時,民營藝術院團還充分調動演職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推出優秀新創劇目,接受市場和觀眾檢驗。如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演出的大型新編歷史劇《龍興晉陽》,就是一部可喜的新創劇目,榮獲了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河南小皇後豫劇團的《鍘刀下的紅梅》是該團新創作的劇目,深受觀眾歡迎,並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劇目獎、文化部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等殊榮﹔還有參加本次展演的動漫歌舞劇《魔幻仙蹤》、音樂劇《蝶》等都在形式上別開生面,一經上演就深受廣大青年觀眾的好評。民營藝術院團這種不懈的藝術追求、不斷探索創新的精神值得充分肯定。歷史的經驗早已經證明,我們所熟知的戲劇表演藝術大師,如梅蘭芳,常香玉等,都不是政府部門封的,而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為廣大觀眾所接受,所欣賞,所追捧而形成的。

   (四)民營藝術院團是繁榮城鄉基層文化市場的生力軍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國民營藝術院團已超過6800家,年演出場次在200萬場以上。民營藝術院團在政府文化行政部門的支持下,自覺堅持文藝的“二為”方向,常年扎根基層、服務人民,已成為繁榮城鄉基層文化市場的生力軍。參加本次展演的23個民營藝術團隊,都來自於民間,成長於民間,服務於民間。比如河南小皇後豫劇團,建團之初就把演出市場定位在基層,17年來,在豫、晉、冀、魯、皖、蘇、粵等省的廣大農村和基層工礦巡回演出6000余場,觀眾多達3000萬人次﹔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下屬三個團年演出量為1500多場,足跡遍布晉、陝、蒙、冀等地﹔四川王文坤皮影班每年演出700多場、最多時達到1000余場﹔吉林省東北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5年來,在7個固定演出場所和21個流動演出場所共演出56000余場、接待觀眾2400萬人次。民營藝術院團為活躍基層演出市場、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很大貢獻。這種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精神十分可貴我們常說,藝術源自人民群眾的生活,人民群眾是藝術創作和欣賞的主體,藝術要為人民大眾服務。民營藝術院團很好地實踐了這樣一種崇高的理念。

 (五)民營藝術院團是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我國的舞台藝術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妙的文化精髓和思想內涵,並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人、感染人,豐富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在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參演劇目涵蓋了豫劇、晉劇、黃梅戲、越劇、呂劇、錫劇、木偶、皮影、二人轉、動漫舞歌劇、音樂劇、民樂、雜技等眾多藝術門類,不僅題材廣泛,而且承著繼承和弘揚我國民間優秀文化傳統的神聖使命。以《木偶、皮影專場》為例,這一專場匯集了潮州金石龍閣木偶劇團、錦州木偶團、北京藝無限人偶藝術劇團、四川王文坤皮影班、夢澤影戲館、黑龍江華藝皮影藝術團、幸福皇城演藝中心等7個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其演出劇目既有古代傳統題材的《楊八姐闖幽州》、《斬蔡陽》、《霸王別姬》,也有民間神話題材的《豬八戒背媳婦》等,這些經受了時間的檢驗,深受廣大觀眾歡迎的優秀傳統劇目,不僅使木偶、皮影等表演技藝的精粹得以傳承和延續,而且使這些銘刻有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弘揚和光大。我國的傳統藝術品種,特別是地方戲曲,其生存、發展的沃土在人民群眾之中。我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實行活態保護,必須通過積極有效的傳承來保護。如果脫離了生活,脫離了實踐,脫離了人民,隻讓傳統藝術成為博物館的展品,成為化石,就會失去生命和活力,談不上弘揚和光大。

二、進一步促進民營藝術院團可持續健康發展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民營藝術院團在發展中也存在著缺少諳熟市場的職業經理人、有些演出劇目藝術質量不高、優秀演員後繼乏人,個別院團違規經營等問題,面臨著發展資金匱乏以及缺少系統性扶持政策等困難,這些問題和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營藝術院團的進一步發展。當前,我國的文化藝術事業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舞台藝術的全面繁榮,在重視和推動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的同時,要高度重視民營藝術院團的發展,要對他們加強引導和扶持,進一步促進民營藝術院團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我們將在以下七個方面加大對民營院團的扶持力度:

   一是大力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民營藝術院團,鼓勵藝術家像前輩藝術家學習,擔綱、出頭、組建現代的“戲班子”,大膽從體制上創新,扶持各類人才和民間藝人自籌資金組建民營藝術院團。支持民營藝術院團或民營企業參與國有文藝演出院團轉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也支持國有院團演職人員離職自主創辦民營藝術院團。

   二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鼓勵地方試點推進院團營業性演出許可的改革。民營藝術院團舉辦非涉外營業性演出活動時,不再報演出地縣級文化行政部門審批,改為事先告知性備案。具體辦法可由試點地區文化廳局擬定。

三是加大對民營藝術院團的資金支持。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積極爭取設立民營藝術院團專項扶持資金,努力協調金融機構為民營藝術院團提供貸款,運用扶持資金為民營藝術院團提供貸款貼息服務,對優秀民營藝術院團實行以獎代補政策。要鼓勵和允許民營藝術院團參加政府採購的送戲下鄉等演出任務的招標。將符合條件的民營藝術院團納入重點院團,予以重點扶持。鼓勵縣、鄉文化館、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免費或低價為民營藝術院團提供排練和演出場地。

