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黨建工作 > 統戰群工
統戰群工
故宮博物院團委最佳主題團日評比活動紀實
發布時間:2003-10-31 21:43 來源: 編輯:張林林
信息來源: 2003-10-31

    編者按:故宮博物院團委紀念建團八十周年主題團日活動已經圓滿結束,經過全體團干部的認真評選,業務聯合團支部與文保科技部團支部合辦的《聆聽長城的誓言 重溫入團誓詞——紀念“七七事變”主題團日活動》獲得一等獎﹔資料信息中心團支部舉辦的《參觀紀念館 網上祭英魂》、院直團總支舉辦的《追尋共青團八十年的足跡》獲得二等獎﹔保衛處第一團支部和第二團支部合辦的《內強素質 外樹形象 獻身保衛事業》、展宣部團支部與古建部團支部合辦的《保護文物 做文明旅游者》、工程管理處團支部舉辦的《團史知識競賽》獲得三等獎。為使大家全面了解各團支部活動開展的具體情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將支部活動開展得更加有聲有色,院團委特別編發了這期最佳主題團日活動特刊。

    “聆聽長城誓言,重溫入團誓詞” 為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建團八十周年,在實踐中貫徹江澤民總書記於建團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業務聯合團支部和文保科技部團支部於2002年7月6-7日在金山嶺長城聯合舉辦“聆聽長城誓言,重溫入團誓詞”主題團日活動。金山嶺長城是古北口長城的一段,自古便是華北平原通往內蒙古草原的要沖,有“地扼襟喉趨溯漠,天留銷匙枕雄關”之稱。這段長城為明代名將譚綸、戚繼光鎮守薊縣時主持營建的,因其地勢不如東邊的司馬台或西邊的慕田峪雄奇險峻,故此處城垣及結構殊於它處。城牆垛口多設了望孔、射孔、礌石孔,每百尺左右便有敵台一座,近敵台之處往往建有依城牆梯道的台階豎立起來的一排排障牆,憑借這些裝置大大提高了防御效果。金山嶺之名的來歷紛紜不一,最有人情味的說法是戚繼光為安撫修筑長城的江浙士兵們對故鄉的思念,就以江蘇鎮江金山之名命名此山,來緩解那揪人心肺的鄉思之情。是日,碧空如洗,驕陽似火,團員們的興致並沒有被炎熱的天氣所困擾,反而愈加高漲。到達金山嶺之後,我們很快地登上了一座地勢較高的敵台。隻見巍峨的長城盤旋飛舞於燕山群峰之間,城牆高峙,墩台林立,烽火台遙相呼應。在有著濃重歷史感的“殘花樓”敵台上,我們進行了“長城的故事”、“重溫入團誓詞”活動。團員們有的介紹長城歷史發展狀況,有的說著北宋楊家將在古北口一帶北卻遼兵的歷史傳說,有的朗誦著歌頌長城的壯美詩篇,不一而足。入團誓詞是每個團員加入共青團時,在團旗下必須宣讀的,它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激發他們為自己偉大祖國的發展竭盡所能的豪情。我們在象征著不斷奮進的中華民族的長城之上,在迎風飄展的團旗前,重溫對我們人生有重大影響的入團誓詞,再次放聲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團的章程,執行團的決議,履行團員義務,嚴守團的紀律,勤奮學習,積極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我們響亮的聲音回蕩在崇山峻嶺之間,我們火熱的心與沸騰的血液已融入對祖國的誓言之中,蒼天為證,青山為證,團旗為證,我們將為親愛的祖國無私奉獻一切。下山路上,我們經過河北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河北省攝影家協會與日本藝術寫真作家協會共同樹立的“日中友好之碑”,它和背後茂盛的鬆林都顯示出世界各族人民向往和平安定的朴實願望。然而,和平並不是用嘴說出來的,也不是光用嘴來維護的,隻有將我們個人的綿薄之力聚合起來,才能形成保衛祖國、維護和平的強大力量,才能使祖國在和平穩定的世界環境中不斷發展。夕陽西下,我們踏著落日的余暉,興高採烈地走上歸途,心中非常充實。在繁星密布的藍色夜幕的籠罩下,“歌唱祖國”篝火晚會使大家輕鬆了許多,時而唱起以熱愛祖國為主題的老歌,時而述說人生理想,時而討論青年人關心的一些社會現象,有說有笑,氣氛愉快。在《歌唱祖國》的歌聲中,團員們興盡而歸。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悍然發動侵略我國的“七七事變”。自此,無數英雄先烈在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中,前仆後繼,為保衛祖國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為祖國換來了和平與寧靜。六十五年後的七月七日,晴空萬裡無雲,烈日當空,我們從住宿的河西村向古北口戰役抗日陣亡將士公墓進發。經過一個來小時的步行,首先見到的是“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紀念碑”碑亭,碑的正面是何魯麗同志以行楷寫就的“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紀念碑”十二字,背面則銘刻著古北口戰役的始末。1933年3月11日,日軍進攻古北口,第六十七軍一一二師奮起迎戰,直至5月15日第十七軍奉命撤離密雲,古北口戰役歷時兩月余。守軍將士以落後的武器力御數倍於己的強敵,頑強抵抗,殲敵五千余名,自己也有近八千人傷亡。團員們既被戰役的慘烈震驚,也為抗日將士們不屈的愛國精神所震撼。沿著石子鋪成的曲折甬路,我們來到古北口戰役抗日陣亡將士公墓陵園。陵園正門挂有一副挽聯,上聯是“大好男兒光爭日月”,下聯為“精忠魂魄氣壯山河”,門額上方寫著“鐵血英魂”,凝重的行書襯托出英魂的豪壯氣魄。