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文化報記者郭人旗報道:作為2012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劇目之一,9月1日晚在北京中國評劇大劇院上演的山東萊蕪梆子《兒行千裡》以反腐倡廉為主題,著力塑造了一位既嚴厲又慈祥的母親對深陷官場歧途的兒子的諄諄教誨。觀看演出時,北京市東城區居民段清媛說:“這真是一部好戲,在濃濃的親情中給人以深刻的教育。”
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謳歌偉大時代,藝術奉獻人民——2012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中的眾多主旋律戲劇競相綻放,異彩紛呈,不僅贏得了專家的肯定,而且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正如山東省萊蕪市委書記劉士合所說:“不是觀眾不喜歡主旋律戲劇,也不是主旋律戲劇沒有市場,而是戲劇的內容和形式是否適應時代,是否適應了更廣大的市場和更多觀眾的需求。”
精品薈萃亮點紛呈
從8月至10月,由文化部主辦的“謳歌偉大時代,藝術奉獻人民——2012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長安大戲院、梅蘭芳大劇院、天橋劇場等地陸續上演,為觀眾奉獻了119台劇目,共計240余場演出,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展演全面展示了近年來我國舞台藝術創作的豐碩成果和廣大文藝工作者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參演劇目藝術門類齊全,題材廣泛。其中,謳歌改革開放、歌頌英模人物、反映百姓生活、反映時代主旋律的現實題材劇目佔到了參演劇目的1/3,成為本次展演的一大亮點。
從題材上來看,本次展演中的主旋律戲劇既有表現革命歷史題材的劇目,如京劇《江姐》、豫劇《鍘刀下的紅梅》、粵劇《刑場上的婚禮》等,也有表現當代英模人物和優秀共產黨人的劇目,如話劇《郭明義》和《生命檔案》、呂劇《百姓書記》、豫劇《蘭考往事——焦裕祿》等﹔既有關注重大歷史事件和社會改革進程的劇目,如話劇《小平您好》和《紅旗渠》、評劇《馬本倉當官記》等,也有反映凡人小事、百姓生活的劇目,如話劇《向上走向下走》和《搬家》、滑稽戲《顧家姆媽》、隴劇《苦樂村官》等。這些劇目無一不緊扣時代脈搏,表現時代主題,唱響了時代精神主旋律。
“共產黨人戰不死,就是因為我們有信仰、有信念,信仰是軍魂,是我們神聖的旗幟。信仰就是愛,愛祖國、愛人民、愛軍隊。”當話劇《信仰》中主角張緒動情地說出這句話時,全場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信仰的力量朴素但讓人感動。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人不能沒有信仰,在戰爭年代,革命先烈們是懷揣信仰孜孜追求幸福﹔在和平年代,我們要樂享幸福而不忘堅守信仰。有信仰的民族才有希望。”退休教師顧建國說,這也是主旋律戲劇所具備的特殊意義。
積極創新破陳規
從此次展演情況來看,參展的多數主旋律戲劇都能從轉變觀念入手,選擇觀眾關心的現實生活為創作題材,描寫普通群眾的情感,不僅主題內涵深刻,藝術表現也更富有張力,從而拉近了戲劇與群眾的距離,反響普遍比較熱烈。遼寧人藝演出的話劇《父親》描寫下崗工人和打工者在艱難中的創業精神,展現了小人物的生活時態與美好的道德情操,與觀眾的情感產生了共鳴。反映抗戰內容的重慶話劇《河街茶館》展現了形形色色的各類底層人物在國破家亡的危難時期,為抗戰貢獻著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其所彰顯的平民愛國情懷讓人為之感動。揚劇《丹鳳湖畔》以生活中常見的細小事件構成主要情節,以小故事反映大主題,被譽為一部“真正接地氣、說人話、演生活,反映百姓需求的好戲”。
這些創新性的嘗試讓主旋律戲劇彰顯出生機和活力,取得了不俗的社會反響。例如話劇《紅旗渠》獲得了一片叫好的市場口碑,去年首演至今,該劇已在國內巡演80多場,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社會背景的觀眾都被該劇深深感動。
回歸藝術真實
什麼是主旋律?從大的方面說,一切表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傳達美好情操、體現時代精神氣韻的藝術作品都可被視為主旋律作品。《河街茶館》制作人、重慶話劇團團長王慶華則用“正能量”來定義主旋律,主旋律戲劇應該用人性化的語言講述人性化的故事,用崇高的精神表現真實的人生、真實的生活。“主旋律題材是嚴肅的,但表現方式可以是生動活潑的,既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又傳達了深刻的主題內涵。”她說。
不會講故事、表現形式單一是部分主旋律戲劇不為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認可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情況在此次展演中有所改變。由河南省豫劇二團歷經6年艱辛創排的《蘇武牧羊》借鑒了話劇、影視劇的表現手法和現代聲樂技法等藝術種類的優勢,將舞劇、歌劇、話劇及舞蹈融為一體。新穎的舞台呈現、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濃烈的感染力,引起觀眾強烈共鳴。自稱此前“從未完整地看過一出戲劇”的北航研究生劉雁冰深深為劇中恢弘的場景、淒美的唱腔、曲折的故事情節以及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所震撼。
業內人士表示,能打動觀眾的心才叫真正的主旋律,主旋律戲劇承擔著慰藉人心、培育精神的社會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應該擁有更多的觀眾和更廣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