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重慶
重慶
重慶加強抗戰文物保護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發布時間:2020-09-21 11:15 來源: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 2020-09-21

  近年來,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抗戰文化保護傳承,切實把抗戰文物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著力凝聚推動新時代重慶發展的強大力量。 

  堅持摸情況、打基礎,抗戰文物資源台賬總體清晰。通過開展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一次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和抗戰文物專項調查,基本摸清全市抗戰文物資源家底,建立起抗戰遺址名錄。全市現存抗戰遺址271處(共395個文物點),廣泛分布在23個區縣,主要集中在“一島”(渝中半島)、“三山”(南山、歌樂山、縉雲山)、“三壩”(沙坪壩、江津區白沙壩、北碚區夏壩)。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7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5個,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7個﹔保存狀況好的佔比78.5%,已活化利用的佔比78%,國有產權的佔比88.1%,機關企事業單位管理使用的佔比85.6%。抗戰類博物館紀念館21家,館藏抗戰文物50660/套。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名錄的抗戰遺址8個。 

  堅持法治引領、先行先試,抗戰遺址管理日漸規范。重慶市委、市政府將抗戰遺址保護利用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市級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統籌預算,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納入文物保護利用改革重點任務,納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重點展示項目,納入區縣政府城市提升工作考核。在全國率先出台《重慶市抗日戰爭遺址保護利用辦法》,以地方政府規章的形式,對抗戰遺址保護管理責任、保護修繕、活化利用界限、保護情況定期評估、破壞文物責任追究等做出嚴格規定。出台《重慶抗戰遺址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確立重點保護的61187個重要抗戰遺址及集中保護的15個抗戰遺址片區。編制完成《重慶市主城區抗戰遺址定點定位規劃》,將主城區314個抗戰遺址點納入城市控制性規劃管理。實現對抗戰遺址設立保護標志和說明牌全覆蓋。 

  堅持責任為重、保護為先,抗戰遺址保存狀況明顯改善。全面落實抗戰遺址保護管理責任,對於國有抗戰遺址,明確保護管理機構是保護責任人﹔對於非國有抗戰遺址,明確所有權人是保護責任人﹔對於無法確定抗戰遺址保護責任人的,明確由屬地區縣政府指定保護責任人,並層層簽訂文物安全責任書,確保抗戰遺址有人保護。堅持真實性、完整性保護,全面完成市政府確定的抗戰遺址保護修繕三年行動計劃,近年來累計修繕保護抗戰遺址126個,市級以上抗戰文物保護單位重大險情基本排除,重慶談判舊址、同盟國駐渝外交機構舊址、重慶抗戰金融機構舊址、“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重慶抗戰兵器工業舊址、育才學校舊址等重點抗戰遺址煥發鮮活生命力。強化抗戰遺址保護政策支撐,明確建設項目對抗戰遺址實施原址保護的,抗戰遺址建筑面積可以不計入該建設項目容積率,抗戰遺址佔地面積可以不計入該建設項目建筑密度指標和綠地指標,最大程度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抗戰遺址保護的積極性。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抗戰文化傳承下去、傳播開來。整合研究專業機構和力量,成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抗戰文物研究所,實施抗戰金融遺址群分類研究、抗戰名人舊居分類研究等課題,完成《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叢書》(100卷),推出《重慶大轟炸》《重慶抗戰遺址遺跡保護研究》《重慶抗戰時期文獻精粹》等研究成果,深刻闡發抗戰遺址中蘊含的時代價值。加強抗戰文化宣傳展示,依托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重慶抗戰教育博物館、郭沫若紀念館、馮玉祥紀念館等專題博物館,建立完善中小學生參觀長效機制,推出《重慶談判》《匯聚各方力量 挽救民族危亡——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主題展覽》等精品展覽,聯合開展主題班會、入隊宣誓等教育活動,使博物館成為中小學生緬懷先烈、樹立理想、探索人生意義的第二課堂。

  堅持活化利用、融合發展,讓抗戰遺址活在當下、服務當代。注重抗戰遺址合理利用,推動“抗戰遺址+”,促進抗戰遺址與旅游、商業、教育等產業融合發展。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培育以抗戰遺址、抗戰類博物館為支撐的體驗旅游、研學旅行,打造以上清寺片區、紅岩村片區、李子壩片區、南山(黃山)片區為重點的抗戰遺址風貌區,策劃推出“1+5”重慶抗戰文化旅游線路(“1”,即抗戰文化旅游經典線路﹔“5”,即抗戰軍事、抗戰兵工、抗戰名人、抗戰外交、抗戰文化和教育5條主題抗戰文化旅游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