門內的墓塚是當地民眾在戰役後所建,墓中掩埋著七百余名犧牲的將士們的尸體,因此人們又稱它為“肉丘墳”。其前為1934年古北口商務會組織群眾為了緬懷這些為國捐軀的將士而豎立的一座石碑,上刻“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墓的四周遍布鬆柏,環境清幽。團員們依次上前,向墓碑、墓塚獻上自己親手所制的白花,寄托對愛國烈士們的哀思。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繼承烈士們的愛國遺志,從自己做起,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把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的愛國主義精神發揚下去。此次主題團日活動的圓滿完成,達到了我們兩個團支部的預期目的:一是在青年團員裡強化愛國主義教育,使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團員的頭腦中﹔一是促進團員之間的交流,以推動團支部工作的發展。

    江澤民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愛國主義,始終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旗幟。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運動奏響的主旋律,就是鮮明強烈的愛國主義。中國青年在自己的探索和實踐中,努力學習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努力吸取和傳播人類社會的優秀文明成果,從而不斷豐富和發展了愛國主義精神的內涵。這種愛國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融入了體現時代進步的民主精神和科學精神,使中華民族的發展有了正確的思想指引。這種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緊密結合,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走上了正確的道路。這種愛國主義,把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放在世界格局中觀察,把中國社會的發展與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緊緊聯系在一起。有了這樣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青年運動就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當代中國青年,一定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沿著黨指引的道路繼續奮勇前進。”共青團的歷史告訴我們,沒有愛國主義這一精神支柱,共青團的工作便無法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通過兩天的團日活動,團員們對愛國主義有了更深層面的理解,歷史與現實使大家清楚地認識到,隻有經過艱苦奮斗,才能使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青春異彩,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社會主義建設才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歷史與現實同樣激發了大家的愛國主義熱情,堅定了為祖國奉獻終生的信念。活動結束後,團員們一致認為,這種政治主題鮮明、形式活潑生動的團日活動增強了大家對愛國主義的感性認識,使個人收獲頗大。團員作為基本元素是團的活動不可或缺的,而團員之間互不了解會為活動順利進行增添一些不必要的困難。業務聯合團支部有十名團員,分散在四個部門,與其他團支部的團員聯系較少。文保科技部團支部也有十名團員,其中五名是去年剛參加工作的新同志,同樣缺乏對院內團員的了解。我們兩個團支部希望借此次活動,加深來自不同部門的團員之間的了解,使大家真正成為工作和生活中的朋友,從而克服上述困難。從活動中,團員們之間其樂融融的氣氛來看,我們感到非常欣慰。這為我們工作的進一步拓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聆聽長城誓言,重溫入團誓詞”主題團日活動結束後,參與的團員們進行了不拘文體的筆談,或回憶行程,或敘述感想,或抒發情懷。此次活動得到了院團委、古器物部、宮廷歷史部、文保科技部、古書畫部、圖書館領導們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特此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追尋共青團八十年的足跡” 江澤民同志在紀念建團八十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高度評價了共青團在八十年奮斗歷程中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建立了卓越的功勛”。為了使團員青年了解團的發展歷程,增長團的知識,進一步學習、領會、貫徹江澤民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院直團總支確定開展一次主題為“追尋共青團八十年的足跡”的共青團知識問答團日活動。與以往知識問答不同的是,這一次強調的是“網絡答題”,即通過互聯網,搜尋答案、解決問題,使團員青年了解互聯網知識,學會基本的使用方法,有一定互聯網知識的,也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促進。同時,借此機會了解全國各地共青團組織網站、主頁的現狀,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以及好的模式,反饋信息,為我院團委網頁的制作、運行提供借鑒。

