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華人華僑代表熱議中華文化傳承
發布時間:2012-03-20 16:13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2-03-20

 宋佳烜

    

 

    3月3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會上,對2011年政協工作做出的總結中提到:“海外僑胞自覺發揮在深化中外交流合作中的橋梁紐帶作用,為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做出貢獻。”3月4日,出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委員分界別針對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和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小組討論。在北京會議中心一樓海外列席人員會議室中,來自25個國家的40位華僑華人代表踴躍發言。

    珍視“一生一次”的發言機會

    據了解,出席本屆全國政協會議的華僑華人代表是歷年來人數最多的一次,總體呈現出區域覆蓋面寬、專業領域廣的特點。除了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海外僑胞外,名單列表上還出現了土耳其、博茨瓦納、捷克、愛爾蘭等國家的僑胞代表,所從事的專業領域更是涵蓋了金融、工商、教育、文化、媒體等。

    與其他政協委員不同,每年參加政協會議的僑胞代表並不是固定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參會僑胞們對這個難得的機會分外珍惜,有僑胞在發言時更是用“一生一次”來形容此次參會的榮幸。原歐洲時報社長、法蘭西騎士勛章獲得者楊詠桔情緒十分激動。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年僅4歲的她和北海托兒所首屆學員代表一起為毛主席獻上了鮮花。時隔63年,她作為海外華僑代表再次來到政協會議,能夠為祖國建設建言獻策讓她興奮不已。

    為了保證讓每位參會人員都得到發言機會,主持會議的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孫大文不得不將每人的發言時間限制在兩分鐘以內。與會者結合僑胞身份各抒己見,就政協制度、僑務工作等相關話題進行了討論。其中,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關注新生代僑胞的文化傳承

    會議中,新生代僑胞中華文化的傳承問題受到關注。菲華商聯總會理事長、菲律賓紡織工業聯合總會副董事長庄前進在發言中表示,僑務工作應該加強對海外僑胞、歸僑僑眷、新生代華僑華人的交往,鼓勵海外僑胞積極傳承和傳播優秀的中華文化。“海外僑胞發展到第二代、第三代,孩子們同我們的思想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差別,我們從骨子裡將自己視為中國人,而由於成長環境的不同,僑胞後代都會自然而然地將自己視為菲律賓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讓中華文化繼續傳承下去,這方面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很多參會僑胞在發言時表示,在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中,海外僑胞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僑胞既熟悉駐在國,又了解祖籍國,擁有審視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獨特視角,應該在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美國福建公所主席、美國佳美集團總裁李華說,在國外,一些屬於中國的傳統節日遭到某些國家的“搶奪”,而以傳統節日為中心的文化元素恰恰是中華文化最具吸引力的一部分。為此,福建公所嘗試在美國一些地區以元宵節為切入點,向美國民眾以及新生代華僑華人介紹中華文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尋找恰當而高效的傳播方法

    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長梁燕城博士在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華文化現在還沒有學會用西方的語言講我們的東西,還停留在自說自話的階段。很多活動仍然隻是在海外華僑華人的圈子裡擁有一定的影響力,而沒能進入外國的主流文化圈。”梁燕城認為,媒體宣傳對提升文化影響力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經可以看到一些中國媒體用駐在國語言或英語對中華文化進行宣傳,但這些宣傳仍然太過表面,沒有挖掘到中華文化深層次的東西。在推動文化走出去的時候,應該將深層次的精神提煉出來,讓外國人了解到中華文化不同於西方文化的內涵。同時,中國也應該對西方文化、媒體、社會進行充分調研,從而針對不同國家制定適當的文化傳播計劃和策略。

    在談及中華文化海外傳播時,楊詠桔對記者說:“每一個海外的華僑華人都是中華文化的弘揚者,他們以各種方式、各種辦法,甚至自己出資參與文化傳播,非常不容易。希望國家能夠整合資源,有整體的規劃和步驟,如果你唱‘越劇’、我唱‘昆曲’、他唱‘京劇’,這台戲就永遠唱不起來。其次,要充分利用海外僑胞及留學生資源,以‘僑’為橋。因為他們對駐在國有著最直接的了解,深諳讓中華文化為駐在國民眾理解和接受的最有效方法。最後,應該加大現當代文化走出去的力度,讓國際社會看到現代中國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