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全劇一開場便通過轟轟烈烈的“逃港事件”將觀眾帶入劇情,通過講述“小四川”“老金”為代表的深圳人的故事,完成了對改革開放波瀾壯闊歷程的一次深情回眸。劇中呈現的不論是1977年恢復高考時考生的激動之情,還是改革開放後牛犢般往前闖的勁頭、賺得第一桶金後難以言表的喜悅之情,都使不少經歷過那個年代、有過類似經歷的觀眾產生了共鳴。除了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軌跡外,人們對小平同志深厚的情感作為該劇另一條主線貫穿始終,道出了整整一代中國人對小平同志的深刻感懷。在全劇的結尾處,大家集體佇立道一聲“小平您好”。LED屏同步放映十裡長街送小平的感人影像,小平同志的畫外音響起:“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全劇氣氛達到高潮,讓很多觀眾又一次熱淚盈眶。
作為一部紅色獻禮作品,《小平您好》更像是一部客觀真實的紀錄片。“如果說深圳的發展是一幅歷史的畫卷,而裝點這幅畫卷的就是無數個鮮活的生命,這些面孔裡有偉人,更有無數的普通人。我們就是要讓觀眾通過這個戲,腦中浮現起那一個又一個鮮活的面孔。”“80後”導演金光利接到這部劇時,在大量觀看與那段時期有關的歷史文獻、書籍和紀錄片等資料後對這部劇有了自己的理解,他說:“深圳30年來有太多值得記錄、讓人感動的事情,彷佛一盤奪目的珍珠,需要人物、事件將這些珍珠串起來。我想要的不是歷史事件的羅列,而是用有血有肉的人物刻畫來表達我們對小平同志的集體緬懷之情。”
這次進京演出,是《小平您好》經由上海——深圳——福建三地聯動改版後的新呈現,導演金光利大膽刪剪了前個版本裡大量的詩歌朗誦,加大人物塑造力度、深化劇情脈絡,將原版90分鐘的內容擴展到120分鐘。他表示:“我們選擇用紀錄片中的珍貴鏡頭在劇情關鍵處,借用多媒體輔助播出,強化劇情感染力。讓觀眾跟隨演員深情的演繹,一起推進到情感爆發的高潮段落,這也是改版後的一個重要看點。”金光利認為,這部話劇的成功演出讓整個劇組對主旋律話劇的創作有了信心。
上一篇: 《馬本倉當“官”記》:小喜劇演繹大歷史 |
下一篇: 話劇《三峽人家》進京演出受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