    支部班子為此設計了十個方面的題庫,包括 ① 江澤民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② 團的基本知識﹔③ 團的歷任領導﹔④ 團的大事記﹔⑤ 團支部工作常用應用文﹔⑥ 歷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⑦ 老共青團員﹔⑧ 你最希望閱讀以下哪一種書籍——A、《最新共青團重點工作問答》B、《共青團選舉360問》C、《老共青團員》﹔⑨ 你最喜歡互聯網上哪一個共青團網站或主頁(名稱、網址)?請簡要說明理由﹔⑩ 在你瀏覽過的共青團網站或主頁中,最喜歡哪一篇文章?請下載並推薦給大家。為了避免問卷雷同,杜絕相互抄襲,採用隨機題與必答題相結合的方式生成答卷。1-7為隨機組合題,8-10為固定必答題。根據題庫,共編制10組問卷,於2002年7月22日,隨機抽取下發院直團總支14名團員,截止7月31日,根據答案的正誤、用時的長短和網絡運用的水平,最終確定一等獎得主為王燕洋、李靜,二等獎得主為閆全偉、李新寬。7月29日,通過當當網站網上購買《共青團基礎知識1000問》、《共青團選舉360問》、《老共青團員》作為獲獎紀念品。參加此次活動的團員都能夠本著認真的態度,努力完成好問卷,有的團員雖對問卷難度太大提出意見,但也能夠盡己所能,實事求是反映出自己的真實成績。此次活動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共青團80年的發展歷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增長了知識﹔2、對現代信息社會網絡技術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特別是在利用互聯網解決具體問題上,有了深刻的體會﹔3、瀏覽了全國各地、各個行業共青團網站、主頁,反映出自己真實的主觀感受,為我院團委網頁的建設提供了借鑒﹔4、培養了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對一些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沒有胡編亂造,更沒有弄虛作假。這次活動也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1、由於受院內、院外多方面因素影響,最初計劃的集體上網統一答題的活動方式,被迫改為分散上網答題,這種“各自為戰”對於主題團日活動的整體性是一個不小的破壞﹔2、由於分散上網,不易做到按小組分工合作,使得互相交流、彼此促進的活動目的沒有完全得以實現。 “參觀紀念館,網上祭英魂” 根據院團委《關於舉辦紀念建團八十周年主題團日活動評比的通知》要求,資料信息中心團支部圍繞紀念建團八十周年這一主題,設計了一次主題團日活動,活動分為兩部分,分別為“參觀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重溫入團誓詞”和“網上祭英魂”。一、參觀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2002年6月8日上午9點,支部全體團員在北大紅樓門前准時集合開始參觀。有些團員對五四運動的歷史並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參觀過程中格外地認真。通過對這段歷史的回顧,大家深刻理解了五四運動的偉大意義。它標志著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達到了一個新的起點,也標志著中國青年成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急先鋒。五四運動之後,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1922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前身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從此,團組織團結和帶領一代又一代青年,沿著黨指引的正確方向,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奮斗征程。參觀結束後,團員們在紅樓門前重溫了入團誓詞,慷慨激昂的誓詞激勵著團員們樹立遠大理想、發奮學習、錘煉品德、開拓視野、進取創新、艱苦奮斗,努力為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二、網上祭英魂為紀念中國共青團成立八十周年,共青團中央和社科院聯合開通了“血鑄中華”和“民族魂”兩個網站,系統介紹了中國共青團八十年的風雨歷程,並在網上開辟了祭奠英魂和獻花的場所。自6月8日至12日,支部組織團員利用午休時間分批上網,訪問這兩個網站,團員們詳細瀏覽了網頁內容。