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第310期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改革指導處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資訊部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改革發展研究中心 2014年10月30日
※要聞摘報※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8日全文發布。《決定》指出,建立健全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遵循文化發展規律、有利於激發文化創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經濟政策法定化,健全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的制度規范。(來源:中國網10月28日訊)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旅游和文體消費擴大和升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促進經濟提質增效。會議指出,要瞄准群眾多樣化需求,改革創新,調動市場力量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帶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會議提出要重點推進六大領域消費,包括升級旅游休閑消費,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實施鄉村旅游富民等工程,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提升教育文體消費,完善民辦學校收費政策,擴大中外合作辦學等。(來源:中國政府網10月29日訊)
※部委動態※
2014財政部投入近90億資金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2014年中央財政繼續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資金支持,今年實際下達文化遺產保護資金88.43億元,比2013年增加11.1億元,增長14.35%。據介紹,這筆資金主要用於三個方面:安排81.3億元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用於2299個文物保護項目﹔安排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6.63億元,支持75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1735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以及10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等﹔安排資金0.5億元,重點支持國家古籍保護計劃及古籍整理出版等。(來源:中國經濟網10月29日訊)
※演企視窗※
我國首部民族管弦樂苗族歌舞劇《仰歐桑》受捧
10月27日晚,新近榮獲中宣部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苗族歌舞劇《仰歐桑》在貴陽成功演出。貴州仰歐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推出的《仰歐桑》是我國第一部民族管弦樂苗族歌舞劇,講述了一個史詩般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是根據流傳在貴州省黔東南地區的同名苗族古代敘事長詩改編創作。該長詩被苗族譽為“最美麗的歌”,是我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國迄今為止最長的古代敘事長詩,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項目。(來源:《貴州日報》10月29日訊)
※改革聚集※
上海圖書館理事會成立 余秋雨任理事長
為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10月28日上午,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理事會成立大會在上海圖書館多功能廳召開。理事會首屆理事長余秋雨表示,理事會作為上圖情報所發展和運行的決策咨詢和監督管理機構,將全力支持上圖情報所的發展,認真行使對單位發展戰略、規劃、重大發展項目和改革舉措提出意見和建議等職權﹔充分發揮理事會成員的專業優勢,協同優勢和社會影響力,積極完成各項任務﹔密切關注事業單位法人治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前瞻性、預見性、系統性研究。(來源:《東方早報》10月29日訊)
※市場動態※
浙江省文化廳發布了《2014浙江省文化市場行業發展報告》
10月24日,浙江省文化廳發布了《2014浙江省文化市場行業發展報告》。這是浙江省首次、也是全國首份由省級文化主管部門發布的省域文化行業發展報告。《報告》主要包含營業性演出行業、民營文藝表演團體行業、藝術品行業、網絡游戲行業、互聯網上網行業5個分項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浙江共有676家活躍在演出一線的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從業人員21276人,年演出場次達21.3萬場,觀眾近7000萬人次,演出收入約10億元。《報告》統計顯示,浙江已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中國內地第三大藝術品集散中心和北京之外的第二大藝術品拍賣中心。(來源:《中國文化報》10月29日訊)
※數據點擊※
文化消費呈現逐年遞增趨勢 缺口仍大
在近日召開的例行記者招待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文化、旅游等消費繼續升溫。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實際文化消費規模已超過1萬億元。今年上半年當當網圖書銷售額增速超過40%,1~8月全國電影票房同比增長31%。據預計,到2020年,全國文化消費需求總量將達16.65萬億元。文化消費雖然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但仍缺口很大。截至2013年底,我國文化消費潛在市場規模為4.7萬億元,而2013年的市民文化消費規模剛剛超過1萬億元,存在近3.7萬億元文化消費缺口。(來源:商務部網站10月29日訊)
※公共文化※
天津和平區打造五分鐘文化服務區 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天津和平區把設施建設作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優化布局,整合資源,形成了覆蓋全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各類公共文化設施有近100處,各街道文化站都超過500平方米,社區文化活動室面料基本達到200平方米以上,並都配備了文化活動和體育健身設施,全部建有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實現了區、街、社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的全覆蓋。為了保證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和平區的公共文化設施全部免費向居民開放,區、街、社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每周開放時間均超過56個小時。(來源:北方網10月30日訊)
※標題新聞※
◆住建部擬引入社會資本保護傳統村落和民居(來源:中國經濟網10月29日訊)
◆吉林省財政大力支持實施文化惠民扶貧工程(來源:吉林省政府網站10月29日訊)
◆哈爾濱:相聲有望迎來“黃金時代”(來源:《黑龍江日報》10月28日訊)
◆深圳文交所總交易額達300多億元(來源:《深圳特區報》10月29日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文化發展動態和簡報”。
歡迎將相關素材和意見建議發送至郵箱:wenhua@ ce.cn。
贈有關領導同志參閱
主編:鄒一鳴 成琪 責任編輯:邵希煒 聯系電話:010-81025311
上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311期 |
下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30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