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重慶
重慶
“雜技藝術研學”帶動院團可持續發展
發布時間:2019-12-24 09:25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12-24

  日前,在重慶國際馬戲城裡,來自重慶市南岸區怡豐小學的1100余名師生,在重慶雜技藝術團演員的帶領下有序走進劇院,體驗雜技項目,學習魔術表演,觀看雜技劇《大禹》。

  據重慶雜技藝術團團長陳濤介紹,重慶雜技藝術團在新一輪文藝院團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以重慶雜技藝術團為師資主體,以重慶國際馬戲城為研學平台,以雜技劇目《大禹》為主打劇目,通過“現場觀演+教學”“互動體驗+學生自學”“跟師指導+沉浸式研學”方式,為中小學生量身打造藝術研學項目,旨在通過普及、推廣雜技藝術,提升中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進而推動雜技藝術與旅游市場深度融合。

  2019年,重慶雜技藝術團在駐場演出的基礎上,打破文藝院團傳統的發展模式,通過融合院團資源和劇場資源,著力培育以劇院參觀、傳統文化教學、雜技魔術體驗等為主體,有教材、有課堂、有師資、有互動、有衍生品的雜技藝術研學教育基地。

  為此,重慶雜技藝術團專為研學量身打造了主修教材,開辟了30余個以雜技、魔術為主的研學課堂,安排專業雜技演員講授相關知識,借助雜技道具開展互動式教學,還通過開發相關雜技衍生品讓孩子們把雜技藝術帶回家。研學以專業、生動、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生們充分感知傳統文化魅力。目前,基地開展研學演出200場以上,參與師生達到15萬人次﹔除節假日外,每天都有700名至1000名中小學生走進重慶雜技藝術團和重慶國際馬戲城參與雜技藝術研學。

  拓展和深化文藝院團改革,必須以社會效益為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藝術要發揮美育功能,必須深入學校、深入學生。重慶雜技藝術研學項目,有機實現“雙效”結合和“藝教”結合,努力實現自身發展與服務社會雙贏。

  雜技“高、精、尖、難、險”,限制了傳承發展的途徑和人群。在研學活動中,重慶雜技藝術團以雜技藝術傳承為核心,通過創新雜技體驗式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在與雜技教師的互動中感受雜技藝術的魅力,產生對雜技的興趣,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雜技藝術傳承的問題。同時,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為了適應市場、適應社會、適應當下觀眾群體需要,重慶雜技藝術團把研學教育與文旅融合通盤考慮,通過中小學生撬動旅游市場的文化消費,每次研學活動後,都會給孩子贈送一張家庭觀劇優惠券,通過孩子帶動父母,實現“一拖二”全家出行,一次研學帶動無數次觀演,打破了傳統的劇院售票模式,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此外,重慶雜技藝術團加強與旅行社合作,推出“親子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到重慶國際馬戲城進行文旅消費。

  重慶雜技藝術研學給廣大中小學生提供了生動的課外活動課堂,成為學校美育的鮮活載體,廣大中小學生通過研學活動,走出課堂,走進劇場,零距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了學習熱情,提高了藝術修養。同時,研學也促進了重慶雜技藝術的創作。比如,雜技劇《大禹》水幕布景原來隻是在主舞台上,後來,採納研學學生的建議,改為可移動、可變換前置水幕布景,舞台的實景感、現場感大大增強,以研促創、以創促研,良性循環,提升了重慶雜技藝術團的創作能力。

  接下來,重慶雜技藝術團還將從做好教育基地、夯實專業隊伍、創新運營模式等方面繼續發力。陳濤表示:“我們將通過重慶雜技藝術研學教育項目的牽引,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緩解院團生存、發展的壓力,不斷贏得院團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侯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