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西
廣西
廣西大化發展山水和美食旅游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發布時間:2024-07-16 15:1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7-16
  七百弄千峰環野,紅水河劈嶺開山,岩灘高峽出平湖,祝著節瑤風閃耀……依托雄奇秀美的山水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不斷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山水大化、美食之鄉”品牌,構建旅游發展新格局,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詩與遠方”。
  巧借山水 繪就旅游發展新格局
  美女峰是大化岩灘庫區的一座地標山峰、大化喀斯特山水中的明珠。站在美女峰上遠眺岩灘,山光綺麗,水色撩人,白鷺翩翩。在美女峰露營基地,入住太空艙民宿或森林木屋,抬頭是形似睡美人的山巒,低頭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詩意自然,讓人流連忘返。
  “2023年試營業以來,露營基地迅速爆紅,如今已成為周邊市縣的網紅‘打卡’地。”大化瑤族自治縣旅游服務中心主任覃炳力介紹,營地建有房車營位、太空艙民宿、帳篷酒店、森林木屋以及登山步道、觀景平台等,還有一家旅游度假酒店——湖光山色酒店,可以滿足不同游客的休閑需求。
  大化是一座山水之城,奇美水城、紅水河百裡風情畫廊和岩灘3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沿著紅水河一路鋪開。巧借山水之勢,大化重點在紅水河沿岸開發旅游資源、創建旅游品牌,發展當地旅游。
  “露營生態水岸,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嬉水情人灣,享受水上運動激情﹔騎行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挑戰彎與坡的極限……獨具特色的山水風光和豐富的體驗項目,讓大化實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旅游博主大風歌說。
  “大化正在逐步構建起以縣城區旅游綜合服務體為核心,以紅水河百裡風情畫廊為聯動發展軸,以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岩灘景區為重要支撐的‘112’旅游空間發展格局。”覃炳力說。
  以“食”為媒 打造美食旅游目的地
  夜幕降臨,一撥一撥的食客涌向紅水河畔的達吽小鎮。七百弄雞、大頭魚、特色小吃和燒烤等琳琅滿目的美食,共同奏響味蕾交響樂。
  “美食驅動”是大化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另一引擎。大化擁有紅水河魚、高山白玉薯、大化七百弄雞等近100種本地生態特色食材,是“中國長壽特色美食之鄉”“中國綠色食材基地”“全國生態食材示范基地”。近年來,大化立足長壽、生態和民族特色優勢,不斷發展壯大康養美食產業。通過以食興縣,推動特色農業、餐飲業、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加快促進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發展,使“康養福地、美食之鄉”的定位深入人心。
  大化瑤族自治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美食活動開發更多的特色美食和餐飲品牌,不斷提升大化美食的知名度、美譽度,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到大化旅游。通過美食比賽,促進美食烹調技藝技巧的交流,進一步豐富大化的餐飲文化,滿足八方游客多元化的飲食需求,提升游玩體驗。
  近幾年,大化推出了“魚羊韭鮮湯”“六也魚怪”“瑤家簸箕宴”等一批壯瑤風味美食,在各種美食活動中廣受關注,也打響了“北有滿漢全席,南有壯瑤大席”的品牌。
  美食之鄉的“出圈”,激發了大化人參與康養美食產業發展的熱情。據統計,全縣的餐飲店從原來的幾百家發展到如今1300多家,並逐步形成以達吽小鎮、水岸廊橋和夜街為中心的“一河兩岸”夜經濟美食生活圈。
  “民以食為天,美食不可辜負。很多時候,美食就是誘發旅游的催化劑。豐富多樣的食材,為大化發展康養美食產業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也是吸引游客的關鍵因素之一。”廣西作家八九說,大化正在成為中國康養美食文化旅游目的地。
  深化融合 不斷擦亮文旅品牌
  非遺展演、篝火晚會、復古集市……日前,大化舉行了熱鬧隆重的“祝著節”慶祝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和當地群眾共度布努瑤族狂歡節。“我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讓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姿多彩的布努瑤族文化。”大化一行讓河北游客溫家荃興奮不已。
  “美景、美食、奇石,養心、養生、瑤鄉”是大化旅游的亮點和招牌。近年來,大化每年投入5000萬元用於改善旅游基礎設施,同時,通過組建大化文旅投資集團、政府資產注入等方式進行市場化融資,促進文旅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通過景區提質擴容,深化“文旅+”融合,大化初步構建了以瑤族文化體驗、山水觀光度假、康養美食休閑為支撐的多元化旅游體系。
  5月底,河池市第三屆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在大化召開。借助承辦大會的契機,大化全方位打造了一批文化旅游新項目、新景點、新路線,展示了大化生態康養和美食旅游融合發展新亮點、新業態,極大地豐富了大化旅游內容,助推全縣旅游業加快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如今,大化已成功打造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4個、3A級旅游景區3個,全縣有“中國長壽特色美食之鄉”等國字號品牌20個、自治區級品牌43個。
  大化瑤族自治縣縣長藍勝表示,今年大化將通過開展“文旅融合發展突破年”行動,在項目建設、品牌打造、政策保障、文化賦能等方面加力提升文旅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大化文化旅游影響力、知名度,實現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賓陽 郭凱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