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策法規司
政策法規司
改革發展動態第389期
發布時間:2015-08-18 15:17 來源: 編輯:政策法規司
信息來源: 2015-08-18
改革發展動態

389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改革指導處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資訊部                              2015年8月18

 

 

戲曲發展開啟春天模式

※編者按※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全國戲曲工作座談會召開,戲曲發展開啟實質意義上的春天模式。本期改革發展動態匯總了近期戲曲發展的重大利好及相關解讀,供讀者參閱。

※《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

總體目標: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健全戲曲藝術保護傳承工作體系、學校教育與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傳習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機制、戲曲工作者扎根基層潛心事業的保障激勵機制,大幅提升戲曲藝術服務群眾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於戲曲活起來、傳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環境,形成全社會重視戲曲、關心支持戲曲藝術發展的生動局面。

具體內容:包括加強戲曲保護與傳承、支持戲曲劇本創作、支持戲曲演出、改善戲曲生產條件、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發展、完善戲曲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加大戲曲普及和宣傳、加強組織領導等八大項,十九小項。

※高層聲音※

2015年7月29日,全國戲曲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出席全國戲曲工作座談會,強調振興戲曲藝術是時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繁榮文藝事業的需要,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出更多藝術精湛、群眾喜愛的戲曲精品,不斷開創戲曲事業新局面。

劉奇葆強調,走向民間、服務群眾,是戲曲藝術創作生產、繁榮發展的內在要求。但凡有生命力的劇種,都生長在民間、活躍在民間、變革在民間。戲曲必須回到民間去,回到發展的源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創作扎根在民間,把舞台搭建在民間,把來源於群眾的戲曲回饋給群眾,不斷激活戲曲藝術生命力。要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支持不同劇種、不同流派競相發展,重視繼承傳統,傳藝、傳神、傳德,鼓勵創新創造,出名家、出精品、出流派,努力展現戲曲藝術時代新風貌。

劉奇葆強調,要建立健全戲曲人才培養體系,注重師徒傳承,培育觀眾群體,努力夯實戲曲發展的根基。要深化戲曲院團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強“造血”功能和發展動力,讓戲曲藝術充滿生機。

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希望大家要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強化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高度自覺的使命感,真抓實干,奮發有為。要學深學透並認真貫徹落實劉奇葆同志的講話精神,用好用足戲曲政策,將會議精神轉化為推動戲曲事業發展的扎實舉措和具體行動。要抓住國辦印發《若干政策》的契機,為戲曲發展謀取更多紅利。更加自覺地承擔起國家和民族的重托,更加自覺地保護好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更加自覺地走在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前列,爭做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實踐者,努力開創戲曲傳承發展的新局面。

文化部副部長董偉8月12日在《中國文化報》發表題為《抓住機遇,振興戲曲藝術》的署名文章提出,國務院出台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確立了由政府扶持戲曲事業的方針,把戲曲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提升到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層面﹔將戲曲藝術納入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指標體系,就是將戲曲發展、文化繁榮與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緊密相連,這有助於形成更加豐富和完備的社會文化生態﹔地方政府對當地戲曲的保護、傳承與發展負有主體責任,各級政府應該從項目設立、政策落實和經費支撐上對所在地戲曲院團予以切實有力的扶植與支持﹔傳承與發展戲曲藝術,要從文化生態的源頭出發,從新生代抓起,加強戲曲通識教育,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以戲曲藝術為載體的教育活動。

※中央財政支持情況※

傳承經典劇目,中央財政每年投入數千萬元。 早在2005年,文化部、財政部就聯合開始實施“國家昆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2005至2009年期間中央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2010至2014年五年鞏固期每年安排500萬元﹔2015年又安排500萬元。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昆曲保護專項資金8000萬元,重點用於昆曲傳統經典劇目的挖掘整理﹔建立經典保留劇目演出制度,舉辦有社會影響的昆曲活動﹔昆曲理論研究和史料收集﹔昆曲藝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受益的不僅是昆曲。2005年,文化部和財政部設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專項資金”,自2006年迄今,中央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對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實行保護和扶持,目前已累計安排專項資金1億元,重點用於扶持京劇重點劇目的創作打磨;京劇人才培養﹔對國家重要指定性藝術活動和下基層、進校園演出等進行補助﹔對國家重點京劇院團赴境外演出和藝術交流活動進行補助等方面。

