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多義性與現實性——大型秦腔現代戲《秦腔》研討會在京舉行
發布時間:2011-08-26 12:04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1-08-26

  由西安秦腔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易俗社分公司創排的大型秦腔現代戲《秦腔》,日前參加了全國優秀現代戲劇目展演。展演期間,文化部藝術司戲劇處、中國劇協和中國現代戲學會分別為該劇召開了研討會,與會專家盛贊《秦腔》反映了時代的困惑和艱難的選擇,是一部很難得的現實主義力作。

  呂育忠(文化部藝術司戲劇處處長):

  《秦腔》描述的是代表農民的精神之火與文化之脈的秦腔遭遇衰落的命運,令人感覺到酸楚。小說的文化容量和社會信息是相當豐厚的,正因為如此,給舞台藝術創作、藝術概括與整合帶來了相當的難度。但是,西安秦腔劇院的藝術家們知難而進,以關注現實的文化責任和銳意創新的藝術精神,成功地推出了現代戲《秦腔》。

  謝迎春(《秦腔》編劇、國家一級編劇):

  《秦腔》是根據賈平凹同名小說改編的。我們在把握原作文化指向的前提下有兩個大的改動。一是將主線、副線進行對調,二是將原作中夏天義和夏天智兩個人物合二為一。

  謝艷春(《秦腔》編劇、國家一級編劇):

  《秦腔》寫的是對傳統的回望,對心靈的守護。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傳統文化和農耕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受到了很大沖擊,存在著許多令人困惑和深思的問題。劇中表現了夏天義、白雪、君亭、夏風等不同人物在這個背景下的不同選擇,讓觀眾來思考、來評判。

  周育德(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

  這個戲展示出了兩種矛盾,一是秦人對精神家園的態度問題,一是對待土地的守護問題,這是關系到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問題,要認真考慮。

  王安奎(戲曲理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原所長):

  《秦腔》是一部很有特色、很有秦腔味道、很有文化價值的好戲。編劇在改編中實現了大的超越,她們寫出了秦腔頑強的生命力。建議把秦腔的價值、秦腔的韻味、秦腔在群眾中間深深扎根的東西突現出來,會更加感人。

  劉玉玲(戲曲表演藝術家):

  易俗社根基深,底子厚,在改革中實現了出人出戲,培養出了秦腔的領軍人物。惠敏莉的表演、身段、基本功、聲樂修養非常好,全台的演員“四梁八柱”都很好,滿台生輝。

  鄒憶青(著名編劇):

  《秦腔》不是單純的主題,而是多義性、多面性、現實性的好作品。引生是神來之筆,他因愛秦腔而非常愛白雪,為白雪而自殘,給觀眾奇特震撼。

  蔡英蓮(戲曲表演藝術家、中國戲曲學院教授):

  惠敏莉嗓音純、亮、甜、潤,非常鬆弛。陳超武的音色真、圓、寬、亮。幾個男主演都演唱得游刃有余。唱腔最主要是抒情,是揭示人物心靈的手段,不能為唱而唱,希望演員在高亢的前提下把唱段再細化。

  譚志湘(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會長、評論家):

  《秦腔》劇本相當好,是一次創造。英國戲劇家講過這樣一句話:劇場是一個達到民族思考的場所。我覺得這個戲達到了民族思考的高度,它是對民族的思考,對民族走向、民族發展的思考,是一部很難得的現實主義作品。這個戲有隱喻、有思想、有傾向、有渴望、有等待、有希望,讓人在劇場裡感觸很多,這是非常難得的。

  蔡體良(中國舞台美術學會會長):

  對兩位劇作家我是極為贊賞的。《秦腔》是現代戲當中現實性很強的作品。戲中涉及了當代改革進程中的諸多問題,沒有回避。比如土地的問題,尤其是技術的轉化問題,這個戲的價值也就在此。另外,我希望《秦腔》的舞美更加寫意一些。

  劉禎(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秦腔》中文化含量和底蘊是特別深厚的。在這個戲裡面,“秦腔”既是狹義的、具體的,又是一種廣義和象征的。戲中包含的主線和副線恰恰把作為秦腔的狹義和廣義、具體和象征全都包括其中。夏天義塑造得非常成功,有一種歷史的積澱在裡面。他對秦腔臉譜的投入、愛好,實際上和他對土地的眷戀、至愛一脈相承。白雪塑造得非常感人。

  裴福林(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主任、教授):

  《秦腔》關注的是土地和傳統文化的守望,圍繞著這麼重大的命題來做戲,重大又厚重。如劇中白雪對秦腔的堅守、老主任對土地的堅守、引生對白雪的暗戀,都寫到了極致。

  朱維英(中國戲曲學院教授):

  這是一部很有前途的戲,唱腔在創作和繼承上都獲得了成功。第一,秦腔表現《秦腔》非常合適,合乎劇情和劇種音樂特點,淋漓盡致展現了秦腔的慷慨、悲壯、高亢、蒼涼、激越。第二,唱腔音樂在繼承創新上比較得法。劇種風格濃烈,色彩鮮明,主要人物唱腔在出新的同時,保留了秦腔原汁原味的風格。第三,音樂很講究布局,注重音樂的完整性。從劇本的主題思想、人物關系、人物個性等方面通盤考慮,寫得非常成功。建議配器再個性化一點,音樂色彩對比再強一些。

  龔和德(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研究員):

  選擇這部小說來改編是非常有眼光的。這個戲在保持小說文化底蘊的同時,創造性地按照舞台要求來創作,這非常好。作品中的兩組矛盾具有普遍意義。我們國家雖有很大發展,但也付出了不少代價。這個戲觸及了時代的困惑,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它不是土地和秦腔的挽歌,而是帶有悲劇意蘊的一曲悲壯頌歌。

  這個戲鍥而不舍地搞下去,會取得很大的成就。建議引生唱的秦腔可以更加傳統一些,聲腔上稍微有點區別,這樣觀賞性就更強了。

  雍濤(西安秦腔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院長):

  很高興各位專家提出這麼多彌足珍貴的意見,這是我們一個非常大的收獲。我們回去一定組織主創班子、主要演員認真研究大家的意見,做進一步修改,繼續打磨,把這部戲打造成真正的精品力作。

  劉向陽(陝西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

  我代表文化廳感謝各位對陝西戲劇事業的支持,對陝西的關愛,也歡迎各位到陝西來。

                                     屈曌潔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