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5月5日是共青團成立八十周年紀念日。為此,中央國家機關團工委開展了“部長寄語共青團”活動,邀請中央國家機關副部級以上領導同志寄語共青團、寄語青年。從3月1日到3月20日,我們陸續收到了孫家正、潘震宙、孟曉駟、陳曉光、周和平、張文彬和常克仁等7位部領導寫給共青團和青年的寄語。這些寄語有的是部領導的親身感受和真誠體驗,有的向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都飽含著對共青團、青年工作以及廣大團員、青年的關心和愛護之情。現將7位部領導的寄語全文刊登如下,供各位青聯委員學習。 部黨組書記、部長孫家正: 以真誠、純潔之心和忘我奮斗的精神對待人民,對待國家,對待我們的事業,是老一輩革命者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時光的流逝並未能減其光輝,現實的呼喚反使其倍加珍貴。繼承這份寶貴的遺產,努力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不懈奮斗——我願以此與青年朋友們共勉之。 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潘震宙: 今年5月5日,是共青團成立八十周年紀念日。八十年在歷史長河中隻是短暫的瞬間,但在我們的國家卻是波瀾壯闊、輝煌無比。八十年來,共青團與我們的國家和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在英勇奮斗中成長壯大,不斷增添生機活力。我為曾經是她的一員而感到光榮、自豪。 四十余年前,我在中學階段加入了共青團組織。中學階段、青年時期,剛剛懂事開始,因而這是人生成長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時期。雖然,人的成熟、完善需要經歷漫長不斷的過程,這中間甚至不免經歷無數挫折和失敗,許多東西此後會被遺忘和拋棄,但青年時期打下的基礎,你的理想、人格、胸懷、意志力,卻是不會時過境遷,而是將長久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從爭取加入共青團開始,團的組織就鼓勵和引導我們忠誠祖國,熱愛人民,追求進步,樹立理想,融入集體,自我批評。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物質生活盡管相對比較貧乏清苦,但同齡人們的精神世界卻是朗朗向上、色彩斑斕的。崇高的革命理想猶如巨大的力量源泉,鼓舞著熱血青年奮發向前。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學時期加入共青團組織,在這個先進青年的群眾性組織中受到的教育,激勵、熏陶,使我終身受益。 今天的青年人所處的社會環境與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物質上更加豐富,精神上更加開放,發展天地更加廣闊,人生有了更多的機遇和自主選擇。最根本的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象一座光芒萬丈的明燈,廓清了前進的道路,展現了美好的前程。這是幸福,也是挑戰。面對機遇與挑戰並存、希望與誘惑同在,青年朋友們要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實際上將比前輩人付出加倍多的努力。隻要理想閃光,胸懷博大,腳踏實地,敢想敢闖, 我相信,年青的一代將比前輩人更聰明,更滋潤,更有作為。在共青團成立八十周年前夕,回顧在共青團組織帶領下曾經走過的道路,我覺得不但感到親切和溫暖,而且自己彷佛又年輕了許多! 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孟曉駟: 寄語青年,就是寄語未來,寄語希望。 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記得參加工作不久,我就有幸專職從事團的工作,並與其結下了不解之緣。每當回憶起在共青團裡工作的歲月,總有一種走過春天的感覺。不論時光如水,不論歲月如梭,這個組織總是一支永遠年輕的團隊。自己的根就是扎在這裡的,自己的青春年華就是在這個組織裡度過的。從這裡出發,我們才真正踏上人生的征途。正是在這裡,我們一天天鍛煉成長起來。我曾聽過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人曾對大海裡的卵石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將字跡鐫刻在幾枚小小的卵石上,然後放到陌生的遠海,任其漂泊。令人深思的是,經歷漫長的歲月之後它們竟然又奇跡般地尋回故裡。在無盡的猜想中我似乎覺得這是一種靈性,一種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靈性。我們這些經歷過共青團崗位鍛煉的老團干部,也許正是這種靈性使然。如今,雖然已經離開多年,但是心卻不肯離去,尋根的情結始終不願解開,對它的依戀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愈加清晰。那是一份最可寶貴的財富,也是一段最為難忘的經歷。任何時候我都不會忘記,也不應該忘記。 一年一度,五四青年節又要到了。在此,我想向青年朋友們表達三個坦誠的願望。 一願大家“惜時”。俗話說,“白發與紅顏,相距咫尺間。”我們已經走過了年輕,但你們正在享受著年輕。當我們共同發出“年輕真好”這樣的感嘆時,千萬不要忘記珍惜年輕,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每一刻時光。
