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洪湖水啊,浪呀麼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麼是家鄉啊……”11月14日,中國歌劇節的歌劇音樂會展演小分隊來到福建省福州市馬尾觀中國國際鋼鐵制品有限公司演出,當這首膾炙人口的《洪湖水浪打浪》音樂響起時,觀眾席中有人率先輕聲唱了出來。
正在福州參加首屆中國歌劇節的近10位歌劇工作者不辭辛勞,為生產一線的工人們送上了《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北風吹》、《紅梅贊》等經典曲目,受到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除了進廠區為群眾義演,首屆中國歌劇節還把4個主賽場中的兩個安排在離福州市中心20多公裡的馬尾區馬江劇場和長樂區長樂人民會堂。歌劇《土樓》的女主角、女高音歌唱家王慶爽說,很高興走進基層為大家演出,這也是文藝工作者下基層、接地氣的學習機會。
經典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是由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帶來的參賽劇目,同時也是歌劇節下基層演出節目之一。在長樂人民會堂的兩場演出,觀眾反應熱烈。有很多人是第一次在劇場裡觀看《洪湖赤衛隊》,來自福州大學陽光學院的學生黃友旭說:“雖然是第一次看,但裡面的很多歌曲,是從小就聽到的。”一些年長的觀眾不止一次看過這部歌劇,他們熟悉裡面的所有唱段。“當年《洪湖赤衛隊》演出時盛況空前,這首《洪湖水浪打浪》就是我們那個時代的流行歌曲。”福建省實驗閩劇院的退休演員老楊說,“我很喜歡聽民族歌劇,裡面的音樂符合我們的欣賞習慣。”
歌劇節組委會副秘書長、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陶誠說,首屆中國歌劇節正值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之後,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每一位文化藝術工作者的責任。為普及歌劇藝術,本次歌劇節特別安排了歌劇走基層進廠礦、進校園等活動,旨在把歌劇真正地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之中。
不過,歌劇到基層演出,也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普通觀眾對歌劇特別是西方歌劇了解不多、不習慣西方歌劇演唱方法等,對此,歌劇界的專家表示,基層演出的同時,也要把歌劇的普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
82歲的鄭小瑛現任廈門愛樂樂團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她一直堅信 “陽春白雪,和者日眾”,為了普及她的“陽春白雪”,已忙了幾十年。她非常重視對交響樂和歌劇的普及,在每次演奏歌劇之前,她都會耐心地為觀眾普及歌劇和交響樂的常識及歷史,並介紹觀看演出的要求,這也是她堅持了20多年的演出習慣,這種習慣被人稱為“鄭小瑛模式”。這一模式在馬江劇場校園歌劇《紫藤花》的演出現場收效明顯,觀眾因為先聽到了劇情介紹,對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觀看起來就輕鬆了許多。其中著名曲目《紫藤花》裡的優美旋律,演出結束後仍有觀眾在哼唱。
“《紫藤花》貼近年輕人的生活。特別是鄭老師開場前的講解,讓歌劇比我想象中的親切多了。回家之後,我還會自己去學習更多關於歌劇的知識。”來自福建博物院的講解員梁潔說,這也是她第一次走進劇場觀看了一台完整的歌劇。
“有人說歌劇是高雅藝術,但歌劇不是高高在上的,一部好歌劇是每個人都能聽得懂的。”本屆歌劇節評委、中央歌劇院原院長劉詩嶸說,通過下基層演出這一重要的普及歌劇的手段,讓普通人都能與之共鳴,是歌劇繁榮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 陽春白雪 和者日眾——首屆中國歌劇節走進福建基層 |
下一篇: 第六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在武漢閉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