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在文化部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作品全國巡演中,北京京劇院的《三打陶三春》和上海京劇院的《盤絲洞》贏得了滿堂彩。兩部優秀劇目不僅演繹了傳統的京腔京韻,還融入了新鮮的表演元素,起用了一批青年演員,讓觀眾耳目一新。
京劇《三打陶三春》的首演大幕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文化活動中心拉開,並相繼在黑河、齊齊哈爾、大慶演出10場。為了保證演出效果,劇組舞台隊克服場地局限,想盡辦法把舞台布置停當,演員和樂隊也再三走台演練,以更好地適應場地。
鑼鼓鳴響、大幕拉開,觀眾立刻被舞台上呈現的“京朝大班”所吸引,很快“入了戲”。雖然《三打陶三春》已經演出30年,但仍以格調清新、喜劇色彩濃郁、雅俗共賞令觀眾津津樂道。這次復排重演,北京京劇院大膽起用“80後”演員擔綱主演。由竇曉璇、王曉麗飾演的陶三春扮相靚麗,把富於叛逆精神的古代女子陶三春的英豪形象塑造得活靈活現。
一些哈爾濱的戲迷看完第一場演出後,即呼朋喚友再次欣賞。黑河市委書記劉剛觀看演出後表示,希望與北京京劇院共同策劃、精心編排適合的劇目,讓京劇藝術從這裡“走出去”,“出口”俄羅斯。
上海京劇院的《盤絲洞》創排於1986年,至今已演出600余場。作為富有海派特色的大型神話京劇,《盤絲洞》除了精彩的京劇表演,還融入了魔術、雜技、現代歌舞及高科技手段。為了保證巡演的質量,劇院特聘《盤絲洞》第一代女主角、表演藝術家方小亞擔當藝術指導。在她的悉心教授下,青年演員一點一滴地學、一招一式地練,藝術修養、表演技巧有了較大提高。方小亞說:“對這出戲,我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我會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年輕演員。京劇藝術需要後來者的繼承和發展,培養青年人是每一位京劇工作者的責任。”
在江蘇張家港演出時,受台風影響,上海及江蘇地區驟降暴雨,給《盤絲洞》劇組的出行及裝台、走台等造成諸多不便,但這並沒有影響演職員的熱情。他們上下齊心,克服種種困難,仍將高水准、高品質的演出呈現給觀眾。在河南的首場演出結束後,鄭州市民奔走相告,以至第二天的演出竟然一票難求。“《盤絲洞》實在是太好看了!武戲打得漂亮,文戲唱得動人,有舞蹈又有魔術,非常精彩!”一位觀眾看完演出後表示。“沒想到京劇這麼好看。”一位年輕觀眾說,“以前跟父母看電視總看不到一塊兒,他們喜歡看戲曲頻道,我愛聽流行音樂,這次陪媽媽看,發現京劇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死板。”
巡回演出中,有不少文藝院團的同行抱著觀摩學習的目的前來觀看。一位京劇演員感慨地說:“和老版相比,青春版《盤絲洞》更有活力,體現了青年演員的實力。看完演出,我更加堅定了把國粹藝術發揚光大的決心和信心。”
屈菡
上一篇: “中華紅歌會”唱響重慶 |
下一篇: 第二屆中國越劇藝術節在寧波開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