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建立健全美術發展生態
發布時間:2012-03-31 18:38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2-03-31

    諸  迪

    

 

    隨著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館日益成為人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同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美術館在促進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建立良好的藝術創作機制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美術生態建設中的重要環節。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全國美術館行業管理和分類指導,推動美術館的專業化、標准化、規范化的建設,全面提高美術館的建設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繁榮文化藝術事業,充分發揮美術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文化部通過廣泛調研和論證,於2010年底,在自願申報的基礎上,開展了首批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評出了中國美術館等9個首批國家重點美術館。一方面,通過評估達到“以評促建”的目的,推動美術館自身的專業化建設﹔另一方面,也帶動了社會各界對美術館事業的關注,提升了對美術館重要性的認知。通過對各級、各類美術館的實地考察,可以看到,我國的美術館在獲得快速、長足發展的同時,在專業建設、專業職能履行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發展還很不平衡。這首先體現在定位問題上。定位一方面是指對美術館職能的定位,另一方面是指美術館自身在地域文化發展與傳承乃至國家美術發展格局中所處的角色和所承擔的責任。這應該是美術館自身建設與發展的基礎,也是構建國家美術整體發展格局的需要。現在全國一些大的城市都有了自己的美術館,不論是歷史比較長的,還是近些年來新建的,硬件條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但很多美術館在建設與運行中對這兩個方面的定位都很模糊,這直接影響了美術館職能的履行和作用的發揮。國家美術館承擔著對國家美術發展歷史和現狀的梳理、研究、收藏和系統陳列,它代表的是中國美術的整體形象,並代表國家開展國際交流﹔地方美術館的首要任務則是對所在地域的美術文化進行研究、收藏和展示,在此基礎上再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定位,在某一方面形成特色。很重要的一點是,基礎的部分、基本的職能必須履行好,否則就會造成國家美術整體格局的缺失。

    現在我國的美術館大多是展覽館性質,而制約我國美術館從美術展覽館向美術博物館轉型的最大因素,表象上看是沒有美術史的長期固定陳列,但背後則是研究能力的不足和收藏品數量、質量的不足。這其中,研究是基礎,美術館的收藏如果沒有系統的研究做支持就會變得盲目,會直接影響到收藏的質量。想提高收藏質量就要擁有扎實的研究能力,隻有根據自身的學術定位,對美術發展的歷程和當下美術發展的狀況展開系統的研究,才能確立自己的收藏方向和具體的收藏作品。

    在美術館職能的發揮中,研究、收藏、展示、交流、公共教育這些因素是相互關聯的,也是整個美術生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美術館職能的缺失,必然會造成整個美術生態關系的失衡。我們今天高度關注美術館,積極推動它的專業化、國際化建設,不斷提高它的研究能力和收藏水平,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建立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符合美術自身發展規律的美術發展生態。從嚴格意義上說,美術館應該收藏和展示一些經典、或者未來可能成為經典的作品。這個標准是主流價值觀的體現,決定了美術館應該展什麼、收藏什麼,自然會對藝術創作產生引導。這個標准的制定不應體現在市場上,因為現在的學術對市場的引導和制衡不夠,不僅造成市場的無序,反過來也侵蝕了學術的公正性,這也是如今美術生態不健全的體現。美術館不僅是美術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要場所,是美術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也是美術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館在創作機制和美術生態建設中之所以這麼重要,其原因就是美術館起到制定標准的作用,這不僅關乎文化的傳承,也關乎文化的創新,關乎美術生態的建設。

    應該說美術館對於提升大眾的審美水平和精神素質,提升民族創新能力,促進美術社會功能的實現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肩負著責無旁貸的重要職責。今天,大家普遍開始關注美術館對大眾審美教育的作用,關注美術館公共文化服務的性質,這是一個進步。美術館界自身認識到,除了服務藝術家更要服務於民眾,這也是一個進步。目前,我們一方面要重視美術館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加快實現各級美術館的免費開放﹔另一方面要以免費開放為契機,推動美術館自身基礎化、專業化建設,加快提升美術館的專業化水平,充分實現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和公共審美的職能,更好地服務於民眾的審美教育和文化需求。為此,文化部將圍繞美術館建設開展一系列工作,國家重點美術館評估隻是一個開端。

