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旅游發展大會是黨中央首次以旅游發展為主題召開的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擘畫了加快建設旅游強國的宏偉藍圖。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福建考察,強調“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要在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為功”“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為推動新時代福建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定向引航。
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開創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實踐,為福建文旅創造了最為獨特而重大的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省委、省政府把文旅經濟列為“四大經濟”之一,將大力發展文旅經濟作為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當下之需和長遠之策,布局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實施“11537”工程,打響“海絲起點 清新福建”品牌。2023年,福建接待國內旅游人數、游客旅游總花費分別比2012年增長2.42倍和3.03倍﹔經研究測算,全省實現文旅經濟總產值1.38萬億元,佔GDP比重10%左右。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接待旅游總人數、游客旅游總花費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9.5%,比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42.7%和22%,均創歷史新高,呈現“供需兩旺、逐季走高”的發展態勢。
新時代新征程,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將緊抓歷史機遇,堅決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國旅游發展大會精神緊密貫通起來,與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關於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創新理念和重大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緊緊扭住建設新福建目標和“四個更大”重要要求,聚焦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錨定建設更高水平文化強省、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經濟的目標,深入開展“強作風、勇創新、抓落實”主題實踐,以抓融合、抓縣域、抓聯動、抓項目為主線,扎實做好人氣聚合、產業融合、資源整合“三篇文章”,以更加出彩的“福建實踐”,奮力書寫旅游強國的福建答卷。
一是突出人氣聚合,造產品、樹品牌、拓市場,做旺文旅經濟“強磁場”。
我們將堅持旅游為民、旅游賦能,深入開展旅游品質提升行動,創新更多的文旅產品、更優的旅行環境、更好的旅游服務。提升業態產品能級。圍繞“海絲起點 清新福建”品牌定位,實施“一市一品、一品一策、一策一業、一業一龍頭”品牌塑造工程,開展重點景區品質提升行動,構建兼具質感、網感和時代精神內涵的特色IP矩陣,開發更多旅游精品名品,打造搶佔游客市場的制勝法寶。激發市場消費熱度。順應出游個性化、需求品質化新趨勢,深化“文旅聯萬家﹒福氣通八閩”主題年活動,因時因勢制定一批激勵政策、發放一批消費券、策劃一批營銷活動,打響“來福建,福氣多,一路山海一路歌”市場營銷品牌。擦亮“放心游福建”品牌。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把市場整治與提升優質產品供給、促進消費升級有機結合起來,深入開展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完善路網、住宿及景區的硬件設施,促進福茶、福品等提檔升級,全鏈條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水平,努力讓每一位游客吃出特色、住得溫馨、行得便捷、購得滿意、娛得快樂。
二是突出產業融合,抓項目、筑鏈條、強賦能,打好建圈強鏈“組合拳”。
我們將立足福建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鮮明、山海文旅資源交融等優勢,創新文化鑄魂、旅游帶動發展機制,讓“文”成為“旅”的“品質”、“旅”成為“文”的“知音”。打造文旅融合樣板。深入挖掘和運用好紅色資源育人功能及旅游價值,創新旅游與文博、非遺、工業等領域的跨界融合,壯大簪花圍等國潮旅游新風尚,創建更多文旅消費集聚區。全面展示新時代八閩文化的氣韻和風採,打造更多“閩派”文藝精品和文化品牌,培育演出市場生態鏈,建設東南演藝經濟高地。開展“項目筑鏈”行動。深入實施“311”重大項目帶動計劃,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和廳領導挂鉤聯系文旅項目機制,協同各地策劃一批體現福建味、突出國際化的支撐項目,舉辦文旅產業金融、招商等對接會,高位嫁接一批產業鏈項目,打造文旅發展新地標。創新“數字強鏈”機制。發揮數字福建優勢,把數字文旅建設作為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加快景區數字化改造提升,大力發展雲演藝、雲直播、雲展覽等新型文旅業態,升級打造一批高品質消費集聚區,推動產品從“可觀”向“可游”、游覽從“觀景”向“入景”轉變。
三是突出資源整合,串山海、聯城鄉、通內外,激發集群成勢“新動能”。
我們將念好新時代文旅“山海經”,強化景區全域聯動、產品全域優化、線路全域統籌,持續將山海之美與人文之韻優勢轉化為文旅經濟發展勝勢。創新“聯城帶鄉”機制。堅持“城市大休閑、縣域深度游、鄉村微度假”協同發力,高標准打造一批旅游名縣,構建景區與城區、鎮區、村居協同發展機制,打造“文旅融合、主客共享”休閑度假新空間。實施“串珠成鏈”工程。以創建5個世界遺產地文旅集聚區為核心,打造1號濱海風景道、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等“藍綠紅”三大旅游帶,聯動開發“一程多站”線路產品,把“好風景”轉化為“好經濟”。探索兩岸文旅融合發展新路。用好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政策措施,打造兩岸流行文化中心,創建兩岸閩南語音樂創作基地、閩台演藝音樂集聚地等平台,持續推進閩台旅游合作,培育一批閩台文旅產業合作平台,建設福建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帶。打造“來福建 海絲行”樞紐地。發揮海絲核心區、僑務大省等優勢,依托宗親鄉親、民間信仰、祖地文化等紐帶廣泛凝聚僑心,辦好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游節等活動,出台入境旅游促進措施,用好過境免簽政策,開展重點客源國對接行動,做熱做旺入境旅游市場,以深化旅游國際合作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張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