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兩會的召開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海外媒體除了關注中國政治、經濟、民生話題,也陸續刊發文章,對文化領域相關話題表示關注。
英國路透社
英國路透社播發題為《中國將促進台灣年輕人文化認同》的報道稱,賈慶林在講話中表示將不斷拓寬政協對台文化交流合作領域,增進兩岸中華文化及中華民族認同。
法國《藝術報》
法國《藝術報》以《中國關注其文化產業發展》為題對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報道。文章指出,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希望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國家文化產業,使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國政府也將通過在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建立文化設施,加強政府財政支援,聯合各地區政府增加文化節目和非營利性機構的數量,以及加強保護中國文化遺產,支持少數民族文化和國際交流等措施來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文章還稱,中國在經歷了數年經濟的迅猛發展後,溫家寶總理將重心重新放到中國社會文化價值上,必將有力地促進精神文明和構建和諧社會。
日本《讀賣新聞》
3月5日,日本《讀賣新聞》對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五次會議在北京開幕表示關注並進行了報道。《讀賣新聞》報道稱,作為人代會相關報道,中國媒體連日來密集報道雷鋒精神。49年前的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廣泛開展學雷鋒活動。今年的3月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中宣部部長劉雲山的談話,題為《永遠的雷鋒精神》。早在去年10月份舉行的第十七屆六中全會上,中國政府就已定下了“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基調,這也是將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基礎所在,其寓意深遠、內涵豐富。
美國中文網
美國中文網報道稱,從每年春節的藝術盛宴到紐約時報廣場的中國廣告大屏,從華語電影到孔子學院,如今在美國,可以看到一批批中國文化符號。
美國中文網認為,中國文化要真正走出去,首先要做的是傳承。將中國優秀文化的核心部分傳承並深入發展成為具有競爭力、闡釋力和說服力的文化是抓住人們眼球的關鍵。中國文化應當向世界標准看齊,做到專業化、職業化,而不僅僅是商業化。現在,海外對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關注越來越多,世界各地也掀起漢語熱,在走出去的時候,中國應當增強文化信心,將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呈現給世界。
程佳 樊煒
上一篇: 高揚主旋律 共譜“中國風”——文藝界委員關注主旋律創作和主流文化建設 |
下一篇: 跨界委員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