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第383期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改革指導處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資訊部 2015年7月27日
藝術之星升起的殿堂——盤點國際藝術賽事
※編者按※
藝術,可表演,也可競技。表演以其優雅打動人,競技以其激烈吸引人。2015年2月,文化部發布了《文化部2015-2017年國際藝術比賽獲獎選手獎勵辦法》。本期《改革發展動態》整理了其中若干賽事信息,供藝術愛好者參閱。
※比利時伊麗莎白皇後國際音樂比賽※
比利時“伊麗莎白皇後國際音樂比賽”原為 1929年成立的以“伊麗莎白皇後音樂基金會”主席E.伊薩伊名字命名的伊薩伊小提琴比賽,其第一屆的頭獎得主便是後來的小提琴大師伊斯特拉赫。第二屆為鋼琴賽,頭獎獲得者是吉列爾斯。1951年後比賽改用現名,並按第1年鋼琴、第2年小提琴、第3年作曲/聲樂、第4年休整的次序循環進行。
據悉, 2015年“比利時伊利莎白皇後國際音樂比賽”於2015年5月4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本屆比賽為小提琴比賽。最終,來自中國北京的王霄(XiaoWang)和來自中國台北的William Ching-Yi Wei成為六位非排名獲獎者中的兩位中國選手。
※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
由亨利-加內賓和利布斯托克教授創辦的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始於1939年,每年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一次,比賽有26個項目,包括鋼琴、大提琴、管風琴、長笛、雙簧管、室內樂重奏、作曲、指揮等,屬於世界上項目最多的國際音樂賽事之一。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有著厚重的歷史積澱,發展至今,它儼然已成為世界上高水平、最有影響力的音樂比賽之一,成為年輕演奏家通往成功的大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緣故,1940年至1945年僅限於國內比賽。1979年以前,每年都有鋼琴和聲樂比賽,以後改為每年輪換舉行其中的一項,其他弦樂管樂等依舊每年擇項舉行。舉辦地每年都在日內瓦,參賽人數100至300人。比賽項目幾乎涉及世界通行的音樂各個門類。器樂參賽者年齡一般在15至30歲,聲樂參賽者年齡限34歲以下。2011年為聲樂比賽,2012年為鋼琴比賽,2013年為作曲比賽,2015年第70屆瑞士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的項目為作曲。
※肖邦國際鋼琴比賽※
肖邦國際鋼琴比賽(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是世界著名鋼琴比賽之一,從1927年開始每五年舉辦一次。它由波蘭鋼琴家Jerzy Zurawlew教授創辦,在著名音樂家肖邦的故鄉波蘭首都華沙的華沙愛樂廳舉行。比賽得到波蘭政府的資助,為每屆大賽提供五百萬茲羅提(約100萬美元)的補助金。
比賽每屆頒發六項大獎及特別獎,賽項的特色是,評判會根據參賽者的實際表現來評定獎項。若他們認為某一獎項無人有足夠資格獲獎,便會從缺,而不會有遞補者。
據悉,第17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將於2015年10月2日至23日在波蘭舉行。
※柴可夫斯基國際比賽※
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由前蘇聯於1958年在莫斯科創辦,此後每4年舉辦一屆,參賽曲目側重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參賽者以18歲至32歲的青年音樂家為主。第一屆僅包括鋼琴和小提琴兩項內容,後增設大提琴和聲樂。這一比賽被認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音樂賽事之一,與肖邦音樂比賽、伊麗莎白女王音樂比賽並稱為世界三大音樂比賽。
※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
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自1954年舉辦第一屆開始,每年舉辦一次,從2002年舉辦完第49屆開始,改為每兩年進行一次,地點在帕格尼尼的故鄉,意大利的熱那亞市,時間是每年的9-10月,比賽包括3個階段:預賽、准決賽及決賽,頒獎日選在10月12日,即熱那亞和哥倫布日。自20世紀70年代,它已為國際上最重要的小提琴比賽之一。
※倫敦國際弦樂四重奏比賽※
英國倫敦國際弦樂四重奏比賽始於2010年7月,每三年一屆,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四重奏比賽之一。比賽吸引世界各地優秀的弦樂四重奏聚集於此相互比拼。
