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2月7日,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安徽省文物局)、馬鞍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縣凌家灘遺址管理處承辦的 “璀璨星光——凌家灘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館開展。
為充分展示凌家灘文化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次展覽從故宮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遼寧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7家文博機構,精心遴選了凌家灘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北陰陽營文化、崧澤文化、薛家崗文化出土的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玉器、石器、陶器等展品194件。
此次展覽亮點紛呈:一是凌家灘出土文物的大團圓。促成了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27件凌家灘文物“回鄉”團聚,實現了對凌家灘遺址出土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二是文化比較,類比展示。凌家灘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並稱為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此次借展了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20余件精品文物展出,與凌家灘文化相似文化因素進行了類比展示,昭示中華文明的多樣性、復雜性和一體性。同時還將凌家灘文化與同處於長三角地區的崧澤文化、北陰陽營文化、薛家崗文化進行了類比展示,對探尋長三角地區文化共同體的形成,具有重要當代價值與現實意義。三是交互式體驗,寓教於樂。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凌家灘遺址進行復原展示,並設置了多個互動項目與打卡場景,讓觀眾由歷史知識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互動參與,在體驗中感受先民的智慧和中華文明的魅力。
凌家灘遺址是迄今發現長江下游巢湖流域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中心聚落遺址,總面積約140萬平方米,自1985年發現以來,先後開展了14次考古發掘,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文物,取得了重大成果,是安徽省唯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的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認為,凌家灘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過程中具有標志性地位,為研究五千年中華文明提供了實物例證。
本次展覽全景式展示了凌家灘文化面貌,凌家灘與其他史前文化的互動交流,是安徽博物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增強安徽文化歸屬感和軟實力的一次生動實踐,展覽展至2023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