四是加強對民營藝術院團演職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我們將組織國有院團為民營藝術院團開展業務輔導,組織民營藝術院團演職員到國有院團和藝術院校學習、培訓。民營藝術院團演職員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與國有院團享有同等待遇。加強對民間演出經紀人的培訓和管理,組織開展法規培訓和業務指導,提高經紀人業務素質和守法意識﹔文化主管部門在對民營藝術院團依法監督管理的同時,要加強對民營藝術院團經營、發展的幫助和指導,切實維護民營藝術院團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五是推動民營藝術院團的優秀劇目走出去。我們將積極推薦有特色、高水准的民營藝術院團參加對外演出和國際文化交流,開拓國外演出市場。對參加政府組織、鼓勵的對外文化交流項目的民營藝術院團,給予資金補助,同時也鼓勵民營藝術院團依法邀請國外院團或個人開展合作演出和業務交流。

   六是加大對民營藝術院團的宣傳表彰力度。文化部將在今後定期表彰一批服務農民、服務基層的優秀民營藝術院團。組織新聞單位加強對民營藝術院團的宣傳報道,總結推廣先進典型和經驗,宣傳民營藝術院團的優秀劇節目、優秀演員,提升行業形象。

七是要求行業協會為民營藝術院團做好服務,搭建民營藝術院團與文化行政部門溝通的橋梁。建立全國民營藝術院團基本信息數據庫和演出信息數據庫,建立民營藝術院團演職員合理流動的社會化管理機制,提高演職員誠信意識,加強城鄉基層演出市場誠信體系建設。

此外,我們還會加強優秀劇本的採集、推薦工作。由政府出資組織創作或購買一批適合鄉村演出、有利於鞏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道德基礎的優秀劇作,推薦給基層民營院團無償使用,一方面有利於解決民營藝術院團原創劇目嚴重不足的突出問題,促進其藝術生產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優秀的文藝成果,把“三貼近”真正落到實處。

民營院團的生存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扶持,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更離不開民營藝術院團自身的努力。

下面,我就民營藝術院團今後的發展提幾點希望: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演出劇目的思想內涵。優秀的文藝作品不僅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精神文明水平的集中反映,而且對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大力繁榮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藝創作,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進步,對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民營藝術院團要堅持文藝創作的正確導向,牢記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其創作和演出應該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崇高的審美理想,要謳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傳播先進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用優秀的劇目引導人、激勵人、啟迪人、影響人,不斷提高民營藝術院團演出的思想品位,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正確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二是要進一步提高演出劇目的藝術質量。藝術質量是劇團的生命線,隻有堅持精品意識與品牌意識,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大多數民營藝術院團缺乏原創能力而以演出傳統戲為主,所以容易固步自封,滿足現狀,停滯不前。尤其是個別民營藝術院團盲目追求經濟效益,不注重演出劇目的藝術品位,甚至出現低俗化、庸俗化和媚俗化的傾向,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在現代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絕不可低估群眾的審美能力,一方面要建立優秀保留劇目演出制度,在演出水准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也要精心打造“名角、名劇、名團,”應注重借助名角的品牌效應,以名角創作名劇、以名劇打造名團,提高演出質量、注重形成特色,創新演出形式、全面提高劇目的演出質量。

三是要進一步堅持“三貼近”原則,更好的為基層人民群眾服務。民營藝術院團從發展之初,就承襲了一個優秀的傳統,那就是把舞台搭建在基層,把優秀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隻有繼承和弘揚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優秀傳統,民營藝術院團才能從生活肥沃的土壤中獲取充足的營養,才能創作出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嫦娥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正是本著“隻要是羊群能上去的地方,我們劇團的戲就能上去”的信念,而深受廣大基層群眾的歡迎和愛戴。我們民營藝術院團隻要把老百姓裝在心裡,真心實意為老百姓多演戲、演好戲,老百姓就喜歡你、擁戴你﹔我們的民營藝術院團,隻要堅持扎根基層,就能贏得市場,贏得觀眾,就能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體現出自身的價值。

四是要進一步在繼承、借鑒的基礎上創新,推動自身可持續健康發展。民營藝術院團要堅守民族文化立場,認真繼承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發掘豐厚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並從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結合上進行新的藝術創造。要吸收借鑒世界上一切有利於民營藝術院團發展的有益經驗和優秀成果,不斷增強民營藝術院團影響力。現在國外一些知名的民營演出團體,無論是在劇目生產,還是在演出營銷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基礎較好、具備條件的民營藝術院團要努力吸納社會資金,逐步做大做強,要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實現民營藝術院團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文化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要保障人民群眾享受文化發展的成果,維護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當前,我國民營藝術院團的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進一步促進民營藝術院團的繁榮發展。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承創新、開拓進取,努力創作優秀的舞台藝術作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掀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新高潮而努力奮斗。

   謝謝大家。

 

                2010713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