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本年度全省戲劇創作孵化計劃入選項目,引人矚目。
據該廳藝術處負責人介紹,本年度共擬扶持資助30台劇目,其中包括大型舞台劇10部、小型劇目20個。
戲劇創作孵化項目是安徽省加強戲曲創作、提高藝術創作組織化水平一以貫之的一項重要舉措。今年入選項目的特點是進一步緊扣時代脈搏,服務人民群眾,體現出更加鮮明的導向。
緊扣時代主題 觀照社會現實
這次孵化項目在內容、題材選擇上,緊扣時代主題,觀照社會現實。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圍繞迎接黨的二十大主題主線,結合實施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歷史題材創作工程,重點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推出一批歷史題材劇目。據統計,入選項目中,有25部為現實題材,其中包括5台大戲和20台小戲。重點現實題材涉及科技強國、鄉村振興、小康生活、淮河治理等領域,佔入選項目總數的83.3%。
如馬鞍山市藝術劇院話劇《特種鋼》,描繪了我國鋼鐵人突破技術壁壘,成功研制現代化建設所需的特殊鋼材的奮斗歷程,展現了新時代鋼鐵人銳意進取的光榮形象。為創作此劇,編劇朱雯娟多次深入馬鋼公司,在煉鋼爐和軋鋼線旁體驗生活,並與企業一線干部職工交流談心。為扶植此劇,4月11日,安徽省委宣傳部還特別召開了項目調度會,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聯、馬鞍山市委、安徽演藝集團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討論。
又如,安徽再芬黃梅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現代劇《我的書記我的姐》,講述了一位村書記帶領村民建設“最美鄉村”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村書記和一群村裡黨員的鮮活形象,演繹了新時代基層黨員的風採和情懷。
另有4部歷史題材劇目,它們涉及文化傳承、家國情懷、紅色革命等領域,都是從歷史角度觀照現實的題材,佔入選項目總量的13.3%。
群眾喜聞樂見 體現地域特色
孵化項目在藝術種類上重點觀照當地群眾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兼顧體現不同地域觀眾的差別化需求。地方戲曲有9個劇種的作品入選。
黃梅戲在江淮地區乃至全國、全球戲迷廣泛。專家認為,黃梅戲具有青春亮麗、好聽好看的藝術特質,無論用來表現歷史題材還是現實題材,都受到觀眾歡迎。所以,這次入選項目中,有六安市金安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的《鎖龍圖》、蕪湖市藝術劇院的《鐵畫情緣》等11個黃梅戲劇目,按劇種來算數量最多。其中,桐城市黃梅戲劇團的《江左奇士﹒方以智》,講述了明臣方以智為救國難、圖復興而四方奔走的故事。以黃梅曲調演繹桐城派代表人物愛國歷史故事,可謂是“打好徽字牌,唱響黃梅戲”的有益嘗試。
此外,流行於淮北地區的泗州戲有泗州戲劇院《橋啊橋》等4個劇目,流行於皖南的花鼓戲有皖南花鼓戲藝術劇院的《青檀魂》等3個劇目,流行於皖西、皖中的廬劇有3個劇目。總之,在突出黃梅戲的同時,兼顧了不同地域戲曲觀眾藝術欣賞習慣。
從藝術形式上看,群眾普遍喜愛的話劇、舞劇、雜技小品都有入選。其中,淮北市歌舞劇院的情景舞劇《運河古韻》,以隋唐大運河為題材,創作初衷就考慮到將來進入景區表演,推動文旅融合。看到孵化此劇的消息,有網友留言表示期待,認為在淮北隋唐大運河景區現場觀賞此劇別有風味。以雜技為主要表演形式的劇目《逆行者》,以消防救援工作者張永軍的事跡為主線,創新藝術形式,強化動作性,將現代雜技表演藝術與動感音樂相結合,成為一部觀賞性較強的舞台作品。
孵化青年編劇 扶植民營劇團
入選項目不僅孵化作品,同步也兼顧孵化作者。本土青年編劇得到重點扶持。入選劇目中,安徽省內編劇創作項目佔93.3%,較往年有所提升。45歲以下11人,均為本省編劇。其中,朱雯娟的話劇《特種鋼》、黃梅小戲《為你好》,曾入選全國編劇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她本人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度“千人計劃”等。泗州戲小戲《分樹》編劇孫步文是個“90後”,他連續3年入選省孵化計劃。青年編劇汪琦的話劇《鐵道西村》、李國華的黃梅戲《江左奇士﹒方以智》、寧宗寶的皖南花鼓戲小戲《十二碗八》首次入選。
安徽省民營劇團數量在全國領先,歷來受到重視,從“送戲進萬村”演出市場份額到各項評獎,從業務培訓到職稱評定,在各項政策上民營劇團都受到扶持。這次孵化項目也一樣,在劇團選擇上做到國有劇團和民營劇團公平對待、統籌兼顧。入選項目中,有16家國有院團、14家民營院團,入選比例大體相當。
從地域選擇來看,入選項目覆蓋了全省,16市均有作品入選,其中7市有大、小型項目入選。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廳採取多項措施推進藝術創作,去年以來,除了劇目孵化項目之外,還組織編劇到革命老區金寨縣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召開多個創作座談會和劇本改稿會,激發了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一批本土編劇積極提煉素材,開展創作活動,推出多個作品,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舞台藝術生產佳作未來可期。(郜磊)
上一篇: 安徽召開鄉村旅游工作推進會 |
下一篇: 安徽數字創意產業核心區合肥包河區 免申即享為文化企業紓困減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