    2010年,文化部在“國家美術發展工程”中列入並實施了“全國美術館發展扶持計劃”,重點對美術館優秀展覽、學術研究成果和公共教育推廣項目給予獎勵性扶持,其目的在於引導美術館尋求合理的定位,加強自身的專業化建設。扶持對象覆蓋了全國各級各類美術館,包括非營利性的民營美術館。2011年進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特別是加強了對美術館自主策劃的優秀學術性、研究性展覽,以及基於自身藏品研究和利用的長期陳列展覽的扶持力度。我們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每年評選一次,扶持項目也會圍繞美術館的主要職能,拓寬至美術館專業人才的培訓、展覽策劃、學術研究、藏品保護與修復、公共教育與推廣、國際交流等多個方面。2012年將啟動實施全國美術館專業人員培訓計劃,分別舉辦美術館館長和專業人員培訓班各兩期共100余人次。

    今年,還要按計劃實現各級美術館的全部免費開放,要進一步加強對國家重點美術館的扶持和推廣力度,完成全國重點美術館叢書的編寫與出版,推動其自身建設,發揮其示范和引領作用。同時,加大對美術館專業委員會的扶持與合作,進一步強化行業管理和立法工作。在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委托專業委員會進一步聽取意見,組織論證,制定並發布《美術館專業工作規范》。同時,開展民營美術館發展專題調研,研究、制定促進民營美術館發展和規范化管理的政策措施。還將啟動《美術館管理辦法》制定的前期調研工作,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完成《美術館管理辦法》的制定和頒布,實現美術館管理的法制化。

    此外,還要加強對美術館收藏的管理,開展實施“國家美術收藏工程”,加大國家美術收藏力度,完善美術收藏體系,重點是提高收藏的質量和效益,把目前比較分散、缺乏系統性的收藏行為,上升為國家戰略來進行統籌和整合。今年將正式啟動美術館藏品的普查工作,在對目前各級各類公益性美術館收藏普查的基礎上,建立國家美術文化財產目錄,制定相應的國家近現代美術收藏規劃,並在條件成熟時開展藏品的定級工作,特別是要加強對中國近現代美術代表性作品的搶救性收藏,使之成為國家文化財產而加以保護、研究與展示,以此帶動國家美術館20世紀中國美術史的固定陳列,帶動對中國近現代美術的系統整理與深入的個案研究,帶動國家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及檔案數據庫的建立,帶動對中國美術現代性的挖掘。要積極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完善捐贈獎勵機制,鼓勵藝術家及其家屬、社會機構、私人收藏家等向國家捐贈美術作品,進一步豐富國家的公共文化財富積累,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成果。同時,要加大對藏品的研究與利用,文化部將在今年與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合作,開展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推動美術館實現藏品的長期陳列和藏品資源共享,讓更多民眾能夠享受到國家美術收藏的成果,充分發揮美術經典作品在推動創作、貢獻社會和服務群眾方面的積極作用,倡導主流的價值標准,引導當代藝術創作的健康發展。以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為基礎的公益性收藏,是藝術品收藏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藝術品市場必要的學術引導。為了加強對藏品的保護,今年還計劃委托相關機構開設兩期繪畫修復培訓班,開展對藏品保護修復人員的培訓和培養。

    當然還要繼續推動美術館的硬件建設,盡快完善美術館的合理布局,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目前全國各級、各類國有美術館僅有100余家,且分布極不平衡,還有近1/3的省份沒有省級國有美術館,兩個省份沒有一家國有美術館,並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區。有些地區的美術館基礎設施極不完備,基本處於閑置狀態,無法承擔起自身的職能,這與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要求,以及人民群眾對文化藝術的需求極不適應。各地政府應該把美術館的建設納入文化事業發展規劃,納入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加強管理。同時,要積極鼓勵社會力量投入公益性民營美術館的建設,完善美術館的格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要求下,如何轉變政府職能,如何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符合藝術發展規律、促進藝術創作繁榮、健康發展的體制與機制,建立一個良好的美術發展生態,全面提升我們的文化傳承能力、文化創新能力和文化傳播能力,開創美術事業的新局面,這是一個新的課題和挑戰,也對發展中的中國美術館事業提出了更高、更為緊迫的要求。

 

(作者系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