20世紀初,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專制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大地風雨如磐,中華民族災難深重,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和熱血青年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奔走呼號,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和道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滿懷革命理想的共青團員和革命青年,在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斗爭中沖鋒陷陣,拋洒熱血,英勇奮斗,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卓越的功勛。通過對這段歷史的回顧,團員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堅定了為社會主義建設作貢獻的信念。團員們在網上祭奠了英魂並獻了花。通過這次主題團日活動,增強了團員青年的凝聚力,使大家在重溫共青團和中國革命歷史的過程中更堅定了愛國主義信念。

    “保護文物,爭做文明旅游者”簽名活動 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頒布實施二十周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八十周年,展覽宣教部團支部與古建部團支部聯合於2002年7月26日上午在太和門舉辦了以“保護文物,爭做文明旅游者”為口號的主題團日活動。此次活動包括文物宣傳、義務講解、圖片展板、發放宣傳材料、填寫“觀眾調查表”等。為了強化觀眾參與文物保護的意識,還特別推出了“保護文物,爭做文明旅游者”觀眾承諾簽名儀式。通過向觀眾宣傳文物保護法及對博物館的各方面的介紹,使廣大觀眾深刻的體會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以此增強文物保護意識。整個活動熱烈、激情,宣傳材料和調查表倍受觀眾青睞,很快發放一空,許多觀眾圍在展板前仔細觀看,並不時提出一些問題。特別是觀眾承諾簽名得到了熱情的響應,短短的兩個小時就有近300名觀眾在橫幅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許多小朋友也用他們稚嫩的筆觸寫下了對傳統文化的贊嘆和未來的諾言,就連一些外國友人也欣然命筆。這次活動不僅達到了向觀眾宣傳文物保護的目的,同時也使參加活動的團員得到了啟迪和教育。 “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獻身保衛事業” 為了實現江澤民總書記在建團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的“六個希望”,進一步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提高青年自身素質,強化團員的崗位責任意識,保衛處第一團支部、第二團支部於2002年6月19日組織支部團員開展了“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獻身保衛事業”的主題團日活動,通過整治值班休息室環境衛生這一形式,加強內在素質和良好作風的培養,達到內外統一。活動採取內外結合,聽、走、看、講的方法,聽武警首長講培養良好作風的重要性,走進戰士宿舍和我處技術科黨員值班休息室親眼看一看,學習他們生活中的優良作風,工作中的良好精神風貌和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團員青年結合本職崗位的特點,講體會、談措施。這次活動得到了院消防中隊的大力支持。團員們先參觀了戰士們的宿舍,並在戰士的指導下動手學疊“豆腐塊”,之後中隊指導員又給大家講解了搞好宿舍內務的重要意義,使大家深受啟發。離開消防中隊後,團員們又來到技術科李大一同志的宿舍,李大一同志是退伍軍人,他的宿舍內務至今保持著軍人的風格,小小的屋子讓他收拾的干干淨淨、整整齊齊,看不到一絲凌亂。在這次活動中,團員們通過參觀學習,認識到了自己宿舍內務的不足,明白了宿舍內務就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的精神面貌,隻有保持干淨整潔才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參加這次活動的還有保衛處黨支部書記李冬鬆同志和副處長王建新同志,他們最後也向大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團員們能夠通過活動向戰士們和李大一同志學習,把內務搞好,以此促進工作的進步,使其互相推動,良性循環。團員們認真聽取處領導的教導,紛紛下決心向優秀的同志學習,把自己的宿舍內務搞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 團史知識競賽 6月27日,工程管理處團支部組織“團史知識競賽”活動,活動分四個階段,首先組織支部全體團員學習團章和團的歷史知識﹔第二,組織團員利用《中國青年》雜志上刊登的“京卡杯”共青團知識競賽試題進行學習成果檢驗﹔第三,組織團員參觀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第四,組織學習WTO知識。通過活動,支部團員了解了團的歷史,認識到一個共青團員所應肩負的歷史責任,認識到在新的時期團員青年必須努力學習新的知識,努力提高各方面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建設祖國的重任,才能無愧於共青團員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