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福建
福建
以文化惠民 為城市添彩 
廈門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市民文化獲得感
發布時間:2024-10-28 08:39 來源: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10-28
  近年來,廈門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准化、均等化水平處於全國前列水平,是全國第一批以及我省首個獲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城市。在2023年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情況通報中,公共文化服務在全國113個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名中名列第一。
  基礎設施建設有“高度”。一是設施體系化。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10家、文化館7家、美術館1家、國有博物館、紀念館5家、民辦博物館7家。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全部獲評國家一級館,廈門市博物館、華僑博物院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覆蓋成網,包括1個中心館、9個成員館、250個基層服務網點以及線上數字圖書館。大中型劇院、劇場、影劇院17座,音樂廳6座,演出場所場館數量居全省各地市之首,具備舉辦各類國際性重大藝術活動的條件。二是城鄉均等化。推動跨島發展和鄉村文化振興,島內外大中型公共文化設施分布趨向均衡。38個鎮(街)文化站、504個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提升和達標建設全部完成驗收,形成覆蓋城鄉“市-區-鎮(街)-村(居)”公共文化四級體系,人均基本公共文服務設施建筑面積0.21平方米,基本實現“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全覆蓋。2024年6月,在福建省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中,廈門市綜合文化站全部獲評特級(12個)、一級(26個),是全省唯一獲評“全優”的地市。全市廣播電視“村村通”覆蓋率達100%。三是運營數字化。大力拓展線上公共文化服務,市文化館“數字文化館聯合網”已有遠程輔導(“美育課堂”)視頻數據4876條(含部分素材資源)、容量約8094GB 、總時長約74458分鐘,“雲游廈門”欄目共推出100期,瀏覽量42361次。市圖書館“飛鴿傳書”送書上門自推出以來年均共服務10242人次,受到市民群眾的喜歡。市博物館推出“雲上博物館”,2024年觀看人數達712.45萬人次。
  公共文化服務有“溫度”。一是服務供給更便利。全市23家公共文化場館實現全面免費開放、錯時延時開放,實現了“無障礙、零門檻、常相伴”。廈門市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82小時、日均接待讀者超萬人次,相關指標居全國全省前列。廈門市文化館(廈門市美術館)藝術普及和文化惠民活動豐富多樣,每周開放時間在70小時以上,每年開展陣地公益培訓3季、近200個班次。持續推進並優化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鞏固落實“一行政村一月二場”公益電影放映。二是文化活動更惠民。自2022年起,連續三年舉辦廈門市民文化節,僅2024年廈門市民文化節,自4月份啟動以來,已舉辦六大版塊3100多場活動,惠及近4000萬市民游客。每年組織舉辦中國(廈門)漆畫展、廈門(全國)工筆畫雙年展、全國農民畫展等各類大型展覽展示,以及中秋旅游嘉年華、“書香鷺島”全民閱讀、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南音比賽、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系列大中型群眾文化活動百余場。市屬文藝院團每年開展超過450場次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將戲台、舞台搭在社區廣場、鄉村戲台,深受基層群眾期待和喜愛,每年受益群眾10余萬人。三是點單服務更精准。深入開展“文化惠民點單式服務”工程,通過“群眾點單、社區選單、藝術家接單、受眾評單、政府買單”的工作機制,走進社區、農村、敬老院和外來務工人員群體,將戲台、舞台搭到社區廣場、部隊軍營、偏遠山村、福利院、養老院乃至監獄,保障弱勢群體及特殊人群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權益。

  發動社會參與有“力度”。一是發動群眾“自辦”文化。市民群眾“自辦”文化的熱情和積極性不斷增強,群眾合唱、廣場舞等民間舞蹈、民間樂團、戲曲社團、讀書會等各類群眾性文藝團體及群眾性文化活動蓬勃發展。二是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開展新型文化空間建設試點,推動全市金融網點建設新型文化空間暨近鄰圖書館,目前全市建成金融網點建設新型文化空間23家並向市民開放。翔安區還推動試點將中小學校原有的圖書館納入公共圖書館分館,實現在上學期間對在校學生開放,放學及節假日對社會開放,大大方便學生及家長借閱公共書籍。三是推動街頭藝術繁榮。將街頭文化藝術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要內容,發動街頭藝人廣泛參加,打造中山路步行街、古地石商業廣場、十裡長堤、集美新城市民廣場等多個街頭展演點,連續三年舉辦“廈門街頭文化藝術展示周”活動,常態化推出街頭藝術線上線下展示160余場,新媒體視頻號直錄播場次點贊數近20萬,進一步豐富了街頭藝術文化,真正“讓藝術走進生活,讓生活更有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