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簡稱“京津冀非遺聯展”)暨京津冀非遺嘉年華活動日前在天津文化中心舉辦。聯展以“瓣瓣同心慶華誕,‘遺’脈同源啟新篇”為主題,涵蓋展覽、演出、市集、購物節、大篷車巡游等板塊,為廣大市民、游客獻上一場可看、可聽、可品、可玩、可體驗的非遺盛宴。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周年,也是京津冀非遺聯展第三次在天津舉辦。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聯展規模為歷次天津主場之最,室內外展覽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參展非遺代表性項目200余項,參展參演傳承人300余名,展品達上千件(套)。
作為本次活動的核心內容,在天津美術館舉辦的京津冀非遺聯展由非遺“拾”光﹒遺脈同源展、匠作“拾”光﹒遺脈相連展和“拾”光造物﹒遺脈相承展組成。“非遺‘拾’光﹒遺脈同源展匯聚了京津冀三地近百個特色非遺項目,以二十四節氣為主線,用時令古詩、古諺展現中國傳統生活方式,向參觀者普及節氣背後的文化常識,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天津市河西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郭金琦說。
匠作“拾”光﹒遺脈相連展則以傳承人為核心,邀請京津冀地區多位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活態技藝,觀眾可近距離觀看、體驗非遺的技藝之美與獨特匠心,感受代代相傳的文化生命力。“拾”光造物﹒遺脈相承展中既有精美的手工藝品,也有融入日常的創意產品,這些文創作品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承載著京津冀三地人民的生活記憶、文化信仰與審美追求。
作為京津冀非遺聯展重要板塊,連續7晚的非遺主題之夜讓市民、游客共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10月1日晚,幾曲紅歌聯奏拉開了民族音樂主題之夜的帷幕。次日的相聲主題之夜,天津市曲藝團帶來快板《繞口令》、相聲《數來寶》《學方言》等節目,通過幽默的對話和互動讓在場觀眾捧腹大笑。在京劇主題之夜上,《定軍山》《花田錯》《野豬林》《鳳還巢》《鎖麟囊》等經典作品選段讓現場戲迷觀眾看得如痴如醉。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非遺主題之夜集結了民族音樂、相聲、京劇、昆曲等7個主題,會集天津多家文藝院團,主題夜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為觀眾帶來了感受非遺的全新體驗。
日均客流量5萬以上,累計參與50萬人次……天津美術館外的非遺嘉年華不僅為文旅消費市場增添了強勁活力,也推動了非遺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
嘉年華市集上,百余項來自京津冀三地的特色非遺項目、大學生文創及潮玩品牌匯聚一堂。在這裡,市民、游客不僅能欣賞到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北京景泰藍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還可以買到諸如京城老字號手工醬菜、天津耳朵眼炸糕等地道美食。在互動體驗區,主辦方還為游客提供了親手參與制作的機會,讓大家在動手體驗中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為打通線上、線下,同期舉辦的天津第五屆“非遺購物節”採用戶外直播的方式,匯集58個非遺代表性項目、287款產品,涵蓋食品、服飾、康養等多個領域,讓市民在感受非遺魅力的同時一鍵下單非遺好物。
秉持“場景化、沉浸式、互動性”設計理念,本次京津冀非遺聯展展示出非遺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和旺盛活力。“不僅為觀眾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也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展示平台,有力推動了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京津冀三地非遺的深度合作與融合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相關負責人說。(連曉芳)
上一篇: 北京朝陽國際燈光節璀璨亮相 |
下一篇: 北京市旅游發展大會舉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