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文化部 中國作家協會關於印發《第四屆中國詩歌節總體方案》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4-06-17 13:13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4-06-17

文藝函〔201448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作家協會:

由文化部、中國作家協會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文化部藝術司、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作家協會和綿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四屆中國詩歌節,將於2014715日至719日在四川省綿陽市舉辦。現將《第四屆中國詩歌節總體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特此通知。

 

                         文       中國作家協會

                          2014610

 

 

 

第四屆中國詩歌節總體方案

 

第四屆中國詩歌節於2014715日至19日在四川省綿陽市舉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作家協會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文化部藝術司、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作家協會和綿陽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歌優雅的形式特點和優美的語言韻律一直被視為中華民族教化啟蒙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和時代精神的培育具有巨大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舉辦中國詩歌節,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詩歌文化藝術活動,弘揚中華優秀詩歌文化傳統,展示當代詩歌創作研究成果,積極探索新的歷史條件下詩歌反映時代、深入生活、貼近群眾的新途徑、新形式,推動詩歌藝術繁榮發展﹔同時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互動融合,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文化根基不斷得到鞏固。

綿陽是詩仙李白的故裡,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豐厚的詩歌藝術底蘊,同時也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科技城”,擁有雄厚的現代科技文化和人才資源優勢。第四屆中國詩歌節在綿陽舉辦,對於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將進一步提升綿陽的文化建設水平,展示綿陽特有的歷史文化、人文風貌和城市形象,有力地促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創新,推動綿陽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一、原則、宗旨與主題

第四屆中國詩歌節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體現國家水平、地方特色和文學品位、詩歌品格的原則。中國詩歌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 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的積極性,讓人民共享文化創新發展的成果。第四屆中國詩歌節的主題是“中國夢想,華夏詩情”,充分發揮綿陽深厚的詩歌文化積澱和科技文化創新優勢,把第四屆中國詩歌節辦成“詩歌藝術的盛會,人民群眾的節日”。

二、組織機構

第四屆中國詩歌節設立組織委員會,組織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主辦、承辦單位的有關負責人擔任。組織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負責籌備、協調和聯絡工作。綿陽市人民政府成立執行委員會,負責做好詩歌節前期籌備工作和有關活動的組織實施。

三、活動時間

2014715日至19日。

四、活動內容

(一)開、閉幕式及文藝演出

2014715日晚在綿陽市舉行第四屆中國詩歌節開幕式及詩歌文藝演出。詩歌文藝演出以“中國夢”為主題,突出詩歌本體,堅持詩歌品位,體現詩歌特色,力求古典與現代融合,高雅與通俗並重,營造庄重典雅、和諧優美的詩意情境。

2014719日晚舉行閉幕式,並演出大型舞蹈詩劇《大北川》。

(二)詩歌論壇

邀請來自大陸和港澳台的著名詩人、詩評家、部分詩歌刊物主編就“夢想與現實——詩歌與當下生活”這一主題開展學術交流和研討,共組織兩場詩歌論壇活動。

(三)詩歌專場演出

舉辦中華經典詩詞交響音樂會、李白經典詩歌專場朗誦會等古典詩詞朗誦專場演出活動,通過演繹和詮釋中國古典詩詞的經典作品,闡發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選取現當代優秀詩歌作品,舉辦現當代詩歌朗誦專場演出活動以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展示現當代詩歌發展的優秀成果。

(四)詩歌主題文化活動

以舉辦第四屆中國詩歌節為契機,結合中國傳統節日及地方群眾性節慶活動,舉辦春天詩會、清明詩會、端午詩會、五四青春詩會、軍旅詩詞書法作品展覽等一系列詩歌文化活動,廣泛發動和組織綿陽市有關社區、廠礦、駐軍等單位和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中華經典詩歌誦讀活動,鼓勵和引領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詩歌節相關的主題文化活動,充分發揮詩歌陶冶情操、引人向上的獨特魅力,陶冶市民情懷、增進群眾感情、促進社會和諧。

(五)校園詩歌活動

積極發動大、中、小學在校學生,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詩詞誦讀、校園詩歌創作大賽、校園賽詩會、兒歌童謠創作展演等多種形式的校園詩歌活動,激發青少年及兒童對詩歌的興趣,促進詩歌文化傳承。

(六)採風交流活動

組織開展“夢圓中國?詩韻蜀道——中國當代著名詩人、攝影家蜀道行”系列創作採風活動,帶動蜀道沿線城市參與中國詩歌節,集中展示千年古蜀道獨特的歷史文化積澱和人文景觀。邀請詩人、藝術家等詩歌節嘉賓到李白故居、李白紀念館、新老北川縣城等地採風,與當地群眾一起參與詩歌朗誦、詩作賞析和座談交流活動。

五、宣傳工作 

成立第四屆中國詩歌節活動宣傳組,由主辦和承辦單位宣傳工作負責人組成,負責根據詩歌節籌備階段、舉辦期間和節日以後三個不同階段的主題活動和工作內容,制定具體可行的宣傳工作方案。在北京舉辦第四屆中國詩歌節新聞發布會。創新宣傳方式,拓展推廣渠道,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戶外媒體等多種形式,對第四屆中國詩歌節各個階段的活動內容展開立體的、全方位的宣傳報道,擴大中國詩歌節的影響,讓更多的人感受中國詩歌節的文化藝術氛圍。

六、來賓邀請

邀請國內外著名詩人、學者100人左右,國內主要媒體和境外知名媒體記者50人左右,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代表團參與第四屆中國詩歌節活動。其中各地區代表團每團人數不超過5人。由黨政領導及宣傳部、文化廳(局)、作協負責人及有關人員組成。代表團參加詩歌節的費用自理,組委會負責統一接待。

七、經費

中國詩歌節是國務院批准的重大文化項目,力求隆重、熱烈、高雅、節儉。活動所需經費以政府投入,社會資助、市場運作三種方式籌措,堅持勤儉辦節、杜絕華而不實、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