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目前,國內大部分的歌劇表演團體缺乏演出場所,藝術生產與銷售脫節,走向市場面臨諸多困難。不少歌劇演出單位不能真正實行藝術總監制和歌劇季,每年的藝術活動缺少規劃。11月15日,在首屆中國歌劇節舉辦期間,中國東部劇院聯盟、中國西部演出聯盟、中國北方劇院(場)聯盟的負責人齊聚福建省福州市,會商成立中國劇院聯盟,並正式向政府有關部門報批。若該聯盟成立,將實現包括14個省會城市的劇院的對接,在全國范圍內共享演出資源。
作為中國劇院聯盟的倡議者,福建大劇院院長、福建省歌舞劇院院長張樹平說:“讓全國更多觀眾能在自家門口的劇院中共享藝術精品,這是三大演出劇院聯盟成員單位達成的共識。中國劇院聯盟將是一個以項目為依托的演出經營場所的聯合體,旨在通過統一運作,使劇院之間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促進劇院產業的發展和演出市場的繁榮。”
多年來,相較於國家在劇場建設和精品劇目創作上的投入,在舞台產品的營銷和推廣上的投入稍顯薄弱,劇院聯盟的形式豐富了演出市場的承接項目方式,使演出渠道更加通暢。據介紹,若中國劇院聯盟成立,將有利於提升演出項目的議價能力,以規模化優勢吸引國內外演出商,採取集中採購、統一宣傳的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演出數量,從而達到降低票價、文化惠民的目的。此外,還能夠拓展演出空間、優化演出環境、整合優勢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讓更多的優秀舞台藝術作品通過全國巡演走近尋常百姓。
“建立中國劇院聯盟是有效整合演藝資源的必然要求。”中國北方劇院(場)聯盟理事長李長青說。2005年9月,北京天橋劇場、北京世紀劇院、遼寧大劇院等6家劇場組建成中國北方劇院(場)聯盟,充分利用北京作為全國演出集散地的優勢,搭建起北方的演出資源交流平台。兩年後,加盟劇場從6家增加到12家,並運作了“原生態歌舞《雲南映象》東北行”等演出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北方尚不成熟的演出市場。隨著中國北方劇院(場)聯盟運作的成功,中國西部演出聯盟、中國東部劇院聯盟等區域性演藝聯盟相繼成立。
“通過聯盟成員之間的緊密合作,可以提升劇院的經營能力,利用聯合運作、票房分賬等多種手段,突破傳統單打獨斗的市場操作方式,降低演出成本,吸引廣大觀眾走進劇院觀看演出,也可以較大幅度地提高劇院的票房收益。通過有效的整合、包裝,形成整體宣傳攻勢,不僅有利於建立劇院的品牌形象,還有利於通過行業自律,凝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整頓演出秩序、抵制惡性競爭,達到進一步推動演出市場繁榮和發展的目的。”劇院聯盟相關負責人說。
三大演出聯盟之間有著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擁有豐富的演出運營實踐經驗,並已統一了票務銷售系統——劇院聯盟票務系統,建立了覆蓋14個省會城市劇院的聯盟票務銷售網站。
“但劇院聯盟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還需要政府對其進行有組織的資源整合和有選擇的優秀劇目投入。”張樹平表示,通過建立中國劇院聯盟,將可以把演出項目營銷介入到藝術生產創作中來,增強劇目的市場競爭力,形成更有活力的現代演出市場主體,從而充分發揮劇院對歌劇藝術的推廣和普及作用。
上一篇: 歌劇制作如何輕裝上陣 |
下一篇: 劇院聯盟:歌劇將被打包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