設專項,為地方戲曲“輸血”。目前,對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地方戲曲,中央財政安排了資金,在搶救性記錄和保存、傳承活動、展示推廣等方面給予支持,並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給予補助。不僅如此,為支持地方戲曲發展,中央財政還從補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中,拿出一部分資金支持地方特色院團建設,用於保留事業單位性質的地方特色院團基礎設施維修改造、設備購置和優秀劇(節)目創作等。在這一政策下,獲財政支持的“流動舞台車”成為行走在各地鄉間的一道美麗風景,為農村居民送上各種文化大餐。為解決農村觀眾看戲搭台難問題,2005年至2012年,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實施了流動舞台車工程,目前已為地方國有劇團和按要求進行轉企改制的中西部縣級劇團配送流動舞台車共計1406輛,成為保證農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又一重大文化工程。

從劇本到人才,全方位對接支撐戲曲發展。面對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機遇期,中央財政還從劇本創作、人才培養、鼓勵地方院團轉制等各方面給予資金支持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全方位對接戲曲藝術新發展的需求。為破解地方戲曲發展普遍遭遇的“劇本荒”難題,將實施“戲曲劇本孵化計劃”,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戲曲企業的優秀戲曲劇本創作項目予以支持。不僅如此,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還對符合條件的縣級以下(含縣級)轉企改制國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在購置和更新服裝、樂器、燈光和音響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在此基礎上,2013年底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藝術基金也將向支持戲曲藝術發展傾斜。這一中央財政撥款設立的基金資助范圍包括藝術創作生產、傳播交流推廣、征集收藏和人才培養方面。戲曲的創作生產、傳播交流推廣、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均屬於基金支持的范疇。

※專家觀點※

戲曲專家陳明《若干政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層面對戲曲事業發展頒布的最為具體的文件,作為從事戲曲行業的工作者,我很振奮,讓我們對未來戲曲保護傳承有了信心。《若干政策》中對中央財政支持開展“三個一批”優秀戲曲劇本扶持表述得很詳細。我認為,無論新創還是改編戲曲劇目,都應腳踏實地把傳統戲曲精華融入當代生活,直面人生、直面生活,謳歌我們的時代,感受人民心之所想,這樣才能使古老戲曲與飛速發展的時代同步前行。

中國戲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傅謹:《若干政策》的出台是黨和國家對戲曲藝術高度重視的表現,可以看出,21條措施非常有針對性,也非常完整,包括戲曲人才培養、非遺傳承、院團發展、演出場所建設等方面,從城市到農村,從演出團體到教育機構,乃至義務教育層面都囊括在內,讓人很受鼓舞。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所長王馗:《若干政策》涉及中國戲曲的保護與傳承、支持劇本創作、支持戲曲演出、改善戲曲工作條件、支持戲曲院團發展、完善戲曲人才培養機制、加大戲曲宣傳和普及等。從2001年昆曲被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算起,這些都是對近15年來中國戲曲傳承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以及取得的經驗的必然要求。除了延續這些工作措施外,將工作層面擴大到中國戲曲的全部藝術遺產及其傳承個體與團體,這是通觀中國戲曲發展的實際訴求,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統籌安排。它明確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保護傳承戲曲要承擔的重要責任,例如將地方戲曲演出納入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鼓勵地方設立戲曲發展專項資金或基金大力扶持各地、各民族的戲曲藝術,這都是《若干政策》的重要亮點。

陝西易俗社社長、秦腔演員惠敏莉:《若干政策》提出繼續安排資金支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同時還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戲曲職業教育教學等措施,這將為易俗社和秦腔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河南小皇後豫劇團團長王紅麗:《若干政策》提出為民營院團購置設備和服裝。除此之外,民營院團特別希望能與國有院團一同被納入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清單中,在戲曲進校園、戲曲下鄉演出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海越劇院院長李莉:戲曲劇本荒早就出現,各院團創排新戲不多、投資又大,不敢用青年編劇。現在的青年編劇最缺少的是實踐平台,希望在配套政策中有專項基金為青年編劇人才提供實踐平台,同時鼓勵著名編劇抽出時間培養新人。

