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創、群眾演、群眾看、群眾樂”。5月至7月,第十二屆廣西基層群眾文藝會演分別在梧州、貴港舉行。本屆會演設廣場舞、舞蹈、聲樂、曲藝4個門類,共有來自全區各地和有關單位18支代表隊的184個節目、2500多名演員參演,展示了全區群眾文藝繁榮發展的最新成果,線上線下吸引數十萬群眾觀看。
廣西基層群眾文藝會演從2012年起持續舉辦,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已成為全區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覆蓋面最廣、參演人數最多的基層群眾文藝品牌活動。
群眾文化百花齊放
八桂大地上,5700萬各族群眾的幸福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文藝創作者從腳下的土地尋找鮮活的素材,從生活的煙火捕捉澎湃的律動。
本屆會演中,粵曲《六姑娘》展現了廣大優秀青年積極投身六堡茶產業的生動實踐,呈現基層群眾在鄉村全面振興中共同奔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舞蹈《潮落潮起時》通過北海疍家姑娘趕海挖沙蟲、拾貝撿螺的生活趣事,展現北海近年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建設壯美廣西積極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效。小組唱《山裡山外》唱出了八桂大地的滄桑巨變。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全區各族群眾滿懷愛國熱情和創作激情,為時代放歌,推出了一批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桂風壯韻濃郁的優秀作品。”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一級調研員熊健厚說。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同飲一江水、同耕一垌田,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催生了一批優秀作品,展現出廣西基層文藝的別樣風景。
歌曲《姆洛甲》《門唻歌》《嗚哇那》為觀眾呈現了壯族神話的創世女神、鐘山瑤鄉的古老樂調、稻作文化的悠遠歷史。群舞《一布一生》則展現了侗族人民的勤勞朴實和浪漫詩意。
“我們參加會演的節目融入了防城港市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場景,在會演中彰顯防城港基層群眾藝術創作的熱情,呈現了防城港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防城港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負責人鄧珍珍說。
點燃基層創作激情
連續12年的會演,點燃了基層文藝的星星之火,群眾文藝煥發出勃勃生機。近年來,廣西依托全國群星獎展演和“廣西全民藝術普及月”“魅力北部灣”等群文活動,以及柳州“魚峰歌圩”、梧州粵劇節等地方演藝活動,推出了一大批群眾文藝精品力作。
“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既有對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的謳歌,也有對基層群眾生活細節的關注,既有城市社區的寫照,也有鄉村風貌的描摹,充滿了煙火氣、時代氣息和家國情懷。”廣西壯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館長覃廣周認為,近年來廣西群文藝術創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原創中更多地體現了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
本屆會演是《廣西基層群眾文藝會演章程》出台後舉辦的首屆會演,基層性、群眾性、時代性更加凸顯。廣場舞被新增為會演的獨立參演門類,並首次舉行集中會演。本屆會演專門為鄉鎮節目設立了“鄉鎮節目蓮花獎”,獲獎作品充盈著泥土的芬芳、鄉野的浪漫,讓人們感受到藝術的本真和純粹。
“設立‘鄉鎮節目蓮花獎’旨在進一步突出會演的基層性、群眾性,將文化藝術在基層‘種’得更廣更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群眾的參演參賽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共有20個來自鄉鎮的節目入選本屆會演,很多演員是首次從田間巷陌走上全區性群眾文化交流的舞台。
在基層群眾文藝會演的舞台上,群眾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他們用質朴的歌、歡快的舞、好聽的曲,熱情謳歌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的宏大場景,共同唱響團結奮斗向未來的時代強音。
“基層群眾文藝會演不僅是一次對基層文藝創作的全面檢閱,也是一次交流學習,推動了全區群眾文藝事業的發展,激發了人民群眾文藝創造活力,越來越多的群眾由觀眾轉為主角。”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唐正柱說。
文化惠民走深走實
7月14日,第十二屆廣西基層群眾文藝會演慰問演出走進貴港市消防救援支隊,為一線消防救援人員送上了一場文化大餐。演出中,戲曲舞蹈《真好看》和具有新時代消防特色的原創樂隊彈唱《藍焰榮光》等節目輪番上演,贏得了現場武警官兵的陣陣掌聲。
本屆會演期間,舞蹈、聲樂、曲藝三大類別153個節目的集中會演在貴港市各大演出場館進行,各場集中會演免費向公眾開放,並通過微信視頻號、微博等平台進行網絡直播,活動影響力和惠民力度持續加大。主辦方還組織文藝家和參演節目深入鄉村、社區開展了5場下基層惠民演出,真正踐行會演“辦在基層、熱在基層,群眾創、群眾演、群眾看、群眾樂”的宗旨。
本屆會演還突出了文旅融合特色,與貴港市第十四屆荷文化系列活動聯動舉辦,積極探索群眾文化活動與文旅融合發展互促共生的新路徑。“會演既是公共文化發展成果的展示,也是普惠性的旅游資源,在惠民服務中帶動旅游發展。”熊健厚說。(賓陽 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