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6月30日晚,甘肅黃河劇院內清風徐徐、詩韻流淌。由甘肅省文旅廳、省文聯聯合主辦,甘肅省文化館、省朗誦協會、省詩詞學會承辦,甘肅省紀委監委宣傳部指導的“清風隴原﹒廉潔頌歌”詩歌朗誦會獻禮黨的104歲生日,近千名黨員干部和市民在鏗鏘詩行中感悟清廉力量,於藝術沉浸中厚植廉潔基因。
朗誦會以《愛蓮說》開篇,水袖翩躚的群舞中,朗誦者清越的聲線勾勒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意象。隨著漢簡紋路的燈光在舞台蔓延,詩歌《簡牘裡的隴原清風》帶觀眾穿越時空,兩千年前隴原大地的清廉基因在聲光中蘇醒。最動人的是革命篇章的沉浸式呈現:方志敏《清貧》情景劇中,烈士獄中獨白與國民黨士兵搜身場景的雙時空對話,讓“矜持不苟,舍己為公”的宣言震徹心扉﹔《一把銅勺》裡含淚的朗誦,將周恩來用銅勺抵藥費的往事化作“民心秤上永不差分毫”的時代回響。當焦裕祿退還戲票的故事被搬上舞台,觀眾席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由九州小學朗誦社團的孩子們傾情演繹的《隴原家風不染塵》,宛如一股清泉,滌蕩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靈,清澈的童聲,勾勒出隴原大地上廉潔家風的傳承畫卷。
整場演出突破傳統朗誦形式,以“講述人串聯”的創新架構,通過三大板塊鋪展廉潔文化脈絡:“香遠益清”板塊以古琴伴奏的《青天謠》《清蓮頌》等詩詞聯誦,展現包拯、海瑞等歷史清官的錚錚風骨﹔“清風高節”板塊借南梁革命故事與《守住清廉》的深情演唱,詮釋共產黨人的精神底色﹔“清風永駐”板塊中《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的渾厚朗誦與《此木生芳永不息》的時空對話,致敬新時代隴原楷模。多媒體舞美將簡牘、紅旗、焦桐等意象凝成流動的視覺詩篇,讓廉潔文化可觸可感。通過“傳統+現代”“藝術+教育”的融合創新,讓廉潔文化從古籍簡牘中“活”起來,在革命往事中“燃”起來,於時代新篇中“亮”起來。
“清風隴原﹒廉潔頌歌”詩歌征集朗誦活動自4月下旬啟動以來,征集詩歌200余篇,網絡投票超50萬人次。朗誦會通過微游甘肅、視聽甘肅、視聽甘肅客戶端、甘肅省公共文化雲、甘肅省文化館視頻號等服務平台直播,線上觀看人數達8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