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確保財政資金落到實處 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扶持規劃實施5年成效顯著
發布時間:2011-08-28 16:03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1-08-28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關於保護和扶持京劇藝術的重要批示精神,2005年11月10日至30日,文化部對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7個京劇院團進行了全面評估,並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和17個省級重點京劇院團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制定了《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劃》,與財政部共同設立了“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專項資金”,以每5年為周期對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實行保護和扶持。

  2006年至2010年,中央財政共投入專項資金5000萬元,充分調動了各省區市文化廳(局)和京劇院團的積極性。各級財政對該項目給予大力支持,各院團積極開拓市場,創新營銷方式,籌措社會資金,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有效推動了項目的順利實施。項目實施5年來,在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下,預期任務順利完成,部分任務甚至超額完成。

   財務管理推動項目有效實施

  2006年,財政部、文化部聯合研究制定了《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及標准、資金申報與審批、資金監督與檢查等進行了全面規定。文化部財務司作為項目財務主管部門,在資金管理過程中一方面緊扣工作進度,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按照預算金額及時下達﹔另一方面根據項目實施具體情況,對每年的經費分配方案進行適當調整,確保財政資金落到實處,有效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為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提高預算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近期,文化部委托中介機構對《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劃》2010年預算資金1089萬元的執行情況及實施效果進行了全面的績效評價。通過績效評價,考評專家認為,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劃2010年立項任務完成情況較好,項目實施有序,管理規范有效,社會效益顯著,資金使用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目標,考評等級為“有效”。

   重點京劇院團得到全面扶持

  《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劃》實施5年來,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在劇目生產、人才培養、對外文化交流、京劇進校園4個方面得到了全面扶持,全國京劇院團的狀況獲得了較大的改善,逐漸建立起以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為中心的京劇藝術創作生產基地,使之成為京劇劇目創作中心、京劇藝術保護和發展中心、京劇藝術交流普及中心、京劇資料收集整理與研究中心,整理、改編上演了一批優秀的傳統劇目,創作了一批思想內涵和藝術水平都達到一定水准的優秀劇目,培養了一批潛心京劇藝術、德藝雙馨的專門人才,並通過扶持公益性演出、舉辦國家指定性演出的方式,培育了新一代京劇觀眾,進一步開拓了京劇市場﹔通過實施“走出去”戰略,足跡遍及五大洲,擴大了京劇藝術的國際影響。

  優秀劇目和人才不斷涌現

  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優秀劇目代表著京劇藝術豐厚的文化內涵,是京劇藝術在民族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的保證。《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劃》實施5年來,文化部重點扶持了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的15個京劇新劇目的創作,如《成敗蕭何》、《飄逸的紅紗巾》、《北風緊》等。這些劇目以思想的震撼力和藝術的感染力,贏得了觀眾的充分肯定。與此同時,各重點京劇院團加大了對優秀傳統劇目的復排力度,並根據本京劇院團的流派特色,有重點、有選擇地搶救了數百出傳統劇目,如天津京劇院成立武戲研究室,挖掘、整理了一批鮮見舞台的武戲﹔沈陽京劇院積極搶救挖掘唐(韻笙)派瀕危劇目等,保證了京劇藝術對傳統流派的繼承和發展。5年來,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共創作新劇目76台,整理改編傳統劇目266台。此外,17個省級重點京劇院團也創作了47台新劇目,整理改編傳統劇目106台,演出11387場。

  人才培養是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計劃的工作重點,也是京劇院團工作的重心所在。2006年至2010年,文化部藝術司舉辦了兩屆京劇表演培訓班、一屆京劇導演培訓班和周信芳藝術流派研習班,來自全國28個國家級、省級重點京劇院團的100多位演員和導演參加培訓。中國戲曲學院舉辦的研究生班和京劇流派班等,為各京劇院團培訓了一批專門人才,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國重點京劇院團也實施了多樣化的京劇人才培養計劃,舉辦各類人才培訓班近300班次,建立起了一支老、中、青各放異彩、薪火相傳的藝術人才梯隊,涌現出了一批優秀青年京劇演員。

   展演活動提升京劇影響力

  2008年,文化部在濟南舉辦了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共有來自全國40多個參演單位的37台新創劇目參演,之後,為慶祝改革開放30年,文化部又從中選調了15台優秀劇目進京演出。2009年,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文化部舉辦了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優秀折子戲展演﹔11月20日至12月16日在福州舉辦了“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優秀劇目展演暨福建京劇院建院60周年系列活動”。

  2010年12月2日至2011年1月20日,文化部在北京舉辦了全國京劇優秀劇目展演,匯集來自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8個參演單位的36台大戲和10台折子戲專場。此次活動正值京劇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繼1990年徽班進京200周年紀念活動之後最大規模的京劇藝術盛會。這些京劇展演活動,對保護和弘揚京劇藝術,擴大京劇藝術的社會影響,促進京劇藝術的繁榮與發展,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公益性演出、市場開拓與對外交流並舉

  培養一批熱愛民族文化、喜歡欣賞京劇藝術的觀眾群體,尤其是培養青年觀眾,是京劇藝術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2006年至2010年,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努力開拓市場,共演出13930余場。其中,在《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劃》扶持下,進校園演出1000余場,觀眾達150萬人次,並通過講座、互動等方式,加深了青年觀眾對京劇藝術的認識,培養了一批青年京劇觀眾,為京劇藝術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同期,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還赴境外演出百余次,共1009場,足跡遍布美國、日本、法國、英國、俄羅斯、智利、阿根廷、埃及、澳大利亞等31個國家以及我國香港、台灣地區,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擴大了京劇藝術的國際影響。

  文化部藝術司有關負責人指出,京劇藝術的保護和扶持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京劇藝術的發展面臨著更多的現實問題,目前京劇的現狀與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與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著差距。因此,應當對京劇藝術實施連續的、中長期的保護與扶持,下一步將爭取財政部進一步加強對京劇藝術的保護與扶持。

                                   黃小駒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