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一周重要新聞回顧
※要聞摘報※
中辦國辦: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 強化農村社區文化認同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強化農村社區文化認同”。據悉,《意見》要求,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村社區文化,豐富農村居民文化生活,增強農村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意見》要求,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村社區文化,豐富農村居民文化生活,增強農村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來源:中國經濟網6月1日訊)
※部委動態※
雒樹剛:加快發展對外文化商業演出和展覽
“要把對外文化商業演出和展覽作為核心主業做大做強,這是立企之基,不能萎縮,隻能發展,而且速度要加快。”6月2日,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調研時指出,要制定對外文化商業演展的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形成年度任務,並落實為考核指標。據悉,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成立於2004年4月,是在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和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的基礎上組建的第一家國有對外文化企業。(來源:《中國文化報》6月3日訊)
三部門發文加強新時期中小學圖書館建設與應用
近日,教育部、文化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期中小學圖書館建設與應用工作的意見》。該意見提出,到2018年,有條件地區要按照學校建設標准補充新建圖書館,改善不達標圖書館,不具備條件的農村中小學、教學點要建有圖書櫃、圖書角。到2020年,絕大部分中小學要按照國家規定標准建有圖書館。基本建成與深化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相適應的現代化中小學圖書館建設、管理和服務體系。(來源:中國經濟網6月1日訊)
※演企視窗※
北京天橋演藝聯盟成立
5月28日,北京天橋演藝聯盟在京正式成立,國家京劇院、國家話劇院、國家大劇院、北京人藝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北京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橋藝術中心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等百家演藝機構及個人成為首批聯盟成員。據悉,除了在扶持原創劇目、發布演藝資源信息、演藝版權保護、互動交流等方面為聯盟會員提供重點服務外,聯盟還將積極開展品牌文化活動,推動優質演藝資源的共享與傳播、演出劇目的創作交流與展演。(來源:《中國藝術報》6月1日訊)
歌劇《彝紅》:走進國家大劇院再現“彝海結盟”傳奇故事
由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團和涼山文廣傳媒集團出品的原創民族歌劇《彝紅》自2014年創排、公演以來,一直備受關注。無論是在涼山、成都還是在武漢的公演都座無虛席,獲得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涼山的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涼山文廣傳媒集團與涼山歌舞團在《彝紅》項目的攜手,為劇目創作發展的穩步前行提供了有力支撐。為了《彝紅》的全國巡演和未來市場的拓展,涼山文廣傳媒集團為此專門購買了貨運和客運車輛,還開發了“彝紅”系列文化旅游衍生產品。(來源:《光明日報》6月1日訊)
※改革聚焦※
讀者傳媒上市通過證監會審核 成國內“期刊第一股”
據中國證監會網站消息,6月3日,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讀者傳媒”)上市發行獲證監會審核通過,順利成為國內“期刊第一股”。據了解,2014年,讀者傳媒就曾擬募資5億元在上海主板上市。今年5月,讀者傳媒更新招股說明書顯示,讀者傳媒將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擬募集資金5.04億元用於刊群建設出版(2.55億元)、數字出版(1.2億元)、特色精品圖書出版等項目。(來源:中國經濟網6月4日訊)
※數據點擊※
從統計數據看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的“新答卷”
近日,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概覽-2015》指出,2014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為24017億元,佔GDP的比重為3.77%。數據還顯示,我國圖書、期刊、報紙進出口逆差進一步拉大,2013年進口為28048.6萬美元,出口為6012.4萬美元,進出口逆差是1:4.66,而2014年進口增加為28381.6萬美元,出口卻降為5649.7萬美元,進出口逆差是1:5.0。(來源:《光明日報》6月3日訊)
※市場動態※
中韓自貿協議催生千億級游戲市場 競爭加劇
6月1日,中國和韓國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自貿協議的簽署,兩國文化、產品等交流也會更為方便。而作為兩個游戲大國,中韓的游戲產業更是會迎來進一步的融合發展。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端游方面國內廠商的開發實力確實還難以和韓國的相比。但在手游方面,隨著中國手游行業的不斷發展,目前中國手游市場規模已經反超韓國,甚至韓國手游行業已經開始效彷中國手游行業去發展。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手游也有望進一步搶佔在韓國的市場份額。(來源:《證券日報》6月3日訊)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成為山西晉中轉型發展“重頭戲”
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晉中市文化產業逆市上揚,呈現出精彩紛呈、群星璀璨的局面。數據顯示,全市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數達到1216家,法人單位增加值完成29.89億元,絕對量增加3.3億元,佔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3%,全市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2.9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87%)1.05個百分點,總量和佔比均保持全省第二,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在5.7%以上。(來源:《山西日報》6月1日訊)
湖南:文化產品出口可享24小時通關服務
湖南省政府辦公廳日前下發《關於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實施意見》,規定對國有文化企業從事文化出口業務的編創、演職、營銷人員等,不設出國(境)指標,簡化因公出國(境)審批手續,出國一次審批、全年有效。同時,實施便捷通關措施。啟動一批省級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進入海關綠色通關目錄,提升通關效率﹔對圖書、報紙、期刊等品種多、時效性強、出口次數頻繁的文化產品,經海關批准,實行集中申報管理。為文化產品出口提供24小時通關服務等便利措施。(來源:湖南省政府網站6月3日訊)
※地方動態※
北京出台“1+3”公共文化政策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北京市政府日前正式印發“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即《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意見》和《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創建方案》、《北京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標准》、《北京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規范》。這些文件的出台對加快構建北京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標准化、均等化、社會化和數字化,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作出了全面部署。(來源:《中國文化報》6月5日訊)
※國際動態※
法國文化遺產機構“搶灘”中國社交網絡
不斷增加的訪法中國游客數量以及他們持續走強的購買力,讓中國游客成為法國旅游機構的“新寵”。法國一些文化遺產機構近來紛紛在中國社交網絡開設賬號,以吸引更多中國游客。盧浮宮2日在一份公報中宣布,已在微博和微信兩個中國最重要的社交網絡上開設賬號,並將用中文提供盧浮宮博物館主要展品、活動介紹以及博物館導覽圖等相關實用信息。此外,法國國家古跡中心以及奧賽博物館也已在微博和微信上開設賬號,希望通過社交網絡,向中國公眾介紹法國文化遺產之美。(來源:新華網6月2日訊)
※標題新聞※
◆公共服務不能“一買了之”(來源:《人民日報》6月3日訊)
◆萬達借收購進軍澳大利亞院線市場(來源:《北京商報》6月3日訊)
◆衛視真人秀:將限一台一檔一年一季(來源:《北京青年報》6月3日訊)
◆台灣文創商業何以火爆(來源:《中國文化報》6月3日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文化發展動態和簡報”。
歡迎將相關素材和意見建議發送至郵箱:wenhua@ ce.cn。
贈有關領導同志參閱
主編:鄒一鳴 成琪 責任編輯:邵希煒 孫萌 聯系電話:010-81025311
上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370期 |
下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36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