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福建
福建
“東樓西湖”旅游藍圖在永定鋪展
發布時間:2024-07-24 09:05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4-07-24
  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東有客家土樓,西有龍湖,美麗的自然與人文畫卷吸引著八方游客,為暑期出游的人們送上一份“文旅大餐”。
  近年來,永定區在龍岩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統籌保護與開發,不斷豐富旅游新業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著力構建“東樓西湖”大旅游發展格局,為龍岩推動閩西革命老區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路徑。
  近日,記者跟隨中國旅游報社組織的專家調研組走進文化和旅游部幫扶地區永定,實地體驗“東樓西湖”旅游的獨特魅力。
  全力保護 守住底色
  “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在永定高北土樓群景區,調研組一行被眼前這座享有“圓樓之王”美譽的承啟樓震撼,它歷經近400年仍保存完整。
  永定是“土樓之鄉”,現擁有土樓2.3萬多座,這些土樓以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聚居方式、合理的建筑布局,吸引了國內外游客爭相前來打卡。
  2008年,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如何保護好土樓成為龍岩市、永定區需要考慮的問題。
  近年來,龍岩市出台了《關於福建土樓永定景區保護與開發的若干意見》等政策。今年以來,龍岩市政府先後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土樓保護和安全管理工作專題會議,明確提出要以珍愛之心、尊崇之心扎實抓好土樓保護管理工作,著力守護好、傳承好歷史文脈。
  “土樓是祖先留下來的珍貴財富,我們要守護好它。”永定區副區長吳文琴說,2008年以來,永定成立了福建土樓保護與利用管理委員會,相繼出台政策文件,精准普查登記圍合式土樓1768座,健全完善土樓文化遺產保護數據庫,創建4個集中連片保護示范區。
  “永定在全省率先成立縣級文物局和土樓保護中心,設置土樓保護管理所、景區執法中隊及文旅辦,成立土樓保護管理小組,修訂村規民約,組建志願者隊伍、巡查小分隊,各樓還設立安全員,形成護樓強大合力。”吳文琴告訴記者,今年永定還設置了1000萬元土樓保護專項資金,加強土樓保護修繕。
  位於永定汀江下游的龍湖風景區,兩岸青山如黛,湖光山色美不勝收,調研組一行乘坐游船逐浪前行,體驗“船在水中行,人在畫中游”。“近年來,我們成立龍湖保護與發展中心,推動龍湖生態資源、旅游資源依法依規開發。”福建土樓龍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斌說。
  豐富業態 解鎖新玩法
  當前,游客需求更加多樣化、個性化,解鎖新玩法,成為做好“東有客家土樓,西有龍湖”旅游文章的關鍵所在。
  調研組一行走進中國土樓酒村項目建設現場,隻見這裡一派繁忙,工人們正加快主體廠房和辦公大樓的內外牆裝修。
  “該項目以客家文化和酒禮文化創意體驗為核心,總投資約16億元,著力打造集白酒釀造、文化體驗、康養酒療、游樂拓展、演藝演出等業態於一體的酒文旅綜合體。”中國土樓酒村項目設計總工程師游勁鬆說道。
  “在文化和旅游部連續5年幫扶下,永定在保護好土樓的基礎上,積極注入文化內涵,增加業態功能,探索出一條‘以開發促保護,以文化活化土樓’的土樓資源保護利用之路。”永定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江信進說。
  夜幕降臨,在洪坑土樓景區,一場《土樓狂歡夜》篝火晚會在環興樓火熱上演。“在文化和旅游部幫扶下,永定引進了天涯明月刀沉浸式數字文旅項目,讓游客在電競游戲、休閑文化旅游中體驗客家傳統文化。”福建省客家土樓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開梅告訴記者,永定還全力推進“夜間文旅提升計劃”,讓永定的夜晚“亮”起來。
  在龍湖景區湖畔的紫金塵外湖景星空營地,一座座“木質+鋼結構”帳篷形式的民宿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林間。“我們的民宿是在不破壞原始植被的基礎上進行搭建。一期的星空營地和帳篷主題酒店已對外營業,受到眾多游客的青睞。”福建城外星空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建福說。
  “這是我第3次到永定,近年來永定注重加強文旅融合、產業融合、城鄉融合,成效顯著,‘東樓西湖’旅游正綻放出迷人的光彩。”專家調研組成員、全國旅游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孫若風說。
  文旅賦能 鄉村振興
  調研組一行乘車沿著山路盤旋而上,抵達永定區龍潭鎮楓林村時,被這裡綠樹成蔭的場景所吸引。眾多的蝴蝶蘭溫室大棚內,各色蝴蝶蘭競相綻放。誰能想到這裡曾經是生態破壞嚴重的“空心村”呢?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龍潭鎮因過度採煤造成生態破壞。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龍潭鎮痛定思痛,積極引導以種植蝴蝶蘭為主的龍岩市萬花園林有限公司落戶楓林村。“2016年回鄉創業以來,公司的智能溫室大棚從原來的2個發展到現在20幾個,年產蝴蝶蘭苗約800萬株,為村裡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龍岩市萬花園林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嚴浩說。
  龍潭鎮人大副主席沈佔秋告訴記者:“近年來,龍潭鎮提出創建‘蝴蝶蘭小鎮’的發展目標,通過‘跨村聯建’‘村企共建’等方式,規劃建設近千畝的蝴蝶蘭產業園,帶動近2000人在產業鏈就業,年人均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推動龍潭鎮實現由‘礦區’向‘園區’‘景區’的美麗蝶變。”
  近年來,永定區以列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為契機,積極促進鄉村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打造了以湖坑、下洋、高頭為代表的極具客家特色的旅游名鎮,以金砂、岐嶺、虎崗為代表的紅色小鎮,以龍潭、湖雷、大溪、陳東為代表的農旅體驗型特色小鎮,以洪山、峰市、仙師為代表的生態休閑型特色小鎮。
  位於永定城西的金砂紅色小鎮,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張鼎丞的故裡,還是中央紅色交通線的重要大站,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
  “近年來,金砂鎮注重文旅賦能,探索‘紅色+綠色’等發展模式,打造中央紅色交通線文化傳承中心、紅色旅游觀光小火車以及休閑農庄等項目,不斷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吸引了眾多中小學生前來研學。據統計,2023年金砂紅色小鎮接待研學旅游人數超13萬人次。”金砂鎮黨委書記廖國生說。(李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