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黨建工作 > 基層黨建
基層黨建
重讀抗戰家書,緬懷先烈情懷
國家圖書館外文採編部王薇參加黨日活動心得
發布時間:2015-09-22 15:00 來源:黨建系統 編輯:張林林
信息來源:黨建系統 2015-09-22

  適值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國家圖書館外文採編部黨支部組織了主題為“追憶崢嶸歲月,弘揚愛國情懷”的黨日活動,全體黨員和群眾觀看了央視推出的“重讀抗戰家書”系列報道,重讀了吉鴻昌和張自忠兩位將軍的抗戰家書,深切緬懷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戰場上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的先烈們。

  張自忠是抗戰陣亡將士當中,軍銜最高的將領,被周恩來總理稱贊為“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在1938年的“臨沂戰役”中,張自忠率領五十九軍與敵鏖戰七晝夜,粉碎了日軍向台兒庄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在犧牲前的最後日子裡,張自忠給將士們寫下了鼓舞士氣的抗戰家書,“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隻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

  吉鴻昌在給原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總司令馮玉祥的抗戰家書中寫道“昌竊以為過去之失敗,乃為吾人此後所用借鏡﹔而未來之奮斗,實為吾人夙夜所應籌劃者也”,立下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鋒鏑余生,尚何所懼也!”誓死抗日諾言,字字千鈞、感人肺腑。“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是吉鴻昌在犧牲前寫下的慨然詩句。而在留給妻子的家書中,“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我死您也不必過於傷悲,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家中余產不可分給別人,留作教養子女等用。我筆囑矣,小兒還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學,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繼母已托二、三、四弟照顧、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從寥寥數語中亦可窺他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子的一番柔情。

  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但它留下的傷痛會讓我們永遠銘刻在心,彪炳千古的抗戰先烈們留下了珍貴 的抗戰家書,其拳拳赤子之心和深深報國之情令人動容,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能從中深切感受到他們以身殉國的英雄氣概以及對家人的愛戀不舍,對今日之幸福安寧生活倍感珍惜。(來源:中國國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