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甘肅
甘肅
甘肅落實黃河戰略——守護黃河文化遺產
發布時間:2022-10-11 09:13 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2022-10-11

  甘肅境內黃河干流913公裡,干、支流覆蓋9個市州,輻射河西內陸河流域,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富集。甘肅省文化和旅游系統始終堅持保護第一原則,守護華夏“祖業”,傳承黃河文脈。

  加強黃河文物保護

  組織開展全省黃河流域文化遺產資源調查,摸清了全省黃河文化遺產資源數量、類型、分布情況和保存狀況,新發現古遺址古墓葬33處。

  加強考古和歷史研究,夏河縣白石崖洞遺址入選2019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群、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慶陽南佐遺址、張家川圪垯川遺址等考古發掘項目被列入“考古中國”項目。

  加大黃河文化資金項目爭取和實施力度,“十四五”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2億元、支持7個項目建設,已落實中央預算內投資8000萬元、支持4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建設。

  嚴守黃河文化遺產安全底線,落實安全責任,強化安全措施,加強黃河文化遺產安全防護設施建設,構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安全防控體系,黃河流域文物保存狀況得到極大改善。

  傳承黃河非物質文化遺產

  完善非遺保護法治體系,修訂了《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甘肅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編制《甘肅省“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甘肅省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專項規劃》。

  評審通過8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28家省級非遺工坊建議名單。

  有序推進非遺保護、記錄和傳承,目前全省有花兒、環縣道情皮影戲、格薩(斯)爾3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有83項國家級、493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已認定68名國家級、617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形成較為完備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體系。

  推進黃河文化遺產展示

  甘肅簡牘博物館即將建成布展,甘肅省博物館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實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夏花兒歷史博覽傳承中心、定西市臨洮縣馬家窯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及傳統村落改造提升項目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及索橋堡、永泰城址、伏羲廟、魯土司衙門等重要黃河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項目。

  由甘肅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等9家沿黃九省(區)博物館共同發起成立了“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推出一批與黃河文化有關的精品展覽、主題社教、社會服務、學術講座等活動。

  建成甘肅非遺大數據平台,對甘肅非遺資源統一上傳、存儲、管理、展示。創制非遺節目《羲裡遺風——天水非遺項目影像志》、電視紀錄片《隴原芬芳》《絲路拾遺》、紅色唐卡《紅軍長征過甘南》等優秀作品。

  保護利用黃河流域革命文物

  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統籌規劃、連片保護、整體展示、有效利用的新態勢初步形成。

  印發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編制《陝甘片區、陝甘寧片區(慶陽市)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實施44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項目。

  積極推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實施會寧紅軍會師舊址會師樓、榜羅鎮會議舊址展示利用、山城堡戰役舊址展示利用工程等長征重要節點保護展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