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第341期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改革指導處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資訊部 2015年3月3日
部分省份2015政府工作報告文化相關內容盤點(下)
上接339期。本期為豫、湘、渝、陝、甘5省(市)相關內容。
※河南※
2014年,河南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圖書館等數字文化工程順利推進。《永遠的焦裕祿》《紅旗渠》等8部作品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絲綢之路河南段、大運河河南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5年,河南將出台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服務外包等政策,實施養老健康家政、信息、節能環保、旅游休閑、住房、文化教育體育消費工程,推動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金融保險、文化旅游等高成長性服務業提速度。
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擴大信息技術在服務業的應用,推動文化創意、互聯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
拓展開放空間。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謀劃建設亞歐大宗商品商貿物流中心、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儲運交易中心,積極開展產業對接,深化農業合作和文化旅游交流,努力形成與亞歐全面合作新格局。
選拔、評價使用、流動配置、創新激勵機制。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優化創新生態,厚植創新文化,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加快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讓中原文化更具影響力吸引力。
繁榮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一批綜合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加快省直文藝院團新建劇場等項目建設和二裡頭夏都文化遺址博物館、中原考古博物院、省書畫院新址等項目前期工作。大力發展檔案、史志、文史事業。強化文化遺產保護與合理利用。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戶戶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打造一批優秀文化產品,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壯大文化產業。改造提升出版發行、影視制作、演藝娛樂等傳統文化產業,培育壯大動漫游戲、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加快推進文化產業“雙十”工程,建設一批特色文化產業示范區、特色文化城鎮和鄉村。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規劃建設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產業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帶,培育一批知名旅游線路、景區、產品,打造全國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推動更多優秀中原文化品牌走向世界。
完善文化體制。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支持文化企業上市。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壯大大河網絡傳媒集團、大象融媒體集團。組建新聞出版廣電控股集團,完成縣級有線電視網絡整合任務。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和文藝院團內部機制創新。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
※湖南※
2014年,湖南省27家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完成剝離轉企改制,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超過1500億元。
2015年,湖南將培育移動互聯網、文化旅游、數字家庭、節能環保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醫藥、新能源、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培育新興業態,推動電子商務、文化創意、互聯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擴大技術、文化藝術、中醫藥等領域的服務出口和國際合作,積極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業務。促進旅游產業升級發展,加強以旅游交通、智慧旅游為重點的服務體系建設,構建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品牌鮮明的旅游體系。
統籌推進社會事業改革。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全面啟動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在科研院所轉制、科技成果轉化、軍民融合發展、科技金融、文化科技融合、人才引進、綠色發展等方面先行先試。
加快扶貧攻堅步伐。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突出發展特色種養、特色加工、商貿物流、文化旅游等產業,建設一批省際邊界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促進城區功能提升與山水生態保護、歷史文化傳承相結合。保護特色古村落,整治村容村貌和鄉鎮集市,建設一批美麗鄉村。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出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意見,啟動省級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試點,深入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加快省博物館改擴建等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加強文藝精品創作。大力發展廣播、電視、出版事業,建設中部地區工業創意中心和全國性互聯網文化產業基地。推進老司城申遺。加快華聲在線和體壇傳媒上市。
※重慶※
2014年,重慶市穩步推進社保、醫療、教育、文化等社會民生領域改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升。
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大文化”管理格局基本形成。新增文化企業近1萬戶。一批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成投用。推出一批文藝精品,8部作品榮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
2015年,重慶將進一步落實各區域發展導向。引導都市功能核心區聚焦金融服務、國際商務、高端商貿、文化創意、都市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深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
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旅游等服務業。穩定住房消費,提升教育文體消費,鼓勵養老健康家政消費,促進綠色消費。加強旅游整體規劃和布局,深化“一心三帶”及周邊區域旅游協作,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精品線路和景區。促進旅游休閑房地產發展。建設智慧旅游體系,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創新宣傳營銷方式,擴大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
更好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活國有文化資源,壯大各類文化市場主體,推進萬達文旅城等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增強重慶文化整體實力。培育和引進一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優秀文藝作品,推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文藝精品。推動公共文化資源城鄉均衡配置,逐步形成保基本、促公平、達標准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惠民票價工程。倡導全民閱讀。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做好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工作。加強文化遺產、民族文化保護和利用,傳承歷史文脈。
