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演出結束後,蔡武親切接見全體演職人員並對《西京故事》3個月連演91場的佳績表示祝賀。他指出,這出戲的題材、主題和表演都極具特色,既充滿了大西北的鄉土氣息,又富有時代感,對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各種矛盾以及人的內心沖突表現得十分深刻。我們提倡關注現實生活,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是要反映社會生活、體現時代特色、反映老百姓所思所想,正如《西京故事》裡所唱的:“不管日子過得順當還是恓惶,這一股氣力從來就沒塌過腔。”給人以信心、希望和啟迪,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作為2011年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的參演劇目,《西京故事》講述了農民羅天福一家四口因兒女雙雙考上城裡的重點大學,舉家遷往西京“尋夢”的故事。劇中涉及了一系列現實性問題,如“農二代”面對生活重壓的自卑與無奈,“富二代”生活的空虛與迷茫,農民工遠離故土的淒涼和對在城市中被邊緣、被歧視的無奈與抗爭等。面對艱難永不言棄的羅天福、勤工儉學為父分憂的甲秀、急於掙脫困苦現狀的甲成、叛逆輕浮的“富二代”金鎖、潑辣的包租婆、“妻管嚴”的房東西門、睿智通達的知識分子東方老人……《西京故事》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讓觀眾產生了強烈共鳴。
“第一次看秦腔,確實感到很震撼,整個演出感覺很厚重,也不乏現代感。唱詞太棒了,看似打趣,卻句句直指痛處,過癮!”祖籍陝西、在北京長大的李先生,懷著“尋根”的情愫帶全家人來觀看演出,令他欣慰的是,60多歲的母親和12歲的兒子都屏氣凝神看完了整場演出。北京的“80後”觀眾彭湃表示:“無論是城裡人,還是來自農村的孩子,我覺得都能在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這出戲最可貴的地方在於,面對當今社會的種種問題,不回避、不妥協,劇中那些對傳統、對民族精神的守望者,讓我們由衷地敬佩。”
上一篇: 文化部召開《我們的旗幟》研討會 |
下一篇: 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搶票網推出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