明天不希望有的,今天就把它拋棄﹔明天希望得到的,今天就開始爭取,努力用時間和毅力去塑造一個完美的自我。要認識到我們提高自身價值投注的熱情所在應當是知識、文化和才能的不斷增長,唯有這一點才能使人挺立。當代青年應當有抱負,有擔當,樹立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學習精神,跟上時代前進和形勢發展的步伐。二願大家“自強”。在新的挑戰面前,當代中國青年不是應該自強,而是必須自強。我們從來就崇尚“有作為才能有地位”的工作理念,這個時代賦予我們每一個人的要求就是有所作為。隻有自強不息才能有所作為。三願大家“養德”。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始終保持淡泊寧靜的心態,力戒驕奢和浮躁,才能明志致遠,不斷抵達更高的人生境界。作為一個青年,應當砥礪品德,陶冶情操,讓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始終閃耀著道德的光輝。年輕就是優勢,年輕就是財富。如果說人生也有四季,那麼就讓我祝願所有的年輕朋友生命燦爛、四季如春。 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陳曉光:認 識 青 聯 青聯是一面鮮艷的旗幟,飄飄旗穎把“愛國主義”四個大字寫在中國的天空。在她的下面聚集著各族各界杰出的青年。 青聯是一方潔淨的土地,在這裡難以見到世俗的偏見,貪婪、歧視、銅臭、交易、爭斗……這裡有的隻是理解,信任和純真熾熱的友情。 青聯是一片溫馨的港灣,在海上奮力拼搏的青年人,在這裡可以尋到慰藉和新的充實。 青聯是一條不涸的河流,前浪奔涌,後浪疊起。它旺盛不衰的生命來自流淌,來自新陳代謝,來自永不停滯地從過去流向未來。青聯又是一首不落的壯歌。它與祖國的理想,民族的命運緊緊相系,焉能不壯?!我們的人生,也因為曾是這首歌中一個小小的音符而閃爍輝煌。 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周和平: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我是一直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的,因為年輕人朝氣蓬勃,自信自強,積極向上,奮發有為。共青團成立80年來,一代一代中國青年始終走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前列,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創造出輝煌的業績,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青春之歌。 新世紀的第一年,中國在國際大舞台上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奏響了一首首動人的華章:申奧成功,舉辦APEC會議,加入世貿組織……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民族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充滿勃勃生機,通向民族復興的道路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清晰具體,我們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置身於一個如此生動的創業年代。 青年不僅僅是未來,更是現在。辯證法告訴我們,機遇和挑戰從來都是並存甚至互相轉化的。那麼作為一名新青年該如何把握和面對這樣的機遇和挑戰呢?青年人應該正視挑戰,把挑戰變成壓力,把困難變成動力,把責任變成行動。堅定信心,不懈奮斗,積極投身於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
要把對祖國的滿腔熱血和一片赤子之心化為建設祖國的腳踏實地的努力,把成就事業的雄心壯志和個人的成長進步融入到祖國的發展壯大之中。在實踐中傳播科學理論,弘揚時代精神,投身一切有益於人民的進步事業。 當代青年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要發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積極投身於經濟建設之中﹔要努力學習,掌握過硬的本領,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要培養優良品德,弘揚文明新風,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要與時俱進,努力成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科學技術的開拓者,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者。青年朋友們,任重而道遠! 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我們正處在一個歷史發生巨大轉折的時代。青年是時代的未來,青年一代的成長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所在。我衷心期望年青的朋友們努力學習,刻苦讀書,聯系群眾,深入實際,勤奮工作,與時俱進,按照毛澤東同志的要求,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部黨組成員、紀檢組長、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常克仁: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發揮青年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