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一、如何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
(一)閱讀原著和聆聽講座。俗話說,知其然方知其所以然。馬克思列寧主義原著很多,內容豐富,而我們的精力又有限。方法是隨著閱讀的深入逐漸顯現出來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把握事物的本質、發展過程和運行規律。因此,我們應選擇性地學,做好三個結合:把泛讀和精讀結合起來、把讀原著與老師講解結合起來、把學的理論與自身實踐結合起來。
(二)總結提煉。就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進行適當梳理,把經典的東西提煉出來。比如,馬克思關於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價值規律的論述,剩余價值理論以及唯物辯證法的三大基本規律(質量互變、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等都是對我們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精辟論斷。應用過程把握三點:一是不鑽“牛角尖”。對馬列著作一時還不能理解的內容可以暫時“回避”,因為我們掌握的知識有限,可能對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領會不透﹔實際上,隻要我們真正讀懂了馬克思主義,就會在實踐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應用。二是關鍵學思路方法。馬克思主義的論斷具有相當嚴密的連貫性、邏輯性和系統性。學習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學習其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可資本家為什麼還搶著買他的《資本論》,他們就是想從中取經,取經就是取方法。三是敢於創新,與時俱進繼承、發展和完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其出發點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終目標和歸宿是實現全人類解放。
二、如何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方法。
盡管馬克思主義的存在已有160多年,當今時代也發生了諸多變化,然而馬克思、恩格斯闡述的思想並沒過時,仍可以引發諸多思考。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何活動中都應當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原理,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一百多年來,它指導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取得重大勝利,隨著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也在結合我國的革命與建設實踐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已經使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得到了快速發展。
我們在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在運動過程中或者說在歷史發展中把握事物的全貌和本質。在閱讀中我有這樣一個感受,馬克思、恩格斯闡述或者批判都是聯系具體的歷史的進程中的實踐,去探究內在動因、內在規律,而不是脫離事物本身、脫離歷史環境去臆想。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我們不是從人們所說的、所想象的、所設想的東西出發,也不是從隻存在於口頭上所說的、思考出來的、想象出來的、設想出來的人出發,去理解真正的人。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而且從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揭示出這一生活過程在意識形態上的反射和回聲的發展。”所以我們面對復雜的情況時,我們掌握的不能是一些僵化的事實匯集。隻要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及其產生根源來理解事物,任何深奧的哲學問題都會被簡單地歸結為某種經驗的事實。
二是發現和運用規律。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會讓具體的、實踐的情況遮住我們探尋規律的眼睛。我們在面對紛繁矛盾和復雜局面的時候,往往了解的情況越多,聽取的意見建議越多,越感到無從下手,之前還相對清晰的思路也變得愈加模糊了。於是,把現象換成概念,假作規律的情形才會時有發生,甚至讓憑空總結規律成了習慣。本來3+2=5還有些意義,但是我們總結出來的A+B=C,就變成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了,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正如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說,“費爾巴哈的道德論是和它的一切前驅者一樣的。它是為一切時代、一切民族、一切情況而設計出來的﹔正因為如此,它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適用的”。
三是要調查研究。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給我們提供的把握事物本質、探尋運動規律的具體方法。可以說,調查研究既是我們的工作方法,也是我們的思想方法。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說,“各民族之間的相互關系取決於每一個民族的生產力、分工和內部交往的發達程度,交往的方式由生產決定”。那麼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和重點是什麼?就是就業、教育、分配,即為各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學習創造條件,不能讓社會結構失衡、社會交往斷裂。做任何工作應把握這樣的邏輯線索,而不是提出口號式、標語式措施。
四是敢於擔當。《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最後的部分說,“在這裡,對職位、牟利,對上司的恩典,沒有任何考慮。相反,科學越是毫無顧忌和大公無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願望”。探究事物的本質、摸索事物的規律需要勇氣﹔如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按照客觀規律做好工作更需要勇氣。我們的職責使命要求我們必須樹立這樣的勇氣,否則學再多的馬克思主義也毫無用處。正如我們小組交流的時候,同學們說的那樣,學習馬克思主義關鍵是將其貫穿於工作中,在工作實踐中起到指導作用。
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作家總是熱衷於、甚至不顧一切地擺脫一切浮於事物表面的干擾,去揭示、去發現原始的、隱蔽的存在以及其運動發展的規律,讓我們看到理論透射出的燦爛光輝和無窮生命力。所以最後我想說,向經典作家們致敬!
(學員單位:國家清史纂修小組辦公室財務處)
上一篇: 不斷學習 終身學習 做一名合格的黨校學生 |
下一篇: 讀《樹立和發揚“三嚴三實”的作風》心得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