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昆曲列入非遺代表作10周年紀念大會召開
發布時間:2011-05-30 09:40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1-05-30
   5月9日,“昆劇之路”——中國昆曲藝術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1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召開。受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委托,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對紀念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對長期以來為昆曲藝術傳承發展作出不懈努力和重要貢獻的藝術家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敬意。與會藝術家們共同回顧了昆曲藝術10年來的發展歷程,並就如何讓這門古老藝術進一步煥發活力、傳承發展發表了見解。

  昆曲是中華民族藝術的瑰寶,有著600年悠久歷史,被譽為“百戲之師”。2001年5月18日,昆曲藝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10年來,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政策對昆曲藝術進行了全面持續的保護和扶持,昆曲藝術在劇目建設、劇團管理、人才培養、文化交流等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2001年12月,文化部制定了《文化部保護和振興昆曲藝術十年規劃》,明確了保護和振興昆曲藝術的指導思想、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2004年3月,文化部和財政部聯合制定了《國家昆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實施方案》,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整體性的昆曲藝術搶救、傳承和保護工作。從2005年開始,國家昆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實施,經過5年的工作,逐步建立起了有利於昆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的有效機制,而且有效地推進了昆曲藝術在當代的傳承和發展。

  與會人員認為,為了更好地使昆曲這個古老的藝術形式在向現代轉型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生命活力,今後還應在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努力:一是繼承昆曲藝術傳統,努力做好昆曲劇目的整理改編和演出工作,對經典劇目應做好其現代呈現,建立長效演出機制﹔對瀕危劇目應加強搶救和扶持,認真排練演出,並錄像記錄,同時抓好優秀折子戲的傳承。二是努力使昆曲在尊重傳統、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三是建立起薪火相傳的藝術人才培養機制。四是加強昆曲藝術的理論建設。

  在會後的紀念演出上,昆劇表演藝術家梁谷音、計鎮華、汪世瑜、許鳳山、胡錦芳、侯少奎及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紛紛登台獻唱,來自日本的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表演了中日版《牡丹亭》中的“離魂”選段,韓國民間藝術家徐明姬、李榮光也表演了本國的非物質遺產“興甫歌”。

                                     翟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