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西南邊陲的廣西那坡縣,壯族佔總人口90%以上,其中黑衣壯約5萬人。千百年來,黑衣壯的服飾、山歌等民族文化保護完好,被人類學家譽為“壯族的活化石”。在文旅融合發展的大潮下,當地為“活化石”注入新的活力,不僅保護傳承力度加大,還通過活化利用讓壯族文化傳播得更廣,吸引了大批游客。
每逢周末和圩日,那坡縣城人民公園的紅毯舞台便如約擺起來。從2024年9月起,那坡縣2024年非遺進景區——壯族民歌展演在這裡開展以來,已經舉辦了80多場。那坡壯族民歌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旋律悠揚多變,語言生動形象,曲調高亢嘹亮。
公園裡,能歌善唱的壯族群眾三三兩兩登上舞台,同台對歌,你來我往,好不熱鬧。台下圍坐著一圈圈群眾,或細細聆聽,或大聲叫好,或與同伴低聲交流,點評著好句好段。“這是我們保護傳承那坡壯族民歌的一項舉措。一方面以演代練,繁榮群眾文化,另一方面通過民歌展演進景區的方式聚人氣,傳承壯族民歌文化。”那坡縣文化館副館長李萍告訴記者,壯族民歌在那坡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每逢展演,人民公園都聚滿了群眾。
以黑衣壯為代表的壯族文化是那坡縣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近年來,那坡縣正在多措並舉加強非遺項目的展示宣傳,推動民族團結。
“大家好,歡迎來到廣西邊疆民族博物館,我們館是收藏、研究、展示廣西邊疆民族文化的專題博物館。”在廣西邊疆民族博物館,講解員田嘉瑤正在為游客細致講解那坡的歷史文化、人文風俗。
走進博物館大門,彷佛穿越時光,一磚一瓦、一盆一物訴說著那坡以及廣西沿邊民族的歷史文化、地理風貌、人文風情、民風民俗。這座由那坡縣博物館升級改造而來的博物館,如今已成為廣西邊疆民族文化的標志性展示窗口。
民族文化在那坡不僅有靜態展示,更有活態傳承。“‘風流街’是那坡壯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歷三月的最後一個圩日舉行,相當於相親節,壯族青年男女以歌會友、傳情達意。”田嘉瑤說,從2017年起,那坡縣每年都舉辦“風流街”邊關民俗文旅活動,與越南邊民一起開展篝火晚會、黑衣壯婚禮展示、山歌展演、中越邊民大聯歡晚會等活動,重現昔日“風流街”的盛景,“風流街”也成為展示那坡形象、推進民族團結及邊關和諧的一個重要平台。
為持續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那坡縣積極推進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每年組織開展“達臘彝族跳弓節”“坡伍紅彝祈雨節”“規弄瑤族慶豐節”“中山同歌節”“龍合五月五花炮節”等民族傳統節慶活動,打造地方民間民俗文化特色品牌。同時通過出版“那坡壯族民歌”叢書、在電視台設立《山歌賞析》欄目、成立山歌協會、開展山歌進校園活動、建立非遺傳承基地等方式,有效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深入開展,也為群眾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產品和精神食糧,增進了各民族同胞的文化認同感和獲得感。
豐厚的民族文化滋養著那坡人民,煥發出生生不息的活力。
走在坡荷鄉中山村的“尼的呀”田園綜合體,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田園美景沁人心脾。農田阡陌連貫交錯,地裡農作物欣欣向榮,石橋、流水、涼亭、小徑點綴其間。如詩如畫的景色讓中山村成為那坡熱門的旅游“打卡”點。那坡縣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旅游股股長周捍華說:“‘尼的呀’在壯語裡是‘好的呀’的意思,這是黑衣壯流傳的民歌中常用的襯詞。”中山村是那坡壯族民歌的發源地之一,依托特有的文化資源和自然稟賦,打造了“尼的呀”田園綜合體景區,以農文旅融合的方式推動鄉村振興。
據介紹,當地以“政府+公司+村集體經濟+農戶”的模式運作綜合體景區,目前已打造黑衣壯文化展示館、中山鄉味街、南天洞、蘭花谷、接龍橋、荷花池、同歌湖、山鳥天坑等景點景觀,開發了竹竿舞、收獲節農產品展銷、同歌節山歌對唱、村BA籃球賽、長桌宴、篝火晚會等眾多民俗活動豐富游玩體驗。2023年以來,“尼的呀”田園綜合體景區接待游客達80余萬人次,並獲評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62歲的楊桂金同樣也是民族文化旅游賦能鄉村振興的受益者。在龍華村弄底屯,連片的干欄式壯族建筑古朴自然,新落成的黑衣壯古寨旅游度假區吸引了大量游客。楊桂金和村民穿著黑衣壯民族服飾,端著美酒、唱著山歌迎接遠方的客人。從他們的笑容中不僅能感受到壯族群眾的熱情好客,更能感受到歌聲裡唱出來的好日子。
“我們從小就會唱壯族民歌。黑衣壯古寨旅游度假區開放後,我和村裡的姐妹經常到景區表演。”楊桂金說,旅游開發讓他們擴展了創收的渠道。除了表演,她還在景區銷售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民族服飾以及土特產品等,很受游客歡迎。她和老伴還開起了農家樂和民宿。“村裡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修了公路、蓋了新房,現在我們渾身都是干勁,天天都充滿希望。”楊桂金說。
“近年來,我們深入挖掘古村古跡、民俗、節慶等民族特色文化資源,積極豐富鄉村旅游內涵,形成了產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畫卷。”那坡縣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文旅融合,該縣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鎮安公園、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尼的呀”田園景區、老虎跳大峽谷漂流景區等項目,2023年接待游客228.23萬人次,同比增長92.12%,有效促進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郭凱倩)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西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