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為響應文化部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作品全國巡演的號召,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先後在北京延慶、山西盂縣、河北秦皇島、遼寧營口、大連市、瓦房店市、吉林長春市、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大慶市、哈爾濱市,演出35場。
這次巡演,在河北梆子優秀女武生吳桂雲領銜主演的《鐘馗》一劇中,她英俊瀟洒、表演細膩洒脫、嗓音高亢激越、身段大方飄逸、文武兼備,以其精湛的藝術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受到專家觀眾廣泛關注和評價﹔《鐘馗》還集中了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一批中青年新老藝術家,共同塑造了一個個性格迥異、栩栩如生的鮮活形象,吸引了眾多戲曲愛好者,贏得了北方觀眾的美譽,為擴大國家舞台藝術精品的影響,發揮優秀戲劇作品對全國舞台藝術的導向和示范作用,滿足人民群眾對於優秀藝術作品的審美需求貢獻了力量。
不聽二人轉 也要把《鐘馗》看
當河北梆子來到齊齊哈爾人民藝術劇院演出,《鐘馗》藝驚四座,譽滿鶴城.談論《鐘馗》已成為街頭巷議。用齊齊哈爾文化局陳局長的話說:精彩的讓我想象不到,吳桂雲這個武生是女的,這真是奇跡!連男演員都吃力的“三起三落”她竟能滿堂彩,怎不令人叫絕?
一位姓甄的女士本來買了二人轉門票,聽說河北梆子《鐘馗》很火,便急匆匆的退了門票來看鐘馗。她說:二人轉是不錯,是我家鄉戲,但是聽說《鐘馗》更好看,有文有武更帶勁,今天不來以後還不知何年何月再能聽到這地道的河北梆子腔。一位戲迷連續看了五場《鐘馗》,便喜歡上了河北梆子,竟會哼哼著唱,演出結束後找劇團要了樂譜,表示以後要把他喜歡的段子學會。
我們是青年觀眾也要走進劇場看
近年來,青年觀眾不愛看戲曲,成了許多專家、院團研究的問題。2010年9月2日,通過舉辦巡演活動,一千多名中學生在齊齊哈爾人民藝術劇院觀看了《鐘馗》。開始,一點不懂河北梆子的莘莘學子被高亢激越的梆子腔弄懵了。到第二場武戲的出現,學生們立即被帶入劇情,全場隨著音樂節拍為演員叫好,勝似追星族,據統計全場叫好共計48次。在吉林演出散戲後,七八位戲迷一直談論著《鐘馗》,都為鐘馗的正義精神所傾倒。此時大人身邊的小孩激動地說:“爸爸,我長大了也要當《鐘馗》”。 通過巡演活動青年觀眾的參與,使河北梆子劇院明白了隻要心系老百姓、不忘青年觀眾,戲曲就大有希望。
宣傳優秀保留劇目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河北梆子《鐘馗》自踏上東北的那天起,院長王曉英一再強調:“要高標准嚴要求,拿出貨真價實的精品藝術給東北觀眾看。要人多人少一個樣,好條件壞條件一個樣,領導出席和不出席一個樣,大城市和小城市一個樣,徹底滿足觀眾對藝術精品的需求”。
劇院在大慶演出期間,堅持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組織黨員和全體演職員參觀學習鐵人王進喜先進事跡,以鐵人為榜樣,發揮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的模范作用,使每個演職員牢記巡演活動神聖使命,認真對待每一場演出,塑造好每個人物形象。在遇到劇場條件達不到要求(沒吊杆)時,團長立即召集相關人士研究部署解決方案。在不影響人身安全的情況下,黨員遲進京帶頭站在不足一米的地方拉吊杆,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演出。隨著演出場次的增多,幾乎每四天就換一個台口,裝台卸車從來不用一個臨時工,演員極度勞累。主演吳桂雲、蘇娜、張雷先後發燒,他們為了保證演出,以良好的職業道德,白天輸液治療,晚上打著吊針堅持演出,為全體演職員作出了表率。主演吳桂雲說:這點苦這點累算個啥,比我們下鄉演出條件好多了,宣傳藝術精品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目前,東北巡演的活動已經過半,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鐘馗》劇組一行90人正以精益求精的態度、飽滿的工作熱情、高度的責任感投入工作,確保北方巡演圓滿成功。
(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