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西
廣西
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文化館:帶動更多人保護傳承瑤族文化
發布時間:2021-12-07 11:40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1-12-07
  “我在大樟街上賣瑤族繡花,我想多學一些織繡花樣,用到織繡品中,吸引更多游客來買我的繡品。”前不久,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金秀瑤族自治縣的李梅仙參加了縣文化館組織的2021年鄉村文化富民——瑤族織繡培訓班,跟著專業織繡老師學習了八角花等圖案的織繡技藝。參加培訓的40余名學員都是金秀各鄉鎮的織繡能手。培訓結束後,他們回到自己所在村鎮,進一步推廣和傳承瑤族織繡技藝。
  金秀瑤族自治縣是著名的“世界瑤都”。瑤族群眾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年來,金秀瑤族自治縣文化館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為特色,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服務,不僅豐富了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動非遺“留下來”“傳下去”,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力量。
  “瑤族舞香龍”是金秀大瑤山群眾在過年時表達追求美好生活願望的祈願方式。今年春節期間,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主辦的“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走進高田屯,展播了“瑤族舞香龍”習俗,吸引7萬多人觀看點贊。“‘瑤族舞香龍’一下就火了,在外打工、做生意的鄉親都給村裡發來祝賀,還表示大力支持村裡的文化事業。”瑤族舞香龍傳承人周育慶說,他對傳承好這項非遺更有信心了。
  高田屯“瑤族舞香龍”的傳統能夠發揚光大,得益於金秀縣文化館對該村的幫扶指導。近年來,縣文化館在創新瑤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方法上下功夫,將特色文化資源轉變為鄉村振興的強大推動力。
  “我們採取館員‘包村制’,發揮本館瑤族館員熟悉本支系民俗、方便溝通的優勢,對口幫扶民俗村打造特色品牌。比如,我館的葉明峰從小就參與舞香龍,熟練掌握了舞香龍的技藝和流程。於是館裡派他對口負責高田屯,讓他通過指導、培訓、組織活動等,在當地傳承推廣‘瑤族舞香龍’習俗,逐步將這項習俗發展成為當地打造特色民俗村、發展鄉村旅游的招牌。”金秀瑤族自治縣文化館副館長龐曉華告訴記者,目前,縣文化館已經打造了5個特色民俗村,推動實現文旅融合、非遺扶貧。
  “讓我們的瑤族文化薪火相傳,讓我們的非遺傳承後繼有人”。今年3月,在鼓勵聲中,黃泥鼓文創設計制作培訓班開班了,20余名非遺工作者和愛好者通過3天的培訓,學習了文化品牌打造、本地產品運營等知識。“希望學員能把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引領文旅行業蓬勃發展。”龐曉華介紹,黃泥鼓舞是國家級非遺項目,金秀縣將黃泥鼓作為本地非遺發展的標志打造,激發了金秀全域旅游與鄉村振興的活力。
  近兩年來,縣文化館免費舉辦各類群眾文藝培訓30余次,尤其加強了對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項目的培訓力度,開展了如瑤族織繡、瑤族山歌等一系列非遺培訓,培養發展了一大批非遺傳承人。在此基礎上,文化館相繼打造了“羅漢山瑤族過山音”等非遺傳習基地和8個瑤族服飾、瑤族織繡生產性保護示范戶,帶動了瑤族旅游產品發展和工藝市場的繁榮。
  與此同時,依托“戲曲進校園”“戲曲進鄉村”等,金秀豐富的瑤族非遺逐漸走進大眾生活。結合金秀縣“一校一品”品牌,縣文化館將“瑤族黃泥鼓舞”“瑤族舞香龍”“瑤族香哩歌”“瑤族八仙舞”等非遺送進學校,納入學校特色課程,並編創“黃泥鼓操”,在當地學校中普及。
  這些瑤族文化不僅在大瑤山代代傳承,也被搬上舞台,為外界所知。今年,縣文化館在原創作品方面實現新突破,組織創作了音樂劇《黃泥鼓之戀》、瑤族小戲《瑤繡圖》、歌曲《新唱吉冬諾》等。這些作品根植金秀瑤族的傳統文化,先後登上“永遠跟黨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廣西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屆廣西劇展、自治區基層文藝會演等展演平台,廣獲好評。
  看到金秀瑤鄉的民族文化在人民群眾中煥發出勃勃生機,龐曉華說:“這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現。我們將進一步深入挖掘瑤族文化元素,創編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通過展演、匯演、送戲下鄉等方式,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同時帶動更多人保護傳承瑤族文化。”(郭凱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