表演藝術家郎咸芬我現在很擔憂,我感到現在呂劇的中青年演員練的太少,高科技再發達也不能代替戲曲演員的演唱,所以每天的唱念做打必須練,提高中青年演員的整體素質,練功、練唱。黨中央如此支持和關愛戲曲事業的發展,我們要做的就是創新,要出人才、要出好的作品,要很好地為老百姓服務。

※地方動態※

北京市即將出台《北京市地方戲曲院團保護與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將更有針對性、更全面地為北京地方戲曲提供政策保護。除此之外,在已經出台的政策中,《北京市惠民低價票補貼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把補貼范圍擴大到全市所有營業性劇場,剛剛修訂、完善的《北京市舞台藝術創作生產獎勵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針對優秀戲曲劇目創作和演出進行扶持獎勵,《北京市文化局舞台藝術展演補貼辦法》則對各類院團尤其是戲曲類院團參加舞台藝術展演活動給予資金補貼,《北京市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注重在“周末場演出計劃”和“百姓周末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動中採購戲曲類項目。北京市文化局還積極落實國家關於推動戲曲院團改革發展的政策規定,把既定的優惠和扶持政策用足用好,形成“一團一策”的長效扶持機制,鼓勵院團通過名家工作室、項目制、商業開發等方式進行機制創新。

山西省委召開常委會傳達全國戲曲工作座談會精神,研究本省貫徹落實意見,指出,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全國戲曲工作座談會精神,把戲曲傳承發展作為山西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使山西戲曲事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傳承發展戲曲藝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廣泛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加大送戲下鄉和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服務的力度,打造一批體現“三個文化”的精品力作,推出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戲曲品牌。要把營造戲曲發展的良好環境作為當前工作重點,制定出台我省貫徹國辦《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著力解決戲曲院團面臨的困難,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全社會重視戲曲藝術、支持戲曲事業的良好態勢。

江蘇省文化局長座談會透露,《江蘇省戲曲傳承發展規劃》即將正式出台,與此同時,江蘇省還將於明年起設立總額為5000萬元的江蘇藝術基金,從該基金中確定較大比例專門用於戲曲傳承發展。與此同時,還將採取劃定比例、定向扶持的辦法,從江蘇文化產業引導資金、公共文化服務資金和非遺保護專項資金中專門拿出一部分用於扶持戲曲傳承發展。

山東省直文藝單位戲曲工作座談會上,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廳廳長徐向紅表示,近年來,山東省實施繁榮舞台藝術創作“4+1工程”,其中通過實施“山東地方戲曲振興和京劇保護扶持工程”,前瞻布局,先行一步,全省戲曲傳承、保護和發展取得了顯著效果。下一步,將在對全省戲曲現狀進行全面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完善運行機制,強化人才培養、精品創作,更好地走向民間、服務群眾,激活戲曲藝術生命力,讓山東戲曲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

湖南省戲曲工作座談會上,湖南省文化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務院出台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政策,是戲曲工作的一場“及時雨”,吹響了振興戲曲的集結號。省文化廳將開展全省戲曲調研,摸清底數、總結經驗、找出問題、提出辦法。繼續深化戲曲院團改革,深入開展“名師傳藝”工程,深入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動,加強戲曲人才和觀眾培養。從明年起,將爭取每年讓每個村看一場戲曲演出,每年讓學生免費欣賞到一場優秀的戲曲演出。

四川省文化廳正整合四川省劇目工作室、四川省川劇院和四川藝術研究院的資源,制定四川地方戲曲保護方案。該方案擬於今年底出台。此次戲曲專項扶持工作是整合了京劇、昆曲和地方戲曲保護財政資金,將此前開展的“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劃”、“國家昆曲藝術搶救、保護與扶持工程”、“地方戲曲劇種保護與扶持計劃”等納入“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統一實施。

(綜合新華社、《中國文化報》、中國經濟網、人民網、《北京日報》、《湖南日報》、《山西日報》、《大眾日報》、《四川日報》等報道整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文化發展動態和簡報”。

歡迎將相關素材和意見建議發送至郵箱:wenhua@ ce.cn

贈有關領導同志參閱

主編:鄒一鳴 成琪 責任編輯:邵希煒 姚逸 聯系電話:010-8102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