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十藝節”票務改革開演藝新風
發布時間:2013-10-25 10:5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雪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3-10-25

  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報道:“十藝節”期間,觀眾經常討論某某劇目如何精彩,門票如何難買。根據“十藝節”組委會票務管理中心統計數據:“十藝節”賽程過半時,票房初步統計已近1500萬元,演出劇目一票難求的情況比比皆是。山東演藝集團副總經理於劍認為“十藝節”劇目演出票房火爆原因有兩點:文華獎、外演劇目都是精品,有吸引力﹔“十藝節”實行票務改革,增加了民眾觀看演出的機會。

  票務改革是“十藝節”區別於以往中國藝術節甚至其他節慶活動的一大亮點。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廳廳長、“十藝節”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徐向紅介紹,“十藝節”票務改革主要有三大舉措:堅持中低票價、健全售票網絡、取消向黨政機關贈票送票。

  堅持中低票價是“十藝節”演出常態。早在“十藝節”開幕前,山東省“喜迎十藝節”系列活動已陸續展開。山東沖擊第十四屆文華獎15台重點劇目率先亮相,邀請社會各界觀眾走進劇場免費看演出,文化惠民的同時也虛心接納觀眾意見。至藝術節開幕,“十藝節”演出大眾化票價已全面推開。其間,備受矚目的文華獎劇目演出最高票價不超過380元,主要價格區間被控制在60元至280元, 20元低價票佔據一定比例。上述惠民舉措大大降低了普通群眾的觀賞門檻,受到群眾熱捧。

  健全售票網絡是山東的創新之舉。“十藝節”期間演出眾多,場館分散,如何有效滿足各類社會群體的購票需求?“十藝節”組委會票務管理中心副主任郝建軍告訴記者:“為保障票務銷售,‘十藝節’組委會專門組建票務管理中心,建立全省聯網的專業售票系統,積極創新售票形式,採取線上與線下、團購與零售相結合,借助網絡、電話、團購等多種形式,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購票。”此外,山東還將“十藝節”票務系統建設與全省院團改革、組建演藝聯盟相結合,雙管齊下推動山東省演藝院線建設。於劍認為,保證“十藝節”期間演出售票固然重要,但山東需要重點考慮未來演藝產業如何完善,“十藝節”提供了一個機會。

  取消向黨政機關贈票送票開時代新風。看演出“索票要票”“公款贈票送票”行為一直飽受詬病。借助“十藝節”舉辦,山東決定狠剎這股不正之風。“十藝節”開幕前夕,“十藝節”組委會專門下發通知,要求一律取消向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公款贈票送票,統一票務管理,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公開銷售,自覺營造公開、公正、透明的票務環境。通知下發後,一位“十藝節”組委會工作人員笑稱:“組委會的人成了最難弄到票的人。”

  談及“十藝節”票務改革,山東世博演藝經紀有限公司企劃部經理曹晉銘一臉興奮:“‘十藝節’舉辦其實是一個理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潛在觀眾正在被培育。”山東世博演藝經紀有限公司旗下的濟南票務網主營濟南地區演出門票,同時也代理銷售“十藝節”演出門票。在曹晉銘看來,山東演出場館硬件借力“十藝節”舉辦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同時各類演出激發了演出市場潛力。“‘十藝節’之前,很多國有藝術院團更像是一個市場的旁觀者,孤芳自賞、自娛自樂。借著‘十藝節’的東風,在文化體制改革的推動下,這些院團開始深入參與整個演藝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積極主動面向市場。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是演出市場繁榮與否的重要因素,同時競爭激烈的市場才是有活力的市場。”

  “十藝節”期間,濟南演出票務網票務銷售量暴漲。“購票客戶以中老年人為主,多是夫妻一起觀看,還有部分年輕人陪同,所以多數人一買就是四五張票。”曹晉銘認為,“十藝節”閉幕後,票務銷售量肯定會出現下滑,但“十藝節”帶來的“看演出就要買票”的理念已經形成,這對於繁榮山東演藝產業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