2015年第2屆英國倫敦國際弦樂四重奏比賽於3月24日至2015年3月29日在英國倫敦舉辦。比賽分為預選和正式比賽兩個大部分,其中正式比賽則分為初賽、半決賽和決賽。初賽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舉行,半決賽和決賽在威格摩爾音樂廳舉行。比賽要求選手演奏一些經典的、浪漫主義的和當代作曲家的曲目。
※瓦爾納國際芭蕾舞大賽※
瓦爾納國際芭蕾舞大賽始於1964年,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旗下的國際舞蹈委員會(CID)發起而組織舉辦的,其初衷是為了提升芭蕾這種舞蹈藝術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影響力,為這些國家的芭蕾舞者們提供向外部世界展示其水平的機會。
比賽在最初的三年是每年舉辦一次,自1966年以後,改為每兩年舉辦一次,但其中第11屆(1983年)和第12屆(1986年)例外,與前一屆比賽間隔了三年。瓦爾納比賽為全世界唯一在露天劇場比賽的賽事。瓦爾納國際芭蕾舞大賽是歷史最悠久,也是舉世公認影響最為深遠的芭蕾舞賽事。大賽效彷奧運會模式,為各個比賽項目的男女選手設立了金牌、銀牌和銅牌獎項。
※美國杰克遜國際芭蕾舞比賽※
美國杰克遜芭蕾舞比賽(IBC),又稱美國國際芭蕾舞比賽,創辦於1976年,每四年舉辦一次,一次為期兩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芭蕾舞大賽之一,是優秀的青年舞者邁向職業生涯最閃亮的起點。比賽設有金銀銅獎和現金獎勵,當然最吸引人的還是,每屆比賽都有各大知名舞蹈團的藝術總監觀摩,這就意味著最後的獲獎者都會與世界知名舞蹈團直接簽約。因此每一屆的比賽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芭蕾舞者。
※布達佩斯國際音樂比賽※
布達佩斯國際音樂比賽原為1933年創設的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1948年改用現稱,地點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1956年舉行“李斯特鋼琴比賽”,1959年舉行“海頓弦樂四重奏比賽”,1960年舉行“埃凱爾聲樂比賽”,1961年舉行“李斯特-巴托克鋼琴比賽”,1963年舉行“卡薩爾斯大提琴比賽”。1960年後按聲樂、鋼琴、大提琴、弦樂四重奏輪流循環。以後又增加了小提琴、中提琴、長笛、圓號等單項賽。比賽時間為每年的9、10月間,地點設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匈牙利布達佩斯國際音樂比賽已發展成為國際最高端的音樂賽事之一。
※喬治﹒埃內斯庫國際比賽※
喬治﹒埃內斯庫音樂比賽是羅馬尼亞文化部的重點比賽項目,為紀念羅馬尼亞最偉大的音樂家喬治﹒埃內斯庫而舉辦,1958年為第一屆比賽,項目有鋼琴和小提琴兩項,第二屆起設了聲樂比賽。迄今為止,它是羅馬尼亞規模最大、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音樂盛會,此項比賽每三年舉辦一次,為期20天左右。
※北京國際音樂比賽※
北京國際音樂比賽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准於2006年發起創立的國際古典音樂賽事,中國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為支持單位,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和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主辦,賽事目前包含有長笛、單簧管、大提琴、弦樂四重奏4個單項比賽,各項賽事均為中國首次舉辦,賽事每年舉辦一屆,每單項4年一個輪次,並於賽後推出系列大師班及音樂周。2010年4月,比賽正式獲准加入“國際音樂比賽世界聯盟”(即日內瓦競賽聯盟),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該聯盟成員資格的系列古典音樂賽事。該項比賽得到了中國文化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被中國文化部列為中國古典音樂領域重點推薦項目。
據了解,2015第七屆北京國際音樂比賽將於9月10日至16日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今年的賽事包括小提琴和大提琴。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文化發展動態和簡報”。
歡迎將相關素材和意見建議發送至郵箱:wenhua@ ce.cn。
贈有關領導同志參閱
主編:鄒一鳴 成琪 責任編輯:邵希煒 孫萌 聯系電話:010-81025311
上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384期 |
下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38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