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名劇新編展現時代意蘊——記“2011年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之國家京劇院《漢蘇武》
發布時間:2011-08-31 17:54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1-08-31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8月24日和25日,作為國家京劇院選送參加“2011年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的五出劇目之一,《漢蘇武》亮相國家大劇院戲劇場,全新演繹持節不倒的“蘇武精神”。

  比起創作於上世紀30年代的馬派名劇《蘇武牧羊》,由張建國主演、高牧坤編導的新編歷史劇《漢蘇武》在化用經典唱腔和保留主要情節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為觀眾講述一個古老而全新的故事。劇中,蘇武面對功名利祿的誘惑毅然手握旌節,堅守氣節。為降服蘇武,單於選中都尉之女胡阿雲欲施美人計,然而視真情為人間聖物的阿雲早已被蘇武的氣節打動,甘願與他共同面對極北苦寒的情節,為蘇武漫長的牧羊生活注入了美好的慰藉。19年後,蘇武終於踏上回歸之路。

  氣節不會因時代的變遷而褪色,這正是蘇武藝術形象的價值之所在。演出結束後,觀眾久久不願離去,對這出戲交口稱贊。一位老戲迷說:“《漢蘇武》將‘蘇武精神’生動展現,使我們從中得到了一些新的感悟。”

  談及新編歷史劇《漢蘇武》的創作初衷,國家京劇院院長宋官林說,國家級的藝術院團要有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創作新劇目時應該選擇那種弘揚高尚情懷的素材。“蘇武牧羊”的故事很能感染人,蘇武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高尚氣節、家國情懷同樣值得現代人學習。蘇武和胡阿雲雖然有著年齡和民族差異,但是他們擁有真情摯愛,這份愛情與金錢、地位無關。“弘揚高尚情懷,強化京劇本體,打造人才團隊”是宋官林給《漢蘇武》創作提出的三點原則,“飾演胡阿雲的青年演員郭霄還未畢業,之所以安排她和當紅老生張建國配戲,就是為了延長當紅藝術家的藝術生命,縮短青年京劇演員的成長周期。”宋官林說。

  作為編劇、導演,高牧坤在創作《漢蘇武》時就力圖使這種歷史素材呈現出新的思想意蘊。“蘇武用一生時間做了一件事。在我們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大家總是希望能多做一些事。我們應該讓心靈更淨化一些,更沉靜一些。”張建國說。

  《漢蘇武》於4月22日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首演,從謝幕的第二天起導演高牧坤和主演張建國就開始了修改工作。為了吸引年輕觀眾,主創們把零碎的唱段進行削減,將原本長度為2小時35分的劇目縮短了20分鐘,同時將部分慢板變為原板,修改後的唱腔節奏明顯洗練、明快。宋官林表示,此次演出之後還會對這部劇進行修改,力求將其打造成一部優秀保留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