※陝西※
2014年,陝西以漢唐帝陵文化旅游精品線路等30個重點文化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促進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旅游總收入增長18.1%,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4%。
投資139.3億元建設重點示范鎮和文化旅游名鎮。西咸新區建設進入新階段,西安南門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開放,延安新區建設加快推進,31個文化旅游名鎮旅游收入達33.2億元。
文化事業更加繁榮。延安大劇院、省圖書新館等省級重點項目陸續開工,一批市縣文化體育場館建成投用,電視劇《聶榮臻》等精品力作獲得好評,群眾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購買公共演出服務2100余場,新增廣播電視戶戶通51萬戶。首次在省會之外舉辦省藝術節和省運會,7處遺跡和12個項目分別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體系初步建立。改革的不斷深化激發了市場活力,組建了新華出版、航空產業等企業集團。
2015年,陝西將以盡快把文化產業打造成新支柱為目標,繼續抓好30個重大文化項目,促進文化、物流、會展、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左右,現代服務業增長9%左右,其中文化產業增長25%以上。
以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重點,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進一步健全各種合作溝通機制,大力開展全方位的國際交流往來。依托歐亞經濟論壇舉辦首屆上合組織成員國商品交易會,辦好西洽會暨絲博會、農高會、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孫思邈醫藥文化節等活動。深化國際文化旅游合作,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同開展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進一步提升陝西文化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堅決落實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全面提升城鎮發展質量。繼續抓好43個重點縣城、35個重點示范鎮和31個文化旅游名鎮建設。
加快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文化事業投入力度,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長效機制,全面加強第11屆中國文化藝術節籌備工作,抓緊演出場館建設,盡快落實一市一精品創作計劃和演出單位任務,推動省圖書新館、省群眾文化藝術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加快建設市縣文化體育場館,全面實現農村廣播電視戶戶通,制定實施全省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廣泛開展全民閱讀和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甘肅※
2014年,甘肅出台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列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規劃,成功舉辦第四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第三屆中國?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國際文化博覽會等節會。
充分挖掘第三產業增長潛力,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5%,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提高2.2個百分點。
現代服務業健康發展。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25.65%,旅游綜合收入增長26%。
絲綢之路聯合申遺成功,麥積山石窟等5處遺產點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金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通過國家驗收。有69個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項目列入國家文化產業重點項目。
2015年,甘肅將深化社會事業領域改革。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國有文化企業監管體制機制。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擴大需求,大力實施養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綠色、教育文化體育六大領域消費工程,打造隴東南養生保健旅游基地,助推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落實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現代畜牧產業、商貿流通等特色產業發展。
提升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堅持公共文化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通過財政支持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完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商貿、旅游、就業服務、生態環保等公共服務設施。
加快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並舉,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推進文化傳承創新發展。編制完成蘭州都市文化產業區發展規劃,重點發展設計與文化創意、軟件外包服務、文化科技、人才培訓等文化業態,提升省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實施河西走廊文化生態區重大項目,加快敦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加快隴東南文化歷史區建設。
大力加強文化事業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推進省圖書館和市州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青少年文化宮等項目建設,繼續建設“鄉村舞台”和農家書屋,實現縣級城市數字影院和中央、省市縣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全覆蓋,加快企事業廣播電視有線網絡整合。繼續打造“十個一”文化品牌工程。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運營長效機制,各級政府分級負責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引導鼓勵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和服務。指導張掖市建成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並通過國家驗收。
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加快20個旅游大景區建設,促進文化與旅游、體育、科技等深度融合,加大文化產業聚集區扶持力度,培育數字內容、動漫游戲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文化集市,促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敦煌國家級文化產業園、蘭州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加快推進讀者股份公司上市和媒體融合發展。培育文化市場主體,扶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旅游綜合收入增長25%。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文化發展動態和簡報”。
歡迎將相關素材和意見建議發送至郵箱:wenhua@ ce.cn。
贈有關領導同志參閱
主編:鄒一鳴 成琪 責任編輯:邵希煒 高翔宇 聯系電話:010-81025311
上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342期 |
下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34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