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以一流藝術水准服務社會大眾——國家藝術院團開展惠民演出及公益活動
發布時間:2011-06-30 09:38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1-06-30

  穿上華麗的演出服,站在世界頂級的舞台上,他們是星光奪目的藝術家,是中國藝術界的“國家隊”﹔而在酷暑嚴冬時節的農家院落裡,在全國各地的大學校園中,在一些受災地區,衣著簡朴的他們同樣一絲不苟地上演著國內一流甚至世界一流的節目。對於文化部直屬的九大國家藝術院團而言,每個團每年少則四五十場,多則上百場的公益演出,已經遠不隻是規定動作,更是其以實際行動踐行“以藝術服務人民”的宗旨,是國家院團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進高校以高雅藝術引導青年學子

  6月3日,端午小長假的前一天,國家京劇院二團50余名演職人員來到天津理工大學,進行為期一周的“高雅藝術進校園”天津站的最後一場演出。當晚演出的是傳統劇目《春草闖堂》,帶隊的京劇二團常務副團長宋小川在演出前結合劇目做了京劇知識講座。機智的春草、詼諧的縣官,讓劇場裡的青年學生們一邊捧腹大笑,一邊贊嘆演員們的精湛技藝。劇團演出結束回到北京,已是深夜12點。

  與此同時,中央芭蕾舞團剛剛結束在上海5所高校的演出,中央歌劇院即將奔赴青海……自2006年文化部、教育部、財政部三部委聯合主辦“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以來,國家藝術院團每年5月、6月和9月都會集中選派演出團走進高校。據不完全統計,5年來,九大院團已完成三部委主辦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演出近千場,為近百萬名高校學子播撒了藝術的種子,承擔任務最多的院團已經走進過全國大大小小上百所高校。

  實際上,在2006年之前,九大院團就已經針對高校自主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藝術普及活動,中央芭蕾舞團堅持了10余年、觀眾累計20余萬人次的“走進芭蕾”便是代表之一。“‘走進芭蕾’將知識講座、舞台再現演員日常練功及生活場景、觀眾現場體驗等環節濃縮在一個小時之內,生動直觀地普及芭蕾藝術。2006年之後這項活動就納入到了進校園演出之中。”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說。

  除每年認真搞好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外,院團的許多演員、藝術家也在業余時間支持高校的高雅藝術普及工作。中國歌劇舞劇院的欒冬、喻曉慶分別在北京聯大、北師大擔任輔導老師﹔舞劇團的方伯年已在清華大學舞蹈團擔任了幾十年的客座教授。他們表示:“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所到之處是有限的,如果想讓高雅藝術真正在青年中生根開花,還需要藝術家們更細微、更深入地付出。”

  下基層 把演出送到普通群眾身邊

  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至今已經開展了16年,文化部按照“三貼近”的要求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努力實現工作重點的下移、文化資源的下移和文化服務的下移。國家藝術院團責無旁貸地擔起了這項重任。

  每年元旦、春節期間,國家京劇院、中國國家話劇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中國交響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央歌劇院、中央芭蕾舞團、中央民族樂團9個國家藝術院團,都會深入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及受災地區,為廣大基層群眾特別是農牧民慰問演出近百場。這些演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為了展示國家院團的藝術水平,院團常常派出最強的演員陣容,讓老百姓能夠親眼目睹包括眾多國家一級演員在內的國有院團的真功夫。

  汶川大地震之後的2009年春節,文化部為了貫徹落實中央關於讓災區群眾過好災後第一個春節的指示,第一時間派出中央歌劇院歌劇團和合唱團組成的慰問演出團趕赴四川地震災區,在綿陽、德陽、崇州、都江堰4地的鄉鎮演出8場。

  這些年來,國家藝術院團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把高質量的文化演出送到了最需要它的老百姓身邊。對於演職人員來說,公益演出意味著放棄節假日的休息和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意味著放棄更多商演的機會,意味著到物質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去,但是他們仍然爭著參加演出團,一些知名藝術家或調整其他演出檔期,或專門為下鄉演出准備新節目,不少人多年堅持參加春節前後的文化下鄉,他們說:“每當看到老百姓們那種渴望的眼神,聽到他們的聲聲贊揚,我們就覺得自己必須來,還要繼續來。”

  自主創新 詮釋國家隊的社會責任

  除了在政府部門的統一安排下進行公益演出之外,國家藝術院團還自發開創了多個公益活動的品牌,真正將服務大眾與院團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今年5月13日、14日,中央歌劇院面向首都觀眾推出首個“年度歌劇公共免費開放日”活動,免費推出了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輕歌劇《蝙蝠》。為了讓更多的觀眾觀看,中央歌劇院特意把演出地點選在北京工人體育館。4月25日開票之後,短短兩天時間,1萬多張演出票就被預約一空。“對於市場經濟下的藝術團體而言,走市場和公益活動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公益活動對於培養觀眾、樹立院團的良好社會形象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也為演員提供了更多舞台實踐的機會。”中央歌劇院院長俞峰說。

  5月4日至24日,國家京劇院的首屆“春平愛心行動”公益演出繞京郊一周,陸續行至門頭溝劇場、大興劇場、懷柔劇場、北京軍區禮堂、總政黃寺禮堂,讓近萬名觀眾免費觀看了10場7台精彩劇目,在京郊掀起了一股京劇熱潮。

 據介紹,此次愛心行動國家京劇院派出了23名國家一級演員、16名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的研究生、6名中國京劇流派班學員,在演出劇目上也是精心選擇。國家京劇院院長宋官林說:“這項行動將成為國家京劇院重要的公益演出品牌,國家京劇院將與活動資助者李春平先生一道,為弘揚民族文化、守望精神家園做出更大的努力。”

  去年8月,國家話劇院在國話小劇場啟動了首屆“消夏戲劇廣場”公益演出活動。期間,國話兩部優秀作品《海鷗、海鷗》和《馬前,馬前!》演出12場,首次嘗試以20元票價為普通百姓服務,吸引觀眾3000人次。由於今年新劇場的投入使用,國家話劇院院長周志強表示,劇院將以更大力度開展“消夏戲劇廣場”公益演出活動,在實踐中履行“戲劇長子”使命,打造百姓劇院。

  兒童劇更具公益氣質,而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每年公益演出超過100場。自2007年起,劇院連續4年組織“經典兒童戲劇走進西部、關愛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大型公益演出活動,為廣大西部地區的少年兒童奉獻200多場精彩演出,觀眾達20余萬人次。今年4月3日至11日,在文化部和財政部的支持下,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天藍色的紙飛機》演出團隊一行28人走進內蒙古,開展慰問演出活動。11場演出場場爆滿,觀眾達7萬余